从民国风到古时光,穿越金陵数百年

2019-10-30 12:13邱妍
食品与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颐和芥子萤火虫

邱妍

大暑过后,南京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似乎树叶也耐不住阳光的炙烤,比其他城市更早地落了一地黄叶。炎夏中多了一份萧瑟,安静而独有一种味道,仿佛它可以不说话,就有一种暗自打动人的力量。

这是一座有穿越感的城市,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数个朝代、时代的影踪。颐和路、宁海路与江苏路上集聚了民国时期的百年建筑,宽阔的马路两旁有着高大的梧桐,安静的画面中交融着优雅的民国风。坐上画舫游秦淮河,抑或是走在老门东,漫步在那一条条青石小巷中,又瞬间像是走进了明清时的风情。六朝古都、十朝都会,金陵城中走走,便能体会得到那数百年时光。

老宅中的半部民国史听南京人说,“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于是,慕名来到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是南京目前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花园洋房住宅区和国外使节公使馆区。颐和路便是这片文化街区中心的一条马路,与之紧邻的宁海路与江苏路之间的颐和公馆又是这片历史文化街区中最重要的建筑群。

民国时期的许多达官显贵和政要都住在这里。26座花园老宅,经历了百年的时光雕刻,仍保留着民国时期原本的样子。修葺翻新中,人们重新研习民国时流行的墙面拉毛工艺,将这些老宅外立面呈现出当年那般尽显岁月风华的纹理。

这里每一栋建筑都曾住过显赫之人,也都有它的故事,耐人寻味。江苏路3 号建筑,为时任国民政府检察院院士的邓寿荃(化名邓守善)建造。

他曾任长沙黑铅炼厂、湖南造币厂厂长、水口山矿务局局长,后来做药材和黄金生意,成为一方豪吏。

江苏路7 号建筑是曾经民国救济总署工程师翁存瑞的旧宅。江苏路23 号建筑由被称作“抗日战神”

的国民党将领薛岳(化名薛绍明)所建造。

来到颐和公馆时,恰逢周末的下午。一位喜爱油画的青年正在宁海路17 號建筑前写生。这栋楼曾是国民党中将司令刘嘉树的旧宅。楼面别致典雅,罗马式立柱支撑起二层的半圆形阳台,院内还有个精致的小花园。站在这座老宅前,看着那位青年作画,顿时觉得那油彩斑斓的颜色令过往的历史又鲜活明亮起来。

一席民国宴,味觉越百年江南一带,淮扬菜最是常见,然而每座城市的淮扬菜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南京菜亦淮扬,而更可以有民国菜元素的融入。一席民国菜,以味觉尝百年,是用身体真切感受得到的历史穿越。

所谓“民国菜”,大抵有两个来源。清朝覆灭,御膳房的厨师也流落到民间,有的继续为达官显贵做厨师,菜肴也得以流传、沿袭。民国时也有很多名人有自己偏爱的菜肴,他们的故事同样给民国菜平添了丰富的色彩,“少帅红烧肉”“美玲粥”,听着名字就唤起人的好奇与食欲。于是,那些有讲究、有历史、有文化关联的菜肴被传承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良。这便是只有曾经作为国民政府的南京才有氛围做得了的民国菜。

在颐和公馆的老建筑中寻味民国菜是最有情境感的了。中餐厅“万国春”可以算是民国时期最早将中西菜肴融合的知名餐厅,曾经的诸多美味已黯然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如今“万国春”的名号归属于颐和公馆后,又焕发了新生,做出有创意的淮扬菜,民国宴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据说,“松茸炖鸡孚”是民国时期画家傅抱石先生最爱的一道菜,看着这道菜上桌,便能感受到傅抱石先生爱它的原因。鸡肉打成茸,极其细腻,做成白色的浮球,配一只菜胆,呈现在汤中,像是青、白两枚玉。“上汤菊花豆腐”则是根据文学家郭沫若先生热爱的文思豆腐所作的改良,一块豆腐横竖各切98 刀,放在汤中,丝丝豆腐散开,像是一朵美丽的菊花。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西餐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Le Siècle百年西餐厅同样具有民国氛围。

