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数学教育的“原生态圈”

2019-11-05 03:06余继光
关键词:基本功创新思维核心素养

余继光

摘    要:教育工作的“原生态圈”中,九大环节环环相扣,相互作用.教师把教学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理性思考,撰写成文后,不仅锻炼了教学能力,而且在理论上有所提升,看问题更加透彻,解决问题更加到位.

关键词:原生态圈;核心素养;基本功;创新思维

一、什么是教育工作的“原生态圈”?

要培养具有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教师必须有核心研究能力——“教、研、写、说、编”的基本功.备课需要思考,授课需要研究,批改作业需要研究,辅导也要研究,阅卷需要研究,命题也要研究……教师在培养大量合格人才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素养.

(一)教师的教育工作有哪些?

一位把教育工作當作事业来做的人,他在工作岗位上要完成的事情很多,以人们普遍的认知来罗列一下.第一是备课工作,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大备课、研究课程内容小备课、制作课件、撰写教案或教学设计等.第二是授课工作,包括课前准备、教具准备、课中组织教学、课后布置作业等.第三是批改作业,包括批改日常作业、节日作业、假期作业、个性化作业等,还要统计分析作业反馈的问题.第四是辅导工作,包括自习课辅导、晚自习辅导、个性化辅导、假期辅导、学习心理辅导、课程重点落实难点突破辅导、竞赛辅导等.第五是命题工作,包括命制单元测试试卷、期中考试试卷、期末考试试卷、地区统一命题考试试卷、高考模拟试卷等,其中也包括学业评价方法与细则的制订工作.第六是批阅试卷,包括批改各类试卷(含参加高考阅卷工作),统计分析试卷(含分析答题卡)、讲评试卷等,其中也包括学业反馈的分析与校正策略的制订.第七是教研工作,包括教学重点、难点、痛点的研究与教学策略,微课制作与研究,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等.第八是科研工作,包括教育理论学习与提升、课题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开发选修课程等.第九是交流工作,包括上公开课或做讲座(含给学生做讲座和给教师做讲座),撰写文章与论文,撰写有特色的书稿等.

(二)教育工作的“原生态”结构

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圈是生存下来的东西之间的各个环节形成良性的生物链接、内生动力,不受外界干扰.

教育的各项工作在最优化、高能有效的环境中形成一个生态圈,如果没有被行政或外界干扰而形成一个原生态圈,教学工作从备课开始,研究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研究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充分备课后进入授课阶段;当教师把学术语言转化为教育语言,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消化,在师生思维碰撞后,产生思维火花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当学生的体验与习作呈现在教师面前时,教师进入批改作业阶段,作业反馈的问题成为教师进一步思考的绝好素材,成为针对性辅导的指向与着力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是否掌握与理解,需要科学评价,并且需要命制评价试题;经过测试后,教师需要认真批阅,发现学生学习中的漏洞点、错误点、缺少的智慧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教学研究,制定对策与措施;教育环节中的重点问题可以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课题进行科学研究;不论是教学研究还是科学研究,带有规律性、普遍性、指导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撰写文章、开设讲座进行解决.图1为教育工作原生态圈结构图.

教育教学中的九大环节,形成一个封闭的原生态圈.这个原生态圈的核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在此核心理念指导下,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或激烈碰撞,产生的智慧、思考都需要通过教师的九大环节的工作来呈现,这个生态圈的各个环节,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并不能全部重视或掌握,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完整.

(三)为什么要创建教育工作的“原生态圈”?

由教师工作的原生态圈结构图可知,九大环节相互依存.大多数教师和学校的管理层普遍认为,“教研工作、科研工作、交流工作”对学生的提分无用,所以不重视不参与,教师最多的说法就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事实上,九大环节环环相扣,相互作用,教师把教学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理性思考,撰写成文后,不仅锻炼了教学能力,而且在理论上有所提升,看问题更加透彻,解决问题更加到位.

一些管理者也认为“教研工作、科研工作、交流工作”是虚的而不重视,提出一些怪论“有些教师只会写文章不会教书”“教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评职称不要论文要求,只要看教学实绩(学生成绩)就行了”“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教师的全部功劳”,在此思潮的影响下,制定的教师评价远离教师的“生态圈”,不符合教师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破坏了教育的原生态状态.人们的短视留下遗憾——没有核心技术与核心能力的教育,表面上光鲜,其内核没有力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刷题机器.试想,教师没有创新意识,没有研究能力,能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吗?学生只有接受,没有质疑,没有批判精神,又如何进行创新与实践呢?

二、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实践

(一)一名教师一生可以做些什么?

