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富:怀揣赫赫战功深藏60余载

2019-11-06 06:46余建红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10期
关键词:常山县血吸虫病指导员

本刊记者/余建红

2019年10月1日上午,胡兆富在常山家中收看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直播。看完后胡兆富感慨万分:“习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令我热血沸腾,很难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我们国家才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英雄,最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今天国家富强的不容易。

胡兆富1926年出生于山东泗水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17岁入伍,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转业至金华兰溪兰江冶炼厂职工医院任院长;1963年,他主动向组织提出要求到浙江省血吸虫病最为严重的地区——常山县,支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常山县人民医院内科一干就是整整23年。

2019年5月,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到社区采集退役军人相关信息。因为胡兆富住院,他的二女儿胡玲帮助父亲找资料,在一个不起眼的盒子里,翻出一张很破旧的荣誉登记证和一些奖章。泛黄的登记证里密密麻麻记载了胡兆富曾先后参加抗日战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大小战役46次,24次立功受奖,其中荣立特等功两次、一等功七次、二等功八次、三等功五次、四等功两次,并荣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立下这么多赫赫战功,别说过去工作单位,甚至连胡兆富的家人都不知道。

2019年7月29日,省委书记车俊接见胡兆富时,紧紧握住他的手,称赞他是全省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在当天上午召开的浙江省纪念建军92周年暨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和晚上召开的省直单位厅局长工作交流会上,车俊分别深情讲述了胡兆富的先进事迹,表达了崇高敬意,号召大家向这位老英雄学习致敬。

立下赫赫战功,却深藏功名60余载。

军人胡兆富“我不是英雄,那些名字都没留下的战友才是”

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为解放中国而战斗更光荣;没有什么比挽救战友的生命更重要。

1941年,齐鲁大地烽火连天。农民出身、当过长工的15岁少年胡兆富找到了泰宁抗日游击队。1944年,游击队被收编为八路军鲁南军区警备旅,胡兆富因个子小,头脑灵活,部队首长让他兼任卫生员。

鲁南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胡兆富参加过大小战役46次,战斗不计其数。1947年1月,胡兆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胡兆富所在的部队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七兵团第三纵队。同年8月,鲁西南唐官屯战斗,全连被敌人包围,除完成抢救任务,他跟随突击排向敌人猛扑,夺回了被俘去的一个班,立特等功,荣获三级人民英雄奖章。

1947年孟良崮战役,在华东野战军主力围歼整编国民党第74师过程中,胡兆富所在的部队负责牵制和狙击各路援敌。苟延残喘的国民党军队派飞机进行密集轰炸,狙援部队牺牲了很多同志。胡兆富一边指挥担架员抬着重伤员撤离,一边利落地背起一个腿上有伤的战友。突然,一个炸弹落在了临时指挥部附近,“指导员受伤了”。胡兆富立马要往指导员身边冲,担架员一把拉住他,“看炸弹爆炸的样子,指导员很可能已经牺牲,那边太危险了”。“不行!我不能丢下他!”说完,胡兆富一把推开战友的手就冲了出去,匍匐着朝指导员倒地的位置前进,飞土碎石不断落在他身上。当胡兆富来到指导员身边时,指导员已经不能说话了,血沫不停地从他嘴角流下,一双眼睛圆滚滚地瞪着胡兆富,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抬起右手颤颤地指了指文件包,合上了眼睛。胡兆富咬牙扶起指导员,取过文件包和枪挂在自己身上。敌人的炮火还在轰炸,他要把已经牺牲的指导员从战场上护送下来,可是没有担架员,他根本移动不了指导员,怎么办?他就紧紧地抱着指导员,两个人一起滚下了山坡。没有时间流泪,没有时间休息,胡兆富匆匆地用石块掩埋了指导员,插上一根树枝作为标志。敌军发现了他和他身上的文件包,想要活捉他,胡兆富转身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3月的山东寒风刺骨,他拼尽力气朝远处游去,最后是被冲上岸的。他踉跄爬起,不敢停留,又花了一天时间,终于找到大部队把文件安全上交。记者问他怕不怕?他说没有时间害怕,这份文件是指导员用命换来的,所以他也会用他的命去守护。

