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效益分析及推广建议

2019-10-30 10:48刘文玉傅雄政刘建萍黄玲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效益分析

刘文玉 傅雄政 刘建萍 黄玲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工业结构和农业结构也在不断改革,稻渔综合种植技术便是农业改革的主体之一。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并带来积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推广建议。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效益分析;推广建议

中图分类号:S96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01

稻田养鱼是我国传统的综合性种养方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一种特殊经济品种为主导的稻渔综合种养方式出现在大众眼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以产业化的方式,在稻田中开展水产养殖的方法,以“以稻养鱼,鱼肥养稻”为基本原则,在提高稻田产量的同时提高经济收益,是一种鱼肥、粮高、增收、环境友好、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综合性产业[1]。

当前,云南省哈尼梯田稻渔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 900户1.6万人实现增收,年人均增收1 200元。湖南省永顺县太坪村稻渔综合种养试点每667 m2新增收益1 000元以上。广西“三江模式”覆盖三江县70%以上的贫困户,每667 m2增收3 000元以上,贫困人口年均增收1 000元以上。安徽省六安市稻渔综合种养助力近万户贫困农户致富,户均增收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稻渔产业共带动20万以上贫困户脱贫。稻渔综合种养已成为渔业扶贫的靓丽名片。

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效益分析

1.1 生态效益

稻漁综合种养主要依靠自然生态循环和生态经济学,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对稻田工程化改造实现稻渔共生的促进系统,意在建设一种新型农业概念,在保护周围环境的同时发挥出最大的生产力,最大限度减少能源、肥料、饲料以及其他物质的输入,促进物质间的内在循环。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拓展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空间,能够促进农产品增值,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生态保育型种植技术,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1.2 经济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能够实现水稻增产,水产品经济效益提升,是一种以经济品种为主导,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品化经营和品牌化运作为特征的综合种养模式,具有专业化、具体化、标准化等特征,是一条安排合理、平稳运行的经济产业链,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2]。全国调查表明,稻渔综合种养比单种水稻每667 m2均效益增加90%以上,稻鱼共生互促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每667 m2均增加产值524.78元,采用新模式的增加产值都在1 000元以上,如稻-小龙虾模式,每667 m2均增加产值1 456.28元,效益增加258%;稻-蟹模式每667 m2均增加产值2 484.33元,效益增加351%,且水稻产量每667 m2增加了510~690 kg。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生产的水稻天然、绿色、无污染,深受市场欢迎,为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3 社会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生态上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观,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又使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解决我国人多地少问题,利用现有的土地,尽可能减少物质、人力资源的投入,生产出数量多、质量高的粮食和鱼类,有效促进优质高产、低耗高能的现代化农业建设。此外,综合型种养模式可以有效改革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总体收入水平。

2 稻鱼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建议

2.1 加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以及产业模式创新

确立产业化发展的主导模式,树立“稳粮增收,以渔促稻、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发展目标,并严格按照产业化的标准要求提出主导模式的标准,着重加强稻蟹、稻鳖、稻虾、稻鳅、稻鲤鱼等主导模式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局部地区发展,要不断发展集成,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生态条件的发展模式[3]。加快稻渔综合种植产业化的核心技术研发,并切实根据实地状况进行公益推广与科学研究,严格按照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采用稻渔综合种植技术进行配套种植,重点对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控制质量等集成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并坚持以农民根本利益为核心的推广体制。强化产业的发展导向,推进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为特征的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发展品牌管理模式,积极培育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引领致富道路,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并进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发展产业实力,提高产业知名度,建成“种、产、销”一体化产业模式。

2.2 积极推进产业示范

产业示范基地可以让种植者直观、切实感受到稻渔种养的优点。因此,在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前期,应当建立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稻渔综合种养试验基地,不断加强工程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推广体制,积极推进产业示范基地,并举办现场交流活动,发挥示范区的辐射作用,优化产业布局,规划推广体制,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格局。全面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做好产业规划,突出重点区域,打造典型模式,推进产业融合,争取政策支持,总结取得的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2.3 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

健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机制,需要在推广前期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技术人员应深入实地考察,切实巡回指导,实地解决种养过程中的难题。同时,由水产种植、农机、农艺、农经、农产品加工等多方面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加强对技术骨干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2.4 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加大宣传力度

1)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前期应当研究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的国家政策,并切实根据地方以及企业标准制订可行性方案,逐步建成完善的推广体制,确保推广技术的有效性。2)加大宣传力度,广泛运用各大网络平台以及媒体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宣传,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前景,并积极向各县区政府实时汇报种养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效,积极营造多方位支持的良好氛围。此外,可以打造一个生态健康品牌,努力挖掘稻渔综合种养环保、健康特性,积极向各地推荐无公害有机的绿色产品,建立专业化生产、系统化销售、品牌化运营的有效机制,提高产品知名度,宣传稻渔综合种养的绿色环保性。

2.5 加大国家政策扶持

国家制度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各地区应积极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列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积极引导并结合实际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农业发展规划,并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注重引进人才、保护人才,防止地区人才流失。1)制定科学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方案,积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与农田水利設施的建设。2)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推动渔业产业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大作用,把稳粮增收作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的立业之基,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确保稳粮与增收双赢,把质量安全作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的立命之本,确保稻渔综合种养的产品质量总体安全,把三产融合作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推动产业发展与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作出贡献。

3 结语

综上所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田土地使用率,增高土壤活力,减少虫害,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祖国的绿色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显良.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助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J].中国水产,2017(5):3-5.

[2] 金红春,杨春浩.荷田+泥鳅生态种养模式关键技术及综合效益分析[J].水产养殖,2019,40(2):10-11.

[3] 施薇.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辟富路[J].农家致富,2017(6):2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效益分析
单个工业用电户可中断负荷成本计算及效益分析
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绩效评价研究
稠油掺稀区块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