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典导读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9-11-07 03:30欧阳瑛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高中

欧阳瑛

摘    要: 经典导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在“教师中心论”的支配下,从导读教学设计到实施,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读教学评价的方式、内容较片面和单一,评价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寥寥数语的结论,没有详尽的分析过程和深入的分析。本文针对高中学生经典阅读缺乏科学、有效评价体系的现状,具体阐述高中学生经典导读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与原则,并对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设想及具体做法提出建议性要求和构想。

关键词: 高中    经典导读    评价体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内容设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对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前尽管许多学校开展了经典导读教学,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导读教学还处于尝试、摸索阶段。导读教学缺乏常态化、系统化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经典阅读基本属于“放羊式”的自由化阅读。不仅如此,导读教学还缺乏科学、严谨、有效的评价体系。

我们要综合考量学生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时间、学校或家庭的阅读环境,以及学生个体的知识积累、阅读动机、阅读行为和逻辑思维等因素的影响。唯其如此,导读教学的评价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在閱读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或存在的不足。基于上述问题,笔者结合高中语文经典导读教学实验中的点滴体会就经典导读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谈谈见解。

一、经典导读评价的意义

经典导读教学的评价目的是提高阅读效率,优化导读教学过程,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导读评价是实现导读设计由“导”转向“读”的基础和前提。导读教学实践证明,导读评价对导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直接影响导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导读评价可以为教师相互交流、发现彼此在导读教学中的优劣之处提供借鉴共享的平台,为教师改进导读教学策略提供翔实的参考依据,促使教师重新审视导读设计预设的目标、任务、路径和方法,不断优化与完善经典导读教学的设计方案和实施策略。另一方面,导读评价是为了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激励与自信,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到自身阅读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需要和动机,促使他们阅读经典的态度、情感、人格处于或保持积极、活跃、协调的状态,确保经典阅读的有效性。

二、经典导读评价的原则

传统教育评价往往是静态的、功利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表现形式就是简单易行的笔试检测,对学生的能力评价重视不足。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导读评价体系应该是未来的、发展的、动态的,它把评价体系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实施。所以,导读教学的评价特别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的过去与现在的比较,注重学生学业成绩和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因此,我们构建的经典导读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四个原则:

1.坚持发展性原则。李德顺在《价值论》中阐述:“评价,特别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评价,总是包含着对一定价值关系及可能后果的预见、推断。”导读评价是一个动态、延续、依据学生阅读情境脉络而时时调整的过程。高中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极为漫长的心理同化和顺应过程。所以,评价不能囿于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单纯追求,突出学生阅读的整体性和预见性,注重阅读过程,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过去与现在的阅读变化,还可以预见未来的阅读发展。

2.坚持激励性原则。每个学生都需要导向、需要鼓励。激励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又是教师导读教学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导读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一种激励的过程。对学生在阅读经典过程中取得的任何一方面的成绩或与众不同的表现,我们都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我们的评价要相信学生的个人发展潜力,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感受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坚持开放性原则。经典导读评价的开放性指学生经典阅读内容和形式是开放且多元化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学识结构、社会阅历、理解能力、审美情趣等不尽相同,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自然有所区别,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经典的多元化理解和阐释。同时,对学生经典阅读的评价方式应形式多样。除了采用常规阅读的笔试检测评价外,还可对学生经典阅读的过程和效果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进行观察或检测,从而对学生的经典阅读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

4.坚持自主性原则。学生是经典阅读的主体,对学生经典阅读效果的评价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教师一评独大的传统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评价意识,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给予学生评价的机会,鼓励学生敢评、爱评、乐评,让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阅读,还可以评价同学的阅读,甚至可以评价教师的导读教学。只有做到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评价才更加客观真实。

三、经典导读评价体系的构建

经典导读教学的目标是引导高中学生学会读书和做人,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基于导读教学目标,构建评价体系不仅要明确评价内容与评价要求,还要根据导读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一套科学、实用的检测与评价体系,保证导读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一)经典导读评价的目的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布卢姆认为:“评价是确定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也是确保目标达成过程有效性的持续改进或及时变革过程。”经典导读评价的目的性直接影响导读教学方向,对于导读策略的选择和导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经典导读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具体分析学生阅读行为的各种信息,追求实现导读目标的过程。

