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2019-11-01 02:01许秀瑞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9期

摘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在开放式创新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政策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双元性创新理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双元创新的动因、制度環境的影响以及企业层面的双元认知等进行分析,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双元路径:政府层面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相结合,产业层面探索开发和利用深化两类创新市场并重,企业层面规范管理和柔性调整两种模式灵活运用。

关键词:双元性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路径

一、 引言

随着能源问题的加剧和信息时代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逐渐成为各国争相打造的重要发展战略引擎。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等政策,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从而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着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而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如何通过优化技术创新路径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双重特质,除了传统制造业在劳动力方面的需求外,其发展更依赖于高研发投入、高智力密集、技术创新突破等。创新(Innovation)一词自被提出以来,受到了经济学者和管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诸多理论和方法。其中双元性创新被产业界广泛接受,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路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视角。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路径,对完善我国制造业转型背景下的创新理论、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 技术创新的双元性视角

1. 双元创新的动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内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成为了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此背景下,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引起了学者广泛的关注,在创新行为和绩效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理论和方法。开放式创新、突破性创新、双元创新理论等的出现,为产业分析与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现有创新领域的研究大致从三方面进行,政府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政府层面的研究注重制度环境对创新的影响,产业层面的研究注重产业特质和竞争环境对创新的影响,企业层面的研究注重企业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J.G.March(1991)认为开拓新市场的探索式创新和改良自身产品的利用式创新之间存在一种平衡,这种创新过程中探索式和利用式的平衡被Tushman和O'Reilly(1996)称为双元(Ambidexterity)创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这种双元性创新在企业、产业和政府等层面有着不同的需求体现和表现形式。

在双元创新动因对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方面,研究多强调产业特质的调节作用,这反映了企业层面、产业层面、政府层面的交互作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竞争可以激发企业创新行为,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主要动因。一方面,政府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激励制度,表现为直接技术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另一方面,市场中的产权异质性以及所在行业的特征等,影响着产业内的市场竞争性和政府在制定激励方案时的决策,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有重要影响;此外,产业特征和产权异质性等因素对政府激励制度和企业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刘亭立等(2018)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双元分析发现,在不同产业背景下,政府扶持和市场竞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有差别;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企业的创新绩效更容易受到政府扶持和市场竞争的影响。Poutanen等(2016)认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双元创新理论是对创新复杂性的一种可能解释。沈弋等(2016)认为企业的性质与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有关,并分析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不同维度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方面有政府的系列激励制度扶持,另一方面所面对外部环境极为复杂,且产业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时,更适合选择双元路经,该双元路经应整合协同不同层面的创新资源。

2. 制度环境的影响。双元创新理论的应用往往与制度理论结合,研究多元制度环境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一方面,制度环境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这种同构制度机制的作用下,双元创新在演进方向和演进阶段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表现为从企业内部创新双元化,到产业组织创新双元化,再到全方位开放式创新双元化;实现双元创新的方式有结构式和阶段式两种,结构式双元创新是从横向空间维度将创新组织和创新行为进行结构性分离,而阶段式双元创新是从纵向时间维度将双元创新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侧重阶段。在领先企业进行双元创新的过程中,制度多重性对其双元创新的演化路径起到了一定的影响。Wong(2004)对双元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支持了探索式和利用式相融合的假设。另一方面,制度环境也存在差异,这种环境上的差异调节了双元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了企业外部网络特征和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

3. 企业层面的认知。不同于多层次的创新研究,企业层面的双元创新研究多注重组织特征甚至个体行为对双元创新行为的影响。在企业内部,组织导向、组织结构、组织惯性等对引导企业的双元创新行为存在影响。企业可以采用管理集中的科层组织结构,也可以通过网络化结构与外部组织建立联系,这种组织架构上的双元性对企业内创新资源有重要影响;企业与外部组织进行交流的时候涉及竞争与合作的权衡,正式合作与非正式合作的权衡等;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也涉及到无边界管理模式和职责清晰管理模式的权衡,集权与分权的平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如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领导员工关系远近等双元问题的权衡取舍。这种权衡取舍,在特定情况下是非此既彼的关系,如扁平化组织架构和层级式组织架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共存调整的关系,如企业之间的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Ferreira J等(2018)认为组织导向在动态能力、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并利用双元创新理论进行了论证。Chang Y Y等(2012)对中小企业的双元创新驱动路径进行了研究。De VISSER M等(2010)从企业层面对组织架构双元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1] March J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 ience,1991,2(1):71-87.

[2] Tushman M L, O'Reilly Iii C A.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s: MANAGING EVOLUTIONARY AND REVOLUTIONARY CHANG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6,38(4):8-30.

[3] He Z L, Wong P K.Exploration vs.Exploitatio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Ambidexterity Hypothesis[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4,15(4):481-494.

[4] Ferreira J, Coelho A, Moutinho L.Dynamic capabilitie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their impact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J].Technovation,2018.

[5] Poutanen P, Soliman W, Pirjo St?hle. The complexity of innovation: an assessment and review of the complexity perspective[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6,19(2):189-213.

[6] Chang Y Y, Hughes M.Drivers of innovation ambidexterity in small-to medium-sized firm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2,30(1):1-17.

[7] De Visser M, De Weerd-Nederhof P, Faems D, et al.Structural ambidexterity in NPD processes: A firm-level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differentiated structure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J].Technovation,2010,30(5-6):291-299.

[8] Gupta A K, Smith K G, Shalley C E. THE INTERPLAY BETWEE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693-706.

[9] 刘亭立,傅秋园.基于Meta分析的双元创新动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21):169-176.

[10] 沈弋,徐光华,钱明.双元创新动因、研發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产权异质性的比较视角[J].经济管理,2016,(2):69-80.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田善武(1990-),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创新网络;许秀瑞(1991-),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市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组织创新、创新管理。

收稿日期: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