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旱地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9-11-06 02:29王建珠
山西农经 2019年14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病虫害

王建珠

摘 要:在我国玉米种植中,旱地玉米播种面积较广,约占总播种面积的2/3。旱地玉米产量对我国玉米总产量有着重要影响。简要分析了旱地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旱地玉米;病虫害;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4-0115-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A

旱地玉米产量较低,与土壤墒情不足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旱地玉米栽培中,要提高玉米产量,需要重视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干旱对玉米的影响

在干旱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生长所需水分很难从土壤中获得满足,需要有自然降水供给。但干旱地区自然降水总量较小,有时难以满足玉米生长需求。土壤过于干旱,会影响玉米的长势,导致玉米叶片面积小,光合作用减弱,籽粒质量有所降低[1]。

2  玉米抗旱机理

玉米抗干旱性体现在躲避干旱、抗干旱能力和忍耐干旱。在玉米发育早期,玉米躲避干旱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玉米种子较大,营养丰富。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茎可以自行调节长度,即便土壤较为干旱、水分含量较低,玉米种子仍然能够发芽。从出苗到拔节,茎尖生长锥在多层嫩叶中得到严实包藏,而根部处在地下,并不会过多受到土壤干旱的影响。即便其叶片有萎蔫情况,仍然能够保持生活。当获得充足水分供给,玉米就可以快速生长。在玉米抽雄到生育后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此时干旱地区降雨也相对增多,使玉米水分需求得到满足。玉米根系非常强大,甚至能够伸长2 m以上,提高了玉米吸收水分的能力。玉米叶片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功能,在抵抗干旱侵袭上有着一定的优势[2]。

3  旱地玉米栽培技术

3.1  土壤深耕

土壤深耕能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提升土壤透气能力和吸水能力。在土壤深耕过程中,深度需要保持在30 cm左右,切勿深耕过度影响产量。

3.2  合理追肥

北方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导致肥效释放较慢、肥料利用率不高,需要中途追肥。种植人员在追肥时,要适当深施,以使玉米根系扎得更深,增加玉米对水分的吸收面积,促进玉米生长。在施肥时,种植人员要将无机肥与有机肥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成分,提升土壤蓄水能力。

3.3  耙耱与中耕

要实现保墒效果,需要采取播前耙耱。中耕可以使表层土壤疏松,并切断土壤毛细管,有效控制土壤水分蒸发。因此,播前耙耱和中耕松土可以达到提墒、保墒的效果。

3.4  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在同一地区玉米生产过程中,虽然降水量相同,但玉米产量却有着较大差异,这是因为没有将有限水分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玉米种植中,要尽可能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保障旱地玉米增产和增收。要达到这一效果,除了提墒、保墒措施外,还可以合理密植。

4  病虫害防治

与水地相比,旱地的水分和肥力都较差,影响玉米长势,降低了玉米病虫害抵抗能力。在旱地玉米种植中,玉米较易受到病虫害侵袭,需要種植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治。在进入大喇叭口期之后,如果出现玉米螟,种植人员可用2.5%敌百虫颗粒剂灌心叶。当玉米授粉完成后,如出现大、小斑病,种植人员可以使用75%百菌清300~500倍液,按50 kg/ 667 m2的用量,喷洒叶片。

5  结束语

在旱地玉米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玉米产量,种植人员必须重视玉米栽培技术应用。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选择玉米品种,做好土壤深耕及施肥工作,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科学调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采用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

参考文献:

[1]汪世平,曲建东.探讨旱地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山西农经,2014(4):75-76.

[2]赵鸿刚.旱地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6):38,40.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