这栋古建筑6 年前成为Le Siècle百年西餐厅,暗色系的调子正是民国时优雅沉静的风格。餐厅的菜单由米其林三星总厨Mauro Colagreco(毛罗·科拉格雷科)先生创造并设计。他喜欢用本土食材,据说刚来南京时便去看市场,用了本地的河虾创作沙拉,令人感受到中西方美食的交融。

如画诗意芥子园走过鼓楼区的民国风,再来秦淮区,穿越之感就更延伸向明清古时了。秦淮河上的悠悠画舫,老门东街边古风古色的铺子,剪子巷、乌衣巷、箍桶巷……那些有着古朴名字的小街小巷,路边高高挂起的花灯,处处让人流连。

老门东向东,过了小东园,有一处典雅的园林,便是芥子园。在热闹的老门东一带,安静的芥子园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说起芥子园便要提到江南名士李渔,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曲家、园林建筑设计师,也是休闲文化的先驱者。300 年前他来到十里秦淮,寄闲情于园林、昆曲、美食、养生、书画、文玩,一生设计建造了四所园林,芥子园是其一,因占地不足三亩,遂以“芥子”冠名,用以“状其微也”。

古时的芥子园已经不复存在,后人根据芥子园保存下来的图纸进行了复建。一座在李渔的故乡浙江兰溪,另一座便是老门东一侧的颐和芥子园。正如李渔当年在十里秦淮生活时,令人感受文人雅士“雨观瀑布晴观月,朝听鸣禽夜听歌”

的生活情趣。

李渔一生亦热爱美食,因此来到芥子园,自然少不了感受与园林相接的“昼锦堂”中餐厅。“金汤鲜鲍仔”,小鲍鱼软硬质感刚好,在柔和的南瓜汤底的烘托下更显鲜美。还有那小碗的“藤椒桂花鱼”,味觉的精致感伴着园林的氛围更有一种情趣。“贝茸豆腐”和“韭香软兜”搭配的下酒菜,搭配上“鸭血粉丝汤”与“鸭油酥烧饼”,令人在口齿留香间,瞬间就有了融入金陵生活的感觉。

灵谷素面与萤火虫南京寺院众多,有着千余年历史的灵谷寺无疑在南京人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一般寺院大不相同的是,灵谷寺不仅是拜佛祈愿之所,许多非修行者亦喜欢来这尝一碗素面,寻一夜萤火虫。

行至灵谷寺,渐至林深处。路边茂密的林间有着一间灵谷山房,玻璃墙面带来通透感,在绿林掩映中又不失古朴素雅。山房主人每天早上5 点钟去买菜,熬制两小时素高汤,每天只卖几十碗面,卖完即打烊。对于山房主人来说,做面,既为来灵谷寺拜访的人提供了食物,静心煮面,对自己也是一种修行。很多人慕名而来,尝一碗素面,知足其味。

若是赶不上那碗面,亦可在山房中饮茶聊天,享一时山中岁月静好。

夏季是灵谷寺人最多的季节,因为这里有成千上万的萤火虫。一到7 月,天南海北的摄影爱好者便会赶到这里。有经验的拍摄者下午4 点就会赶到这里占机位。晚上7 点半之后,天色暗下来,成千上万的萤火虫闪着微光飞舞,一只只、一片片,壮观又梦幻。幽暗的夜色中,视线所及,仅是让人难以辨清方向的黑色,而那盈盈闪闪的萤火虫是画中的唯一呈现,干净的黑色背景、简单的画面,却震撼视觉。

猜你喜欢
颐和芥子萤火虫
颐和轩的「导和养素」匾联
材料作文“芥子之灯”导写
颐和·高尔夫庄园
A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action Tendency of Rura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颐和湾之歌
出入芥子园—精进社第四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