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应甲:驴背上的监察御史

2019-11-04 07:42张筱蓥
支部建设 2019年27期
关键词:御史毛驴

张筱蓥

骑毛驴,穿大褂,行走田间地头,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这些传奇故事的绘画中,走出了一位明末的思想家、政治改革家——乔应甲。

乔应甲(1559 年-1627 年),世称乔阁老,字汝儁,号儆我,山西临猗人。历任湖北襄阳府推官、四川道监察御史、浙江道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南京督察院掌院事右都御史等职。

乔应甲为人耿正刚直,不阿权贵,敢于同邪恶势力相抗衡,有“铁面御史”之称。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

毛驴坐花轿

乔应甲骑着毛驴在蒲州一带私访时,看到路边有一对母女在嚎啕痛哭,原来是当地一家横行霸道的财主张虎要强行娶亲,乔阁老听后强压怒火,一番思量,劝母女俩安心回家,说定会还她们一个公道。

第二天,张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花轿来到门前,张虎掀开轿帘一看,不由瞪大双眼:轿里居然是一头绑着蹄子的毛驴,顿时火冒三丈。家丁颤抖着递上一封信,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大字:“欺压百姓实可憎,抢占民女更难容。毛驴陪郎把堂拜,何去何回任尔行。——乔应甲”。

想不到居然碰到了秉公执法铁面无情的乔应甲,张虎一时吓得直打哆嗦,急忙命家人随他送驴赎罪。

于是,蒲州老百姓看到了这样可笑的一幕,只见八抬大轿上抬着一头毛驴,张虎紧随轿后,一群人嘻嘻哈哈送驴回家。乔阁老判他登门给母女俩谢罪,赔偿纹银三千两,并罚他出银修筑水渠河坝,一时大快民心。

杖毙曹国舅

曹国舅本名曹应祥,是明朝曹太师的儿子,皇上爱妃的弟弟。自幼吊二浪荡,不务正业,仗着皇亲国舅的身份,勾结官府,横行霸道,中饱私囊,奸淫掳掠,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地痞恶霸。

那年,乔应甲作为御史大人奉旨巡抚陕西,众多百姓知道后纷纷拦路喊冤,张张状纸告的都是同一个人——曹应祥。乔应甲拿着诉状逐一观看,越看越震惊,越看越愤恨,看到桩桩罪行,气得怒发冲冠。可是,他没有贸然传唤曹应祥,却是身着便装,骑着毛驴,到街头巷尾,挨家换户私查暗访。掌握大量的铁证后,乔应甲立即命捕快将曹应祥捉拿到案。

听到巡抚大人捉拿曹国舅,陕西官员又惊又怕。惊的是曹应样是皇亲国舅,位显势大,怕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巡抚大人降不住他反而被害;怕的是万一扳倒曹国舅,牵涉到自身,前程毁于一旦,于是纷纷前来说情。面对此情此景,乔应甲正色道:“朝廷设官,原以为民,这‘为民’二字何重!吾看小民之冤屈,何忍做那不仁不义、贪赃枉法的父母官!”为怕事情有变,乔阁老即刻下令,在长安城钟楼下,公开审判罪大恶极的曹应祥,审清罪行后,立即下令将其杖毙,就地正法,为长安城除了一大害。百姓们无不称快,齐呼他为“铁面御史”。

感念乔应甲一心为民、不畏强权的凛然正气,陕西画师曾绘制了《拦轿伸冤》《行录图》《荣归图》三幅画作。乔阁老杖毙曹国舅的故事,传遍大街小巷,越传越神奇。

拒贿守清廉

明朝万历甲辰年间,乔应甲奉命到淮扬巡视。来到徐州时,冤民们纷纷向他投诉当地一家姓李的大户强占良田。

李大户听说此事,夜里偷偷派家人送来贿金,想要乔应甲通融通融,高抬贵手。阁老严词拒绝,将其赶出大门。李家人不死心,又请州官帮忙说情。乔应甲大怒道:“本官行李一担负足也,何惧功名!”事后,他从严惩处了李家,让他退回了百姓的良田。

看到乔应甲严明行事,软硬不吃,大小官员十分恐慌,便从他家乡的老父亲身上着手。更深半夜,张嵩村常有马蹄声“哒哒”作响,都是徐州官员远路迢迢派人前来送礼的。乔应甲老父亲严词谢绝后,又急忙写信,差人日夜兼程送往徐州,要乔应甲“恪守祖训,以养其廉,勿辱门风。”乔应甲深知老父亲的良苦用心,连夜撰写“训廉谨刑”一文,依此自勉,并劝谏百官“莫道送来受礼易,要知收去徇情难。”

从明末到清末,乔应甲家族中所出进士、举人、贡生多达百余人,无一人贪污腐化,家训传承直到今天。

清名传后世

乔应甲嫉恶如仇、爱民如子的故事还有很多。

他初涉仕途,看到京城骚乱不堪,贪腐横行,便仿照唐十渐规为“巡城要务”条例,向万历皇帝上疏。万历皇帝看后非常震惊,下令严肃治理,京城社会秩序才得到安定。

1604 年,乔应甲巡按淮杨,为了揭露总漕淮抚李三才贪赃枉法的恶行,便整理了该“五奸十贪”的罪状,写在木板上传示各衙门。1610 年,乔应甲看到李三才依然逍遥法外,又向万历皇帝连上两疏,列举李三才五奸十贪的事实,直到李三才正式罢免。

一次,乔公应甲往返京城,路过平定州,看到灾害之年,见老百姓因饥饿卖子卖妻,于是慷慨解囊,捐资娠济,救活妇女儿童1400 余人。百姓为谢恩德,在平定州为乔应甲建祠立碑,写匾额“奇行高义”。

1610 年,乔应甲调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当时、朝廷朋党之争愈来愈烈,清廉刚正的乔应甲多次遭到诬陷。父母相继去世后,他便借丁忧之名,在家乡一住就是13年。在此期间,他目睹国难民困,建议当地官吏调整田赋,消除积弊,又捐资疏浚辣水河,开挖蓄水池,为家乡办了不少好事。

1624 年,乔应甲起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后,不顾66 岁高龄,上疏13 次,揭露官吏中党派门户偏见。因此遭到众多政敌反对,于是改任御史大夫巡抚陕西。在陕期间,他严禁官吏搜刮民财,严厉惩戒不法分子,杜绝各种贿赂门道,深受黎民百姓的爱戴。

正因为乔应甲廉洁自律、爱民为民,为他赢得生前身后名。闯王李自成曾敬称他为“清白吏”,百姓们世世代代传为佳话。

乔应甲不仅是一位清明之官,而且善于著书,他一生著作颇丰,计有《便民实政》《三实奏章》《难焚草集》《咫园诗集》《看山集》正续等。尤其是楹联巨著《半九亭集》八卷,运用楹联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讴歌家园山水,抒发人生感悟,特别是数百副廉政警联,更是语重心长,震聋发聩。

猜你喜欢
御史毛驴
明朝御史不好当
两封密信
骑上毛驴找毛驴
丢御状救李靖
明朝御史日子不好过
毛驴的悲哀
古代的“巡视组”
明朝御史的权与责
聪明的毛驴
毛驴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