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与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与运行评价

2019-11-06 10:00昌孝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危险源灾害

昌孝存

(中国煤炭学会,北京 100013)

0 引言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煤炭将长期作为主导能源。2018年全国原煤产量达 36.8 亿t,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发展。但我国煤矿 93% 为井工开采,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瓦斯、顶板、水害、火灾、煤尘等重大灾害风险更加严重,据统计大多数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在煤矿企业[1]。由于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相对薄弱,实现煤矿重大灾害有效预防仍然是伴随煤矿安全生产长期存在的一项艰巨任务[2]。

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和专家学者在煤矿灾害预防保障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如:唐璨、赵永伟从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角度出发,得出煤矿生产管理中监测管理、依法治理是其工作的重点[3];焦宇、周心权等基于权变理论主要对决策救援方面进行了研究[4];盛武、高明中等基于危险源感知、应急阶段管理理论分别构建了“感知、避险设施及运行”紧急避险体系,“感知、避险及救援”煤矿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救援模型,并研究了其可行性[5];张军波、郭德勇对煤矿预防保障体系承担的任务与具备的资源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构建针对性较强的救援组织模式,对救援任务进行分解,针对其阶段任务设计救援计划与方法,并通过计算效率与效率比等参数得出该体系的救援效率[6];李树刚、石钮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法对煤矿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救援能力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研究[7];冯珍针对煤矿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建设设计了应急救援推理系统的程序,建立了组织机构与方法,设计出检索案例及其特征信息的算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具有反馈特性的检索案例算法[8];郭福林提出煤炭企业应该加强救援法律、管理制度、资金投入以及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煤炭行业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从预防到救援的完整应急体系等[9]。以上研究成果大多是从灾害预防保障的某一方面展开,从以上各方面形成的“保障体系”角度对灾害预防保障进行理论探讨较为少见,本文通过现有理论和实践分析,提出煤矿重大灾害预防与安全保障体系构成,并以典型煤炭企业为实际案例,分析评价该体系的实际建设和运行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煤矿重大灾害的安全保障理论,并可为相关企业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1.1 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涵义

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即以安全文化理念为核心,以组织、制度、人员、技术、信息、装备、资金7个要素为支柱,以危险源预控、应急救援2个关键环节为支撑的综合性管理体系。“1个核心、7个要素以及2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下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10-12],进而保障煤炭企业生产的安全进行,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框架Fig.1 Framework of majordisaster preven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 of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1.2 体系的1个核心

1.2.1 安全文化涵义及构成

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以生产运营为主导,并着眼于安全文化理念,以其为核心,辐射安全行为、安全制度等载体的一个系统,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系统全方位、立体式的协调管理。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形成以“制度管企、文化管人”为统领,以“精细化、人性化”为目标,以安全文化为核心,以班组文化为基础,以快乐工作法为主线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模式。

1.2.2 安全文化作用

安全文化作为控制和减少灾害事故的核心载体,通过安全价值以及安全行为等方式渗透于保障体系中的各个部分,横向上,安全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组织、制度、人员等系统,强调技术、信息以及资金等硬件方面的建设,突出人的行为与意识的地位和作用;纵向上,安全文化又通过员工行为和意识控制着危险源识别、应急救援等关键环节的实施,对实现煤矿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协调管理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体系的7个要素

1.3.1 组织保障

1)组织保障涵义

组织保障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岗位职责,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组织整体性、协调性,使煤矿重大灾害的预防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2)组织保障体系结构

煤矿企业重大灾害组织保障主要涵盖3个部分:行政组织保障、专业安全组织保障和群众组织保障。

①行政组织保障

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同时根据“金字塔”型的安全系统管理,建成严格、规范、高效的灾害防范组织保障体系,将责任和权利具体化,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专业组织保障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企业安全委员会。其主要责任是协调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与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召开安全会议、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保证安全资金投入、指导安全技术的研究等工作。在安全委员会之下,成立覆盖煤炭、电力、煤化工等产业的多个委员会,实现对企业全面系统的安全监管。

③群众安全联防组织保障

在认真总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工作群防群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六员一防”安全监督体系。

1.3.2 制度保障

1)制度保障涵义

制度保障主要指在煤矿重大灾害预防方面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

2)制度保障体系构成

制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安全法律制度和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法律以及地方的法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专业安全制度。基本管理制度涵盖了投入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应急救援制度、生产责任制度等方面。

1.3.3 人员保障

人员保障指为保障重大灾害预防制度、资金、技术、装备、信息以及应急救援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以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意识为核心,以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培训为手段,针对企业相关人员如专家层、决策层、管理层以及操作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人员保障体系人员保障主要涵盖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和专家层4个层次。

1.3.4 技术保障

煤矿企业依靠自主开发、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如博士后工作站),力行煤炭生产智能化、安全信息化、企业高效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研究。技术保障体系主要由安全技术管理责任体系、科技管理体系、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产学研合作体系以及应急救援技术保障体系构成。