1948年3月洛阳战役,排长、班长先后牺牲,作为幸存的支部委员,胡兆富站了出来,指挥一个班坚持战斗,炸掉了敌人两个大地堡,俘虏敌人10余名,缴获马枪一支、冲锋枪二支,立特等功。

1952年,胡兆富(左)与战友合影

1948年开封战役,胡兆富跟随突击部队冲进城里,突遇敌机轰炸,他头部和胸部都被流弹击伤,浑身是血,但他顾不上自己,仍旧忙着包扎伤员,直到失血过多昏倒在战场上,被战友救回。在胡兆富额头上,至今还有一块明显的伤痕。

1949年的胡兆富模范事迹簿上这样写着:“卫生班胡兆富同志参加革命,在党的培养下已整整战斗了六年,在这六年的战斗生活中经过了无数艰苦和坚决的战斗,每次战斗在危急情况下,他总是舍生忘死地抢救伤员,全心全意地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当胡兆富的赫赫战功被外界知道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是英雄,那些名字都没留下的战友才是。”

医生胡兆富“我想做个普通医生,离病人更近一点”

1958年,胡兆富转业到浙江金华兰江冶炼厂职工医院工作。5年后,从不向组织提要求的他,主动申请到医疗条件落后的浙西山区常山县,支援血吸虫病防疫和治疗。

上世纪60年代的常山,血吸虫病肆虐。被毁灭的村庄有48个,全家死亡的有1700余户,近一万人死于血吸虫病。胡兆富作为血防组的成员,一头扎进了农村,几个月都不回家。当时常山有很多腹大如鼓的血吸虫病人,在他的治疗下,虽然延长了病人的生命,但由于没有特效药,很多病人最后还是离他而去。面对病人自己却无能为力,他至今都抱憾不已。

血吸虫病得到控制后,胡兆富被调入县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当时,医院里总共两个内科医生,一天至少要看150个病人。今年76岁的杨丽君是胡兆富的老同事,她至今还记得,当年因为交通条件不便,胡兆富要花上一天时间,徒步到40多公里外的毛良坞给病人看病,有时候碰到病人没钱治病,他就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病人。胡兆富经常说起一句话,“病人那么远过来,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就要负起责任”。

当时,有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因麻疹引发肺炎,生命危在旦夕,父母已打算放弃治疗。下班路上的胡兆富得知情况后,一路跑回病房,仔细查看了孩子的瞳孔,大喊:“这孩子能救!这孩子能救!”这个孩子叫姜云娥,50多年过去了,她对胡兆富依然满怀感激之情,路上碰到,还拉着救命恩人的手直呼感谢。

1985年胡兆富离休,因工作需要返聘,可他只象征性地收了1块钱的工资。他说,为人民服务是应该的,自己不想通过这种方式赚外快。一年后,看到有年轻医生进医院,胡兆富为了给他们多些锻炼的机会,又主动请辞。

居民胡兆富“和气长者,根本看不出来是位老英雄”

胡兆富之前居住在常山城区老医院宿舍,居民詹瑞英与胡老都是县人民医院的老同事,也是老医院宿舍的多年邻居。詹瑞英说:“如果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胡老知道后会主动站出来调解。”老医院宿室所在的定阳社区主任厉向军还特地讲述胡兆富的孙子参军政审的事。胡烨宇是胡兆富的孙子,那年应征入伍,厉向军作为社区民兵连长,参加了胡烨宇的政审工作。听说孙子将要参军,胡兆富非常高兴,说这下将要实现一家三代军人的梦想了。

5年前,胡老搬到了紫港小区居住。几年来,胡兆富多次向紫港街道紫港社区党委书记徐金妹提过社区管理、建设等方面的建议,其中有两次给徐金妹印象特别深刻。一次是,胡兆富到社区找徐金妹,反映楼下有一家店铺,白天比较吵闹,有几个年轻人上夜班的,吵闹声会影响他们休息。建议社区出面,与店家协调,尽量减少噪音。后来,社区解决了这事,反馈给胡兆富,他表示很满意。另一次是,胡兆富发现居民楼下,经常有书报丢在地上,他因此建议每栋楼下安装书报箱,便于居民投递、接收。如今,小区噪声少了,报箱也装起来了,邻里之间关系更和谐了!

