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

2019-11-04 02:20廖原熊程程
债券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披露

廖原 熊程程

摘要:透明度是绿色债券的重要支柱,信息披露是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对目前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当前存在披露深度不够、披露可比性较差、披露内容不全面、披露可信度不足等问题,剖析了披露质量不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披露成本、提升披露质量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绿色债券  信息披露  披露质量  可比性

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绿色债券在境内外市场都获得了高度关注。透明度是绿色债券的重要支柱,也是绿色债券“绿色属性”的重要方面。披露“绿色信息”是提高绿色债券透明度的主要方式,更被看作绿色债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

其一,通过信息披露,绿色债券的特有“绿色属性”能够被挖掘和展现给利益相关方,使得绿色债券额外效益可被追踪核查,环境风险可把控。

其二,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制度和机制安排,从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两个层面,真正约束了募集资金的绿色投向,引导和撬动资金有效支持绿色产业,抑制高污染行业的投资。

其三,更加透明的绿色债券市场不仅有助于吸引境内外投资者,更是债券相关指数工具开发、进一步增强绿色债券市场活力和发展动能的关键。

在国内,绿色债券的相关监管部门从制度设计和实操管理层面都先后有政策文件出台,对绿色债券关键“绿色信息”披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相关文件如表1所示。

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已有了相关制度安排,但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相关数据,从2016—2018年近三年绿色债券市场信息披露情况来看,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在深度、可比性、全面性及可信度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精进。

(一)披露深度不够

从近三年平均披露情况来看,约有37%的债券仅通过募集说明书、年度报告等形式披露了项目所处的领域(对应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或其他标准分类的一级),披露至项目层面的约占全部贴标绿色债券的63%,其中有项目案例展示的债券比例则仅为15%。

(二)披露可比性差

披露指标的不统一造成同一债项的跨期纵向和债项间的横向比较均存在一定难度。

根据近三年的统计数据,约有53%的债券跨期披露指标不一致。对于募投至同一领域的项目,也存在披露信息横向可比性差的问题。如同样是工业节能项目,不同发行人披露的指标可能是节能量、综合能耗,也可能是节电量、节约化石能源量,指标层面的不一致给数据的比较和分析造成了障碍。此外,量化指标披露不足也是造成可比性较差的重要原因,有量化效益指标披露的债项占比约为72%。

(三)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不论是在定性还是定量层面,披露信息中对债券可能涉及的负面信息披露均不足。多数披露报告仅对绿色债券可能实现的正面效益有所描述,对募集资金使用本身在合规性方面的风险及其支持的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则鲜有披露。

基于近三年公开的绿色债券募集说明书及年度报告信息统计,有详细描述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环境风险的债项占比不足5%。

(四)信息披露可信度不足

鉴于绿色债券的外部评估在政策层面有明确鼓励,且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可能涉及跨领域的专业知识,发行人在发行绿色债券时一般会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外部评估,以增强监管机构及投资者对信息的信任程度。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约有78%的债项在发行前获得了外部评估。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外部评估质量参差不齐,未对监管文件要求有实质性响应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要求对债券支持的项目环境合规性和效益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和核查,但从评估报告来看,仅有43%债券的外部评估按照监管要求对项目的环境合规和效益情况进行了说明,其余57%债券的外部评估则主要依据于发行人提供的资料进行有限评估,结论仅局限于对项目类别归属的说明,未提及追踪至项目端的核证和评估。

充分披露绿色债券信息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披露动力不足

额外披露“绿色信息”的成本,即债券为成为绿色债券额外付出的成本,没能通过有效的机制得以补偿,造成发行人动力不足。这里的额外付出成本主要包括相关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成本、募投项目端的前期筛选识别及后期跟踪核查成本,以及募集资金专户管理成本等。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发行人为绿色债券付出的额外成本在利率、发行溢价等方面都无法得到体现。虽然部分地区(如江苏)出台了绿色债券发行补贴,但尚属个例,且处于探索阶段。从全国来看,未有全面、长效的机制弥补绿色债券的额外付出。

(二)披露要求不健全

虽然相关监管文件已有明确披露要求,但是细化到项目层面的披露标准和技术要求仍有待完善。相比国外的信息披露(见表2),国内的信息披露鲜有能反映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所支持领域对生态环境改善的特性指标,披露指标多局限于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

此外,量化披露指标计算方法的不公开也是造成信息披露可比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国外相关要求为例,绿色债券在披露相应量化指标的同时,一般也会要求披露量化指标的计算方法及所采用的假设。精细至计算方法层级的披露,一方面确保了披露信息的可追踪、可核算,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披露信息的可信度。

(三)外部增信机制不完善

外部评估市场的不规范、监管的相对不足,导致外部评估不能对信息披露效力形成正向增进,这也是造成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绿色债券“绿色属性”的外部评估,是增強绿色债券信用的有效方式。但目前,国内绿色债券的外部评估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有效监管机制未完全建立,发行人收费模式导致评估独立性不足,专业的绿色评估人才欠缺,这些因素都导致外部评估市场不规范,不能有效地为绿色债券提供增信。

对提升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纵观绿色债券市场近几年的发展,在“首单”效益逐渐趋弱的背景下,2018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笔者认为,驱动绿色债券市场后续发展更多需要的是市场的内在动力,即将绿色债券真正打造成对投资者和发行人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而健全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的相关安排,将为市场发掘绿色债券的价值提供窗口和平台。

(一)依托信息技术平台,降低披露成本

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发行人应及时、公开、准确地披露绿色债券的相关信息。在激励机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激发发行人披露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披露成本,同时通过其他方式补偿其成本付出。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披露方式,或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上述目标。具体可考虑的做法是,依托于目前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登记托管结算平台),在现有债券数據管理的信息系统中,嵌入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平台。信息平台可实现绿色信息的数据结构化填报、项目绿色属性的自动识别、披露指标的智能计算分析、披露报告的自动生成等功能,从而减少获取信息的时间、自动化常规性的工作,并达到提高生产力和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几率的效果。

(二)专业核查,提高披露可信度

虽然信息披露平台可为信息披露提供基本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服务,但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力量仍必不可少。专业机构更多地是对异常披露、风险事件进行有效判断和识别,并做出最终的专业结论。专业机构能够依托自身的专业经验和专业能力,聚焦于信息披露平台中的异常披露、风险事件,对特定信息进行深度核查,避免信息泛滥造成工作量过大和成本过高。同时,专业机构应以核查为主责,受监管机构委派,不受制于发行人付费模式的限制,以提升评估结论的可信度。

(三)加强信息披露标准的建设

信息披露标准的建设是支撑上述信息披露平台建设的基础。细化信息披露标准,尤其是在项目层面,应有明确的精确至行业的披露指标及突出绿色债券在效益贡献上的特性指标。同时,在操作要求方面,规范披露技术方法,对量化指标计算方法应有明确的要求,确保信息披露的数据可追溯、可核证。

本文作者廖原系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熊程程系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

责任编辑:刘颖  罗邦敏

参考文献

[1]俞春江, 李睿. 我国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建议[J]. 债券,2017(9).

[2]Climate Bond Initiatives. Climate bonds taxonomy version 2.0[S], 2017.

[3]ICMA. Green Bond Principles[S]. Voluntary Process Guidelines for Issuing Green Bonds, June 2018.

猜你喜欢
信息披露
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浅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研究
我国环境税的会计核算与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