1.3.5 信息保障

煤炭企业重大灾害预防的信息保障是保证灾害预防信息和灾害监测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管理行为,是煤矿安全技术在当前信息时代的新发展。主要涵盖了2个部分:①灾害信息的传递、报告过程;②信息系统信息监测、传递、分析过程。信息保障的对象是信息以及处理、管理、存储、传输信息的信息系统,横向来看,是由“人”“技术”“系统”3个范畴共同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系;纵向来看,包括了政策管理、组织实施、运行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系统、信息传递2个方面。

1.3.6 装备保障

装备保障涵盖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和治理所需的各种设施、仪器仪表、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以及采掘机械设备、运输机械设备、防爆支护设备、监控检测设备、机电设备以及“一通三防”相关设备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管理。针对重大灾害建立比较完善的装备保障体系,涵盖了装备的购置、维护、安全管理以及装备安全质量考核,4个环节紧密结合,相互作用,为灾害预防提供了相应的装备保障。

1.3.7 资金保障

资金保障是指以安全资金的及时有效投入为目的,对于在灾害预防保障方面涉及到资金来源、使用以及监控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重大灾害的资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使用。

1.4 体系的2个关键环节

1.4.1 危险源控制保障环节

在特定触发因素下可能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岗位、设备等都可以被称为危险源。煤矿企业重大灾害危险源辨识控制涵盖危险引发的物质来源及其触发条件的控制。

根据环境、技术、装备以及地质条件因素,对各类煤矿灾害事故的触发条件进行分析,确定事故可能产生的客观条件;通过生产现场的生产、巡检、监察以及监控等渠道将矿井实际生产状况反馈到通风、地质、安监等相关部门,通过与触发条件的比较分析,确定现场是否存在顶板、瓦斯、运输等风险,确定相应的危险源,评估风险等级;在确定风险的类型以及等级的前提下,按照相关制度,启动危险源的相关治理措施,确定主要责任人。

1.4.2 应急救援保障环节

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保障坚持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等原则,对重大灾害进行系统、科学的救援。煤矿企业建立的应急工作领导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可作为“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遵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对预防保障以及救援处置全面负责。与此同时,遵照“一岗双责”“业务、安全、应急”等原则,构建应急工作领导机构,配备专职预防保障人员,明确相应的职责。

2 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评价案例

2.1 典型煤矿企业的选取

为了更好地评价本文提出的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效果,以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同煤集团”)为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同煤集团是我国亿吨级动力煤生产企业之一,是我国目前排名靠前的大型煤矿国有企业[13],煤矿跨越大同、朔州、忻州三市,拥有煤田面积6 157 km2,总储量892亿t,煤矿生产过程中,面临着瓦斯、水灾、火灾、顶板、煤尘等多种灾害,因此,无论从企业规模,还是从所面临的灾害类型,选取同煤集团作为典型代表都是合理的。

2.2 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评价的指标权重

为了更加科学、全面地对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进行评价,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权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计算,所构建的层次分析法评估模型如图2所示,构建的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如图3和表1所示。

图2 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7要素部分)Fig.2 The hierarchy model of preven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 of major disaster in Coal Mine Enterprises(seven elements)

图3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Fig.3 Calculation results of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2.3 同煤集团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运行评价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灾害预防工作的管理者评价:在5大类灾害预防工作中,瓦斯、水灾、火灾、顶板、煤尘灾害预防的认可度分别为100%,99.2%,96.9%,98.4%,93.7%,结果表明管理者对灾害预防工作比较满意;同时,不同类型和岗位的企业人员对同煤集团正在运行的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总体运行效果评分如表2所示,其中加权(具体权值参照表1所示)平均评分为良好及以上,说明企业员工对体系运行的自我评价良好。而从同煤集团实际安全生产情况来看,同煤集团近4年无重大灾害事故发生,说明所建立运行的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力度和效果。

表1 关键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说明Table 1 Key index weight calculation results

3 结论

1)在对重大灾害预防保障工作理论分析、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煤矿企业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即以安全文化理念为核心,以组织、制度、人员、技术、信息、装备、资金7个要素为支柱,以危险源预控、灾害应急救援2个关键环节为支撑的综合性管理体系。

2)以同煤集团为典型企业案例,对提出的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其中,采用层次分析模型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管理人员、基层员工以及救援人员3类人员的评分结果计算最终整体体系的评分等级。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及评估方法可以为同类煤矿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表2 同煤集团煤矿人员对企业灾害预防基础保障工作的总体评价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n overall evaluation of personnel in coal mine of Tongmei Group to basic guarantee work of disasters prevention in enterprise 分

*注:调研问卷按5级设计,20分以下表示很差,20-40分表示较差,40-60分表示一般,60-80分表示良好,80分以上为优秀。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危险源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