1.目标达成度。“目标达成度”即考查学生实现阅读目标的程度。学生阅读目标的实现是导读教学的基础,只有对学生阅读目标实现的程度有了充分的了解,导读教学才具有针对性。陶行知曾指出的“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是实现导读教学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转变的基本要求。导读教学围绕学生展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切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离不开教师对学生阅读现状的了解,离不开教师对学生阅读“目标达成度”的关注、分析与评价。

2.归因与改进。布卢姆认为:“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导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最终目标。导读评价始终要立足导读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教师的指导过程反映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改进和补救的措施,为完善导读设计,改进导读教学,修正教学过程,调整方法策略,增强阅读效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二)经典导读评价的内容

根据社会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和高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将学生经典阅读目标分为知识、能力、人文三大类。具体来说,就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核心素养”涵盖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与传统评价测试相比,导读评价内容是整体的、全面的,更能适应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学生阅读效率的评价。经典导读必须对学生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提出明确要求。阅读量是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重要指标。教师在学期初就要开列本期必读与选读的经典书目,并根据不同年级阅读能力和教学任务明确规定学生每周、每月、每学期必须完成阅读经典的书目与册数,以及必须达到的摘抄、批注、阅读笔记、书评等作业要求,教师定期检查或抽查,再依照检查情况形成定量与定性的综合性评价。

2.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学生阅读之后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实现完整的阅读能力目标,即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快速阅读能力、语言信息加工能力、阅读方法的掌握能力、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力、阅读的想象能力、阅读行为的专注能力及阅读情感的调控能力是否达到了导读教学目标所要求达到的能力水平。

①在读一部经典之前,学生是否会利用经典中的书名、标题、版本说明、扉页、书后索引、参考文献、目录索引等体例特点了解经典相关信息。

②学生能否利用辞典、百科全书、导读手册等工具书进行辅助阅读。

③学生是否读懂作者在经典的字里行间隐含的微言大义,能否读懂经典的主题思想或作者的观点态度。

④学生能否对经典进行欣赏、评价性阅读,是否懂得对于一部经典的意义可能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能否说明为什么一部经典比另一部经典的表达效果要好,能否将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加以比较鉴赏。

⑤学生能否针对同一形式或不同形式的经典对同一主题的处理进行比较或对照阅读。

⑥学生能否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经典类型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策略和速度。

⑦学生是否会使用恰当的表达技巧有效地组织语言信息,譬如批注、摘要、拟写提纲、撰写书评、编写课本剧等。

⑧学生能否利用阅读各个专业领域的经典获得的知识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出判断与抉择。

3.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导读教学的阅读主体是高中学生,经典阅读一方面是学生视觉扫描由字、词、句、段、章节到整本书意义的信息处理,另一方面是学生依赖已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经历经典意义的感知、理解、研究和升华的过程。因此,经典阅读成效的评价不仅要看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作为了解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的一种评价策略,重在评价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实际行为表现,其中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阅读态度是阅读过程评价的重要指标。因为学生的閱读兴趣是否持续,阅读习惯是否养成,阅读策略是否掌握,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不是依靠知识能力的检测就能得出结论的,需要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下对学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综合评定才能知道学生“能够做什么”。

4.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学生阅读技巧的提高建立在学生情感态度转变的基础之上。经典阅读的使命不仅会唤醒思想,还会唤醒情感。经典阅读要求学生对经典的情绪色彩做出反应。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通过阅读是否扩展了对自我与社会的认识;是否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思想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是否了解和把握了生活的真实。总体上情感态度评价可以采用细节观察法从学生的阅读行为和完成阅读的态度加以考核。

(1)学生是否愿意阅读经典。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原始动力,对于维系阅读的注意力,加深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性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2)学生阅读经典之后,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升华为高尚的道德观念、睿智的理性思维和高雅的审美情操。

(3)学生能否辩证地认知经典中表达的价值标准和情感态度,并与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情感态度进行比较,即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或反思经典价值观念的影响或教育。

(4)学生是否通过经典阅读增加了自己对人类经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5)学生是否通过经典阅读增加了自己对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人共同关心问题的认识。

(三)经典导读评价的方式

经典导读的评价方式是综合的,要求宏观判断与微观判断相结合,过程判断与结果判断相结合。既有客观化的测试,又有形成性的评价,只有将学生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各种资料与信息综合起来进行评判,才能真实有效地展示学生阅读力的成长过程。

1.注重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在导读设计与阅读指导中,评价可以由教师主导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或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反映学生的真实阅读状态。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我们都必须全程收集、整理学生在阅读过程和结果中反馈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科学的分类、比较、分析、判断,使之能客观地反映学生阅读经典的真实情况。评价应侧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而不是作简单的结论性评价。如此才能促使学生不断修正阅读行为及方法,并适时调整阅读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基于个性及经验对经典的理解进行创造性发挥。