因为胡老热心社区工作,愿意为居民服务,当初社区上门想请胡兆富担任楼长,胡兆富对徐金妹说,没想到这么大年龄了,你们还在想着我,感谢你们,楼长还是让年轻人来担任比较好,社区有事情,自己都会全力参与协助的。在紫港社区认识胡老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为人和气、甘于奉献的长者。胡老看起来很平凡、很普通,内心却有一团火,照亮周边、温暖别人!

71岁的徐起善也是紫港社区居民,几十年前就认识胡兆富,胡兆富曾经为徐起善看过病。徐起善说:“胡老是一位和气长者,根本看不出是位老英雄,胡老也从未在小区里讲过自己的英雄往事。”

父亲胡兆富“我在花甲之年,才真正认识父亲”

胡兆富有4个子女。大女儿和二女儿受父亲影响,都从医。胡兆富的二女儿胡玲儿时的记忆里,等父亲下班、等父亲回家吃晚饭是四个孩子的主要任务。因为父亲在生活上是一个不守时的人,母亲为了能让父亲按时下班吃上一顿晚餐就拿出了老家的规矩,爸爸不回来就不能开饭,于是每晚的等待就是四个孩子的任务。也常会因为太晚,父亲还没有回家,孩子们不经意间饿着肚子入睡。胡玲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个元宵节,邻居送来了6个汤圆,那是北方家庭的孩子第一次看到汤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围坐在晚饭桌前等候父亲归来,围坐在汤圆周围的心情更加迫切,胡玲的姐姐说“我们一人喝一口汤吧”,然后你一口我一口一会儿就把汤喝完了,父亲还没有回来,后来胡玲说“我们一人舔一口汤圆,看看什么味道”,大姐说“行,爸爸没有回来汤圆只能舔不能吃”。等到胡兆富很晚到家的时候,6个汤圆都在,只是汤圆上多了一排排的小牙印。

过年对孩子来说是何等高兴的事情。胡玲回忆说,他们家的年一直是缺少父亲的年。过年时,母亲会烧一只鸡,把鸡翅膀和鸡腿撕出来留给父亲,然后母亲陪着孩子们吃完年饭,就抱着小弟弟,领着大弟弟,姐姐端着鸡,自己拿着两个馒头,冒着雨雪去常山县人民医院给父亲送年夜饭。在父亲的门诊室,父亲就在火盆上架上火钳,将两个冷馒头烤在火上,不一会儿馒头的外表慢慢变黄了,也散发出阵阵的香味,这时候父亲将馒头拿起轻轻擦掉炭灰,然后把烤得黄黄的外皮一块块的掰下来,放在四个孩子的嘴里你一口我一口,然后父亲又把家人带去的鸡腿和鸡翅膀也撕成一小块一小块,放进孩子们的嘴里。父亲就着鸡汤只吃了两个馒头心。

1979年,胡玲成了常山县人民医院一名护士,由原来的父女关系,多了一层同事关系。在工作中胡玲发现一位“不一样”的父亲。

2019年5月,胡玲接到常山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电话,要求对胡兆富退伍转业军人信息进行核实登记。因为父亲住院,胡玲便回家把父亲的箱子翻了个底朝天,把相关证件都交由退役军人事务局登记,她也没太在意。没过多久,常山县委书记叶美峰登门看望父亲,胡玲才知道这一切。

胡玲说,父亲的烽火生涯,被他深藏了60多年,自己也是在花甲之年才真正认识父亲。“父亲不是不顾家的人,他顾着大家和小家。父亲是个好父亲,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父亲。”

2019年7月15日,胡兆富在家中展示自己所获的军功章/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

猜你喜欢
常山县血吸虫病指导员
《送瘟神记》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学生作品展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常山县图书馆推动有声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健康教育对血吸虫病患病因素的影响分析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