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文献综述

2019-11-05 03:05丁朝霞刘倩韵张德中
时代经贸 2019年26期
关键词:定价学者价格

丁朝霞 刘倩韵 张德中

为了解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现状,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本课题对国内外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方法以及实施方式、实施路径的文献进行梳理,为课题进一步开展研究找到一种可行并可用的研究方法及路径,为下一步分析做好准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梳理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主要围绕定价模型和调价实施机制与路径等方面,对医院服务定价开展深入研究:

1.定价模型研究

国外学者对医院服务定价主要采取四种价格模型:成本导向定价、需求导向定价、最优线性均衡模型、竞争导向定价。在应用较广泛的拉姆齐定价模型(需求导向定价)中,Wedig发现,在诱导需求存在的情况下,医疗服务价格仅高于边际成本并不合适,只有当医疗服务最高边际收益最能够诱导需求时,制定价格能控制医生行为,并减少供大于求的无谓损失[1]。从方法理论来看,Dor认为应对医疗服务系统各组成部分区别定价,根据不同项目的属性和功能差别定价,并找到联动关系,否则容易产生资源分配无效及全部成本上涨[2]。作为英国20世界90年代全科医生基金持有系统的理论依据,最优线性均衡模型通过研究DRGs均衡价格,得到诊断相关组最优价格[3]。竞争导向定价则在定价方法基础上引入了博弈分析。Levaggi指出在医疗服务价格规制中,必须引入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博弈可以减少竞争不足,推动规制均衡[4]。

2.调价实施机制与路径

OECD国家的医疗服务价格一般由专业研究机构或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制定。如澳大利亚、德国、法国依托研究机构、专家、临床医生参与价格决策,大多采用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法,综合考虑服务项目的工作强度和执业成本(如租金和医疗设备)[5]。在价格谈判环节,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政府或第三方支付者通过谈判确定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与补偿方式[6]。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国内学者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展开了一定数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分析医疗服务价格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调整建议。

1.现行医疗服务价格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发现医疗服务价格扭曲,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低于成本,大型设备检查治疗费用过高,药品、特殊医用材料价格扭曲,医疗服务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场竞争,价格缺乏弹性等诸多问题[7-9]。

2.价格调整思路与机制

针对以上情况,学者们提出了价格调整的思路方案。徐力新提出以“诊疗费”为轴心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体系[10];王新等提出了综合因素定价机制,该机制中综合考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机会成本、技术难度、工作业绩[11]。胥绍禹通过成本测算,利用商品价格的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法对医疗装备的定价方法进行了探索[12]。程晓明等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成本进行测算,将所得结果作为定价的依据,并与实际成本作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收费价格[13]。鲁胜康对诊断相关组病种费率制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按照DRGs病种费率的测算方法对北京地区22所医院16个常见病种进行病例组合、核算病种费用、确定基准费率、测算病种价格[14]。虽然近年来有研究者开始将博弈分析方法引入定价模型研究,但是其研究的层面是医疗机构对某些服务产品的自主定价,而非政府层面的价格管制[15]。随着2012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颁布,在全新的定价要素和定价政策指导下,有学者开始对定价方法进行梳理和对定价机制进行探讨[16-20]。

二、对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启示

总的来看,国外众多研究成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但国外学者大多基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角度进行研究,与我国需要控制成本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而国内多是一般的经验总结或理论探讨,研究开展尚有不足,研究角度以定性为主,缺乏多视角、综合的科学定量研究,未形成固定的定价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21-24]。

在价格动态调整运行机制方面,可借鉴OECD国家经验,了解其动态调整参与主体和流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猜你喜欢
定价学者价格
重要更正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最新出版图书
学者介绍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