(1)学生自主评价。人本主义认为,自我评价的关键是对学习的反思。学习的反思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向思考。学生自主评价以内省式评价为主,并确立阅读者评价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反映学生是阅读主体的导读理念,体现对阅读主体的尊重。另一方面经典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是内在的,只有学生在自我审视、体验中才能感知到。学生自主评价属于描述阅读事实的判断,教师可以根据导读教学需要采用问卷调查或测试题的方式进行,由学生依据阅读现状进行判断,对自我的阅读行为进行反省后予以回答,在自主评价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阅读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对自己的阅读任务、阅读行为和阅读策略做出扬长避短的调整。

(2)学生互评。传统学习评价中,往往把学生置于封闭的个人环境中,严格禁止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实际上,学生之间的合作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亲密接触,了解较多,避免自我评价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学生互评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班级活动的讨论进行。教师也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及阅读效率等方面内容进行测试,然后综合同班同学的反馈信息对每一位同学的阅读情况做出较为客观、准确的判断。

(3)教师评价。高中学生经典阅读语感的形成,经典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学生在经典阅读中的细微进步需要教师平常细致观察才能发现,需要教师的及时肯定和引导才能固化为相应的阅读能力。教师的评价不是简单的量化和客观化,而要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不能仅看重学生在经典阅读中获取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种种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与细节,以此作为评价学生阅读情况的佐证材料。通过对学生在具体阅读情境下具有特殊意义的细节进行解释、推论、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阅读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合理的建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等级+评语”的评价方式。“等级评价”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实际对照等级的评价标准、小组或班级阅读层级的参照、自我阅读层级的参照等方面内容给出相应等次。“书面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经典阅读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做出简明扼要、全面具体的阶段性评定,即教师通过测试,观察学生日常的阅读行为、课堂讨论与阅读活动的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经典阅读能力、技巧、过程、方法及成效做出动态性的书面评价。

(4)家长评价。家庭阅读是经典导读教学的有效延伸。家长参与经典导读评价的现实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家庭阅读行为,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增强学生的家庭阅读效果。鉴于家长可能对经典阅读的目的知之不多,教师应先将导读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向家长解释清楚,然后指导家长对学生的家庭阅读行为进行叙述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时间、阅读态度、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家长评价应如实反馈学生家庭阅读的真实情况,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又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不足。对于家长评价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与家长一起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共商应该采取的措施,以便有效解决问题。

2.创新经典导读评价方式。教师在经典导读设计中除了对学生的阅读情况采用传统笔试检测之外,还应创新经典导读的评价方式,实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具体做法包括四个方面:“查”“听”“测”“评”。

(1)“查”即检查学生阅读经典的进度、摘抄本、批注、读书笔记等内容,对学生每周閱读经典的数量、质量进行抽查、调控,并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等级评分。

(2)“听”即通过班级读书会、交流分享会、辩论会听学生推荐经典书目、介绍个体阅读经验和体会,听学生的讨论发言,听学生的美文朗诵,听学生的辩论,并由小组成员互相评价赋分。

(3)“测”即采用开卷形式,由学生自选作品,自主选题,撰写学术小论文、人物评论和读书评论,或由学生撰写经典阅读的自我评价报告,并由教师依据学生所选课题、文体形式、写作质量进行综合评分。“测”也可以采用闭卷形式,由教师命题,检测内容是学生所读经典的作者、回目、人物、情节、细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及了解作品的程度。

(4)“评”即对学生每周的阅读随笔、书评、自由写作进行评阅,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素养的提高情况,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完成。

对学生个体而言,还需建立个人的经典阅读档案,把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评价资料和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存入档案袋,以便教师准确地对学生的阅读进度、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进行动态性评价,并适时予以表扬或督促。

总之,构建科学的经典导读评价体系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回归经典,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利于教师实时监控和反思“导”与“读”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并及时调整、优化偏离目标的教学行为。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即将开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典导读教学评价必将是语文导读教学的一缕曙光,一定会给高中语文导读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朱于国,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乔桂英.阅读方法指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3]沈玉顺,主编.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程胜.如何分析学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艾比·马克斯·比尔,著.如何阅读:一个已被证实的低投入高回报的学习方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本论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课题《高中学生经典导读设计研究》(120157448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高中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