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2019-11-04 17:25葛静静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机械通气循证护理应用价值

葛静静

【摘 要】目的:探究对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8例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1月内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机械通气,而后按护理措施差异的分组原则,设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观察对比2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PaO2、SaO2较高,PaCO2较低,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对照组11.1%,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建议采纳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循证护理;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2

新生儿年龄较小、呼吸系统并未发育完全,因此肺泡极易受压缩而出现受损现象,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肺泡活性物明显减少,从而致使呼吸衰竭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为根本治疗措施。通过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缺氧症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促进其康复。调查发现: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辅以相关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并确保患者尽快康复[1]。此研究选取我院68例患者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8例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1月内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患者分为二组,其中对照组(n=34):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7:17),年龄区间1-9d,平均(5.00±2.36)d。体质量1.2-4.5kg,平均(2.85±1.23)kg。观察组(n=34):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6:18),年龄区间2-9d,平均(5.51±2.22)d。体质量1.5-4.5kg,平均(3.00±1.22)kg。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性较高。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对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者。(3)家长知情且同意,在护理人员指导下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神经功能重度障碍者。(2)全身感染者。(3)胸廓畸形严重者。(4)心肌炎患者。(5)消化道系统、代谢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做好家长宣教工作,确保其可以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护理工作。

观察组:循证护理:(1)提出问题:严格根据患者疾病诱因、呼吸系统解剖结构等因素,并结合治疗措施提出循证问题。例如“新生儿呼吸衰竭致病因素有哪些、机械通气治疗原理是什么、通过什么措施可确保机械通气质量”。(2)循证支持:此次研究主要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资料,从而科学、系统、有效的评价患者自身疾病;系统、全面、完整的评估所得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寻找护理证据,结合资料、患者自身情况等信息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方案。(3)护理干预:①氧疗干预:对患者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给予低流量吸氧等干预措施。②吸痰:帮助患者取仰卧位,肩部抬高3 cm,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及时翻身、叩背,帮助其咳嗽。通过雾化吸入等方式来加速其咳出痰液。注意,一般在患者痰鸣音、血氧饱和度下降时进行吸痰。③强化基础干预: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确保5次左右。每2h对患者体位进行变换,勤换尿布。④气道湿化:采用恒温湿化器(温度26℃左右)进行,避免干燥氣体对患者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⑤预防并发症:以上操作时必须执行无菌操作要求,消毒物品,定期更换管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后动脉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水平以及并发症[2](气管黏膜出血、胃肠道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

SPSS22.0软件,其中连续性变量资料“t”计算,“”表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百分比形式(%)表示。两组患者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资料以P<0.05(P值在0.05区间)表示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阐述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显示:①观察组PaO2、SaO2较高,P<0.05。②观察组PaCO2较低,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对照组11.1%,差异并不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呼吸衰竭对患儿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根本措施,通过机械通气,可有效缓解缺氧等症状的同时降低病死率。临床以往多采用常规护理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干预,但调查发现常规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导致患者疾病迁延不愈,并且在治疗后期频发并发症,对临床疗效、患者预后均产生不良影响。

循证护理是目前临床新兴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严格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身体状况而出发,通过查阅资料、寻找支持依据等措施,从而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

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方案,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促进其尽快康复[3]。

此研究选取我院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展开,分组分别给予常规、循证护理;结果示:观察组患者PaO2、SaO2较高,PaCO2较低,且经护理后气管黏膜出血、胃肠道反应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9%;可见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行性较高。提示:循证护理以常规护理为基础,是常规护理的改良、深化以及升华版;通过循证护理,可确保患者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其预后情况,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蔡育丽.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8.6(7).814-816.

崔海艳.循证护理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237-238.

沈启玲.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8):215-216.

猜你喜欢
机械通气循证护理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