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视角下安徽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

2019-11-05 05:32刘世权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责任教育孝文化社交媒体

摘要: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其他美德存在的基础。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社交媒体时代,把安徽传统孝文化融入到大学生责任教育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孝文化;社交媒体;大学生;责任教育

一、社交媒体时代与安徽传统孝文化

(一)、社交媒体时代特征

继Facebook、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相继出现之后,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信息分享、获取、传播的渠道皆不同以往,人们的交往方式被彻底改变,社交媒体时代也真正到来。社交媒体时代特征可以初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人类社会与社交媒体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现在每天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已经由阅读传统的报纸、杂志转变成分享朋友圈、刷微博热点事件等方式获取。人们交友、购物、租房、出行等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移动终端设备。二、社交媒体时代网民全动员,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感性的、多元化的。基于某种兴趣爱好,人们加入到了各种临时的、短期的网络社区,通过社交媒体机构参与社区活动,发布信息、分享信息和传播信息,网络社区里的每个人都既是信息发布者也是信息接收者。

(二)、安徽传统孝文化历史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传统,传承历史也最为久远。安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其中流传最为久远、影响较为深远的当属安徽传统孝文化。安徽传统孝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事老、敬老,孝顺父母,蔚然成风,诸多孝俗都在安徽的大地上以种种仪式代代相传。安徽省宿州市有着“闵子骞故里”之称,闵子骞作为孔子的高徒,孝行思想直接师承于孔子。闵子骞“鞭打芦花”的孝行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数千年,早在2006年民间文学《鞭打芦花》,就已经获批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天长市是二十四孝之一主人翁朱寿昌的故乡,他“弃官寻母”的孝行故事及孝亲思想激励并共筑了天长市享誉海内外文化盛名的中国“孝子之乡”。安徽舒城县境内的望母山地处大别山东部山区,文化底蕴丰富,是孝子杨三救母望母传说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徽传统孝文化已经不断升华,一些陈旧的孝俗或许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孝德古风在安徽大地上仍盛行不衰。

二、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现状

(一)、对国家民族和公共生活领域的责任意识弱化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缺失,体现在国家民族责任层面,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甚至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更崇尚追求自身的发展,容易忽视国家对自己十几年的培养之恩,不愿担当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社会担当意识弱化。在公共生活领域方面,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体现在不能身体力行自觉维护公共道德。很多大学生缺乏公共道德引领示范的责任意识,将自己等同于社会普通人士,盲目从众,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缺乏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节约资源和爱护公物等小节小德常常被大学生忽视,而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等恶小却随处可见,这些行为都是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甚至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和尊重他人的责任意识,在公共领域大声喧哗、言语粗俗,我行我素,无视他人感受。

(二)、敬老孝亲观念淡漠和感恩意识淡薄

“敬老孝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也鼓励国民关爱老人,孝敬老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敬老孝亲观念意识淡薄,对老年人目无尊长、缺乏关爱、见危不救等现象层出不穷,这其中也包括大学生群体。不自觉孝亲敬老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说公交车上年轻人不给老年人让座、呵斥谩骂老人、以保健为名诈骗老人钱财以及“啃老”和不看望老人等行为。当然,这些可能属于个别现象,但也时常会发生在大学生群体身上。除此以外,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现象,也不容忽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懂得知恩、感恩的民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大学生感恩意识却逐渐淡薄。主要表现在淡薄国家、社会、学校和父母的恩情,缺乏担当和感恩意识。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淡漠珍贵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忘记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折射出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

三、社交媒体视角下安徽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责任教育路径

(一)、依托社交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孝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堂,将孝文化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在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观教育等章节中融入孝文化教育。高校教师要注重创新孝文化教育课程,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学术探讨,增加孝文化主题讨论和典型人物宣讲等环节,使大学生对孝道了解更深入具体,提高大学生对孝文化的认知水平。高校要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孝文化教育。在校园网络中开设孝文化专栏,普及孝文化知识,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创办大学生孝文化主题网站,收录孝行典范、中华文明、名人传记等,利用音乐、视频等方式传播孝文化。同时,高校还可以将孝文化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效。高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电台、宣传栏等校园社交媒体以及学生社团群体开展孝文化知识竞赛和感恩母校演讲比赛,结合升旗仪式和传统节日庆典等系列活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借助社交媒体传播深化孝文化认知,实现孝道观的知行合一。

社交媒体时代将安徽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责任教育,首先要丰富孝文化传播内涵,扩大孝文化传播信息量。我们不仅要利用历史文献以及实物等传统媒体丰富孝文化资源,还要通过社交媒体独特的信息存储和传播技术将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转化,让孝文化传播得到更大发展与拓宽。通过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充分融合,挖掘孝文化中包含的德育价值,使孝文化傳播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方方面面,推动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全过程。其次,为了使传统孝文化走出书籍资料,发挥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关键在于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使大学生的孝道观实现知行合一。高校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孝文化社会实践,例如通过微信圈开展孝文化实践心得交流,持续跟进报道,及时发布更新,吸收大量学生参与互动,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交媒体传播孝文化的成就感。同时,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爱心敬老活动,动员大学生志愿者到基层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大学生群体可以在虚拟与现实的互动过程中身受孝文化的熏陶,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汪可,徐木.浅析社交媒体时代的真正到来及其特征[J].新闻研究导刊,2017(11)

[2]王允端,徐永杰.新时代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探讨[J].菏泽学院学报,2017(2)

[3]曹海涛.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孝文化传播--以大学生群体为例[J].今传媒,2016(2)

作者简介:

刘世权(1983—),男,吉林汪清县人,亳州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亳州市2019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交媒体视角下安徽传统孝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2019099);亳州学院2018年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018zxkc01)

猜你喜欢
责任教育孝文化社交媒体
近30年来宋代“孝文化”研究综述
高职学生责任教育中传媒应用实践和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中专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则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以孝文化促进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