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书风管见

2019-11-04 12:00殷江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继承

摘 要:中原书风是一种书法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文化方面分四块再谈中原书风。一是中原书风与中原文化。中原书风有广义狭义之分。“二王书风”与古代的中原书风是一脉相承的。二是从中原书风的形成看其特点。中原书风就是把帖派的人文精神和碑派的创造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它是站在古法的立场上,采取的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和开放的传承意识。三是对中原书风的当下思考。近30多年来,在河南省书协主席团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确立了书法大省地位,正在向书法强省迈进。真正需要我们关心重视的,是70后、80后、90后的书家。四是中原书风与文化自信。中原书风要讲创新,这就要求每一个书家准确把握历史、时代、个人三个方面的基點,从而体现出个性、气质和学养。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原书风,书法家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走创新的道路。

关键词:中原书风;文化现象;继承

中原书风是一种书法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文化方面再谈中原书风。

一、中原书风与中原文化

笔者认为,中原书风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中原书风应该从商代的甲骨文、秦朝李斯的小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钟繇的《宣示表》,以及褚遂良、宋徽宗、王铎等中原的古代大家说起。从狭义上讲,当代中原书风的提出,最初是在1986年首届“墨海弄潮”书法展进京展出时提出并形成的一种书法现象。它是由当时几个在书坛有影响的领军人物、在深入吸纳了古代中原书风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并体现了个性艺术特征而出现的书法现象。

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叫“一部中原史是半部中华史”,或者“一部中原书法史是半部中国书法史”。谈到中原书风,我们不能不提到“二王书风”,应该说“二王书风”与古代的中原书风是一脉相承的。“二王书风”在书法的表现力上,应该是对中原书风的继承与发扬,其拓展了笔法的表现力,以表现动态文明为主,用笔精细灵动,把过去按的笔法变成了提的笔法;中原书风则以表现静态文明为主。从文字演变角度来看,从甲骨到小篆到隶书、楷书的形成和发展,都和中原书风密不可分。早期的篆隶这两种书体,应是受了伏羲先天八卦的启示,到了魏晋,又和周文王的后天八卦承接。有专家讲:篆书是往上走的,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天载天符是连在一起,它是要通天的;到后来和地结合,隶书就出现了。笔者认为,篆书纵向展示,以圆曲为主,隶书横向拓展,变圆曲为扁方,为魏碑和唐楷的出现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尤其楷书的出现,更丰富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完善了汉字方块字的基本形体。从此,中国的汉字,有纵有横,纵横交错,顶天立地;有圆有方,方圆结合,浑为一体。其间笔画,极尽横竖长短之变化,撇捺交合之美丽,折钩呼应之顾盼,尽显天地自然之美,呈现矛盾之对立统一、和谐共存之妙。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天文、地理中宇宙思维模式的对应。

中原书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书风,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原书家的智慧和几代中原人多年的辛劳与付出。中原书风的出现既是一种书法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一出现就带有中原文化创新、包容、开放、厚重的气质。中原书风也是一种审美再现,它雄强、朴厚、博大、灵动的特征就是很好的权释。中原书风更是对中原历代书法经典的继承与融通。从中原书法的文化属性、审美属性和外在形态来看,中原书风的源头就是中原文化。

二、中原书风的形成及其特点

中原书风以古朴、雄强、浑厚和大气的艺术风格为主,同时又取法广泛,摹古抒今,博采众长。中原书法作品以铭碑为根基,融碑猎帖,具有厚重、浑朴的内质,但又不拘一格,多以粗犷、豪放、洒脱为特点,显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中原人文气势。古人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燕赵豪放,江浙文雅,北国山水博大伟岸,南方风光灵透秀丽,分别养育浸润出不同的人群和秉性。包括遗传基因的文化,书家的艺术风格的取向、审美的爱好,都无不和地域有密切的关系。有人说,河南人的写帖,跟江浙不一样,他们虽然也写“二王”、张旭、怀素等晋唐一路,但还是让人觉得有霸气、很厚重。其实河南人的书法从古法来讲也是比较强调精细的,李斯的篆书、东汉的隶书、钟繇与褚遂良的楷书、宋徽宗的瘦金体等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来。