数学教师的基本能力就是“教好书(人们的通常理解就是完成教学任务)”,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成绩,完成教学“GDP”.然而从现代基础教育发展过程来看,仅仅“教好书”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数学教师的专业特色发展能力,在“教、研、写、说、编”等基本功中全身心地展示一个数学教师的专业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1.全心驾驭数学教学

一位年轻教师,最先形成的专业能力是熟悉教材,掌握教法.通俗地说,第一步是站稳讲台,此时的备课是背课,教案是讲案.数学教师,是从最初的一支粉笔打天下,到掌握如何制作课件,设计教学过程;一个三年教学循环下来,基本的五项流程熟悉了、掌握了,就需要向纵深发展,深入地研究教材、钻研教法,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三五年后就要探索如何更加深入地把数学本质与学生认知发展区结合好.数学教师最能反映教学基本功的场合就是在数学辅导时,要做到如何迅速准确地回答学生的问题,使自己从熟悉教材到驾驭教材.特别在课程改革不断进行的今天,每一次课程改革都会有新的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之中,驾驭教材的难度也会不断加强.

2.精心编制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要注意把握三度——清晰度、梯度、丰厚度.

(1)清晰度

教学设计的环节要体现出清晰的感觉.所说的“磨课、磨人”,是指在备课时对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方面层次感的关注,对课堂环节设计的关注,这些主要由教学内容来制约.

(2)梯度

教学环节之间,应该有深层联系,课堂设计应该以台阶式展现,设计三四个环节开展教学较为合宜,由浅入深,由一个教学支点支撑起全过程的教学比较适宜.

(3)丰厚度

教師在教学设计时,对于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数学选题都要把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丰”,即为“广度”.在教学中,注入合宜的引申内容,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延伸得更广,关注的层面更宽.这样,学生的体验会深刻.

“厚”,即为“深度”.学生不能成为只有广度没有深度的“平面人”,文本钻研的深度,课堂设计的巧度,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教学的深度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帮助.

对于课堂的教学,平时的备课只是基本达到完成教学任务,要达到高效优质的水平,必须具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精心编制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不仅要设计出教学特色,还要能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每一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是细心研磨的结果,产生的效果也明显,每一个能在杂志上发表,得到编辑的欣赏的课例,都是一次成功的教学设计.

3.潜心研究高考数学命题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顺利进入高等学校就读.为此,数学教师必须研究高考数学命题的特点与趋势,学会命制符合高考数学考试标准的数学命题,具备这一能力才是一位完整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这一能力的强弱也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水平高低.达到这一能力可以分步完成,首先做高考数学题,提高正确率;其次变高考数学题,提升编题能力;最后命高考数学模拟题,提高命题的吻合度.

4.专心阅卷分析题卡信息

数学教师教学工作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批改作业与批改试卷.参加高考阅卷是最重要的工作,因为此阅卷的层次高,信息量大,教学研究价值高.笔者自1997年以来六次参加浙江省高考数学阅卷,获得教研第一手资料,为指导学生的应试、提升应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了深入研究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分析学生的答题卡上解答题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笔者对2017届高三的三次统一考试进行了答题卡信息统计分析,获得学生在数学解题中的思维痛点——漏点、错点、智慧点方面的信息,对于指导学生后续校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5.倾心撰写数学教育文章

数学教师除了基本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而教研能力直接体现在撰写教育教学文章并发表,发表的文章质量越高,特别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被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相关刊物转载,说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越高.这一能力包括三方面:一是洞察力,即对教育教学现象的发现能力;二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能力;三是能够研究所提问题并具有完美表达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可能写出有教育教学价值的文章,才可能发表.

6.用心教育科研善于讲座

作为具有教育特色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需要具有将研究成果传播的能力.因此,一方面教育理论修养非常重要,如果有机会参加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培训十分值得;另一方面倾心于研究并把思考、探索、实验的成果在一些讲座中公开传播.

7.细心洞察勤写教育案例

教师的主要工作环境是课堂,在课堂上不仅能将数学知识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能从课堂中的师生、生生、生书、生媒等多层次交流中发现教育现象,提出教育研究问题,经过实验研究撰写出有一定层次水平的教育案例来,如面对一个特别爱问问题的学生,不是避之,而是主动深入地接触,思考与研究,把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撰写出生动活泼的、有血有肉的、有借鉴作用的案例.

(二)怎样形成“原生态圈”的工作机制?

第一,善于学习,提升教育理论水平,提升教育理念;勤于实践,不断在教学中探究,思考,质疑,批判,总结;乐于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把所思或所观察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案例积累多了,文章也就有说服力了.

第二,苦练“教、研、写、说、编”等基本功.任何一个行当,基本功最重要,没有基本功,创新与实践都无从谈起.对于教师而言,会教、会研、会写、会说、会编都是重要的,特别是写,敢于写、勤于写、乐于写是关键.

第三,有了理论修养,有了实践经验,有了“教、研、写、说、编”基本功,上述教师工作的九大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能较好地完成,这样“原生态圈”的工作机制就形成了.

猜你喜欢
基本功创新思维核心素养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