西中文先生有言:中国书法在几千年来的发展中,靠两种精神的支撑:一种是帖派的人文精神,一种是碑派的创造精神。笔者认为中原书风就是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它是站在古法的立场上,采取的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和开放的传承意识。中原书风最大的特点,也是河南人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应人为地局限于北碑南帖,应该看到,即便是帖学代表人物书圣王羲之也是北方人。我们也发现,南方人写碑写得好的有的是,北方人写帖写得好的也多得很。在当代中原书风里,从1986年首届“墨海弄潮”书法展进京展出,到中原书法大赛、国际临书展、河南书法周、刻字展,从2016年的“中原风”河南省书法美术摄影作品晋京展,2017年的“云游天外·云平书法五国汇报展”“挥云——周俊杰书法作品展”和在广州、深圳、成都展出的“中原风·河南代表书家五人展”,都很好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体现了时代特征,既传承了中原书风的优势,又为中原书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元素。比如“中原风·河南代表书家五人展”的五位书家(谢安钧、耿自礼、洪丰仓、宋震、郝国斌)都不是以单一书体来表现自身实力的,他们除了有专攻书体之外,在篆、隶、草、行、楷等其他书体上亦有涉猎和不俗表现。他们一改河南大幅书作风格,在四平方尺范围内,尽量以小品及小幅作品的形式展出,五人展让巡回展览地方的观展者从另一个方面欣赏了中原书法的小巧、俊秀、清逸、雅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6月、2019年8月的“翰墨中原”河南省首届、第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2018年6月的“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书法展”,作品质量之高,作者用心之专,评选要求之严,观展学习者之多,社会反响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年轻和年长的书法家都是一个很大的鞭策和激励。

三、对中原书风的当下思考

当代中原书风诸体兼备,个性鲜明,队伍庞大,塔基坚实。近30多年来,在河南省书协主席团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确立了书法大省地位,正在向书法强省迈进。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以后举办的一系列展览中,河南投稿量、入展的作品量在全国都是属于第一位的。无论是国展还是兰亭奖,如果少了河南书家参与,就少了分量。比如第十届国展,总共投稿五万件作品,河南占一万多件,占五分之一,获奖的十个人里,河南的书法家就占两个。在三届兰亭奖评选当中,河南人都是蘭亭奖的第一名,而且都是获奖入选第一,这与河南搞重点作者培训班,搞中原书法获奖作者作品展、兰亭群星汇中原,举办全国第七届、第九届书法学术研讨会,培育命名“书法之乡”,开展书法公益培训活动进机关、校园、进市县等等不无关系,再加上对获奖作者的表彰已经形成了健康机制,有力地刺激了中原书风作者的不断涌现。

从目前情况看,中原书风第一批、第二批甚至第三批书家,现在已是功成名就。比如40后的张海先生、周俊杰先生、李刚田先生,这批书家在全国已享大名,50后书家宋华平、杨杰、云平,已经是河南书坛的领军人物。但真正需要我们关心重视的,是70后、80后、90后的书家。河南提出并推进中原作家群、中原诗群、中原书风、中原画派等,之所以要这样推,是因为中国书法发展到今天,靠个人来打天下已是很难。我们看到,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经济上都在搞聚集区、文化产业园区,中原书风如何持续推进和不断发展,并在全国产生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度的思考和高度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河南当代书法篆刻的艺术成就,发现河南书法艺术人才,为河南省广大书法作者提供一个连续性的展示、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河南省书协参照中国书协国展模式,设置了“翰墨中原·河南省书法篆刻作品展”,作为河南省书协主办的全省最高规格的书法、篆刻专业展览,每两年举办一届。2017年、2019年河南省书协先后发出了“中原风-河南省‘789书法篆刻作品研究展”征稿启事,这是对70后、80后、90后出生的中青年书法家的专题征稿,2018年1月,这些作品在郑州市升达艺术馆展出,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应广大书法爱好者强烈要求,展览于2018年1月20日至30日,在河南省书法培训中心展厅继续展出,这无疑是对中原书风的强力推进,笔者认为,这是河南省书协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中原书风所作的战略性举措,为中原书风的未来发展和后继有人做了基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

四、中原书风与文化自信

当代河南书法,在艺术上以继承古朴雄强的艺术风格为旨归,但又取法广泛,上追秦汉、魏晋诸碑帖,远溯商周,下逮宋元明清,法古鉴今,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又呈开放性的地方书法流派——形成了中原书家群和特有的中原书风。

书法的核心理念来自于中原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原地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如礼乐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理学等,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书法的灵魂寓所。书法艺术始终放射着中原文化的光芒,笔锋墨韵中始终体现着传统的文化要素,点画结构间始终映射着中原文化源远流长的哲学思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原书风要讲创新,这就要求每一个书家准确把握历史、时代、个人三个方面的基点,从而体现出个性、气质和学养。书法家传承和发展中原书风,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走创新的道路。必须先把传统中好的东西学到手,像张海先生一贯主张的那样,要有精品意识,少一些急功近利,切勿浮躁,沉入到经典中去,在充分吃透传统的基础上悟出新体会、写出新作品,而绝非推倒重来。创新中原书风应自觉地遵循这一原则。

总之,传承和发展中原书风,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河南和当代中国现实,紧扣建设中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秉持艺术为人民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进中原书风不断发展、提升,让河南书法走出河南,面向全国,影响世界。

作者简介:

殷江林,河南省直文联主席、河南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继承
浅析山东茂腔的起源、发展与继承
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继承流转性
试论甘温除热
中国传统节日符号化再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