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及其突破

2019-11-07 03:30詹晶晶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
关键词:共同体职业院校校企

詹晶晶

摘    要: 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是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然而现有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学校人才输出和企业需求不对接、企业缺乏办学原动力、校企合作模式缺乏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校企共同体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校企深度合作    职业教育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现代职业教育要进行产教深度融合,并具体提出“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多项举措。近年来,众多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比如“订单式”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和校企互动模式)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合作大多仍停留在表面,存在一些问题。2019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并提出多项实质性举措。

一、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分析

(一)学校人才输出和企业需求无法有效对接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方向偏离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培养的学生不是企业期望的,不能及时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职业院校和企业是两个独立的组织与单位,有着不同的目标取向,所以在合作中各自目的不同。一些职业院校只是机械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用人单位想要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直接工作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然而一些职业院校忽视实践层面教学。

其原因首先在于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模式不完善。企业与学校的主要合作形式有校内实训教学;企业内实训教学;共建校内实训室、实验室;共同开发课程、教材等。校企双方都认为企业内顶岗实习是合作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校企双方在共建校内实训室、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等领域的合作尚不普遍,说明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还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1]。虽然一些职业院校已经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但实际上仍以校内实践为主。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层次有差距,导致一些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刻找到满意的工作。其次,职业院校和企业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学校不清楚市场人才需求,导致培养目标出现偏差,导致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缺乏一定的了解,职业定位不够准确。

(二)企业缺乏參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原动力

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企业必须寻求最大利益,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其需要的,但是提到人才培养,某些企业动力不足、热情不高。提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一些企业置身事外。目前部分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主动寻找企业进行合作,由于企业动机不足,导致这些合作只能走个过场,没有深入两个主体。首先,政策和制度保障不完善。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人才会耗费很多财力和物力,如果利益不明确且没有制度保障,企业是不愿意花这个钱的,只有短期、尝试性的合作,不愿意长期合作。其次,企业的人才培养观念陈旧。部分公司认为人才培养仅是学校的责任与使命,不需要在这上面花费时间与精力,只需要在毕业季招聘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即可。这些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有责任和义务投资职业教育;更不明白这是一项可以带来高回报的投资,企业用于教育和培训的投资在其项目总成本中占比少,企业设备和设施只发挥了生产的作用,没有发挥教育和培训的作用,没有真正享受校企合作产生的效益[2]。

(三)校企合作模式缺乏有效性

为了开展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探索实践了很多种模式,有明显成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企业与学校之间合作模式的有效性。调查研究表明,某大学和一家公司为了彼此的发展,共同创办了联合实验室,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双方信息不对称,从学校角度来看,对企业的技术了解肯定是有限的;从企业角度来看,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进行技术研发,合作的狭隘性和局部性正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3]。校企信息不对称实际上是由于职业院校和企业缺乏有效沟通的渠道,国家政策体制方面的疏漏是阻碍校企合作模式发挥有效性的因素。校企合作是一种体制机制,涉及多方面工作,一旦没有明确的政策指示,工作职责就会不明确,这样等到负责任的时候就会出现学校不想管,企业也不想管,互相“踢皮球”的状况。而且“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符合标准,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对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如何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要打破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浅表合作,突破瓶颈期,职业教育必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校企共同体。“校企共同体”指高职院校与区域主导行业的主流企业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的相互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具有共同规划、组织、建设、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等特征[4]。“校企共同体”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实体,强调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学校和企业要进行更深层次、更具有实质性的合作。

(一)校企共同体的优势

1.更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同体”的合作模式打破以往校企合作的僵化,在合作理念和运行机制上找到共赢的连接点,实现由政府统筹、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体的创新合作机制为校企双方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以利益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是一种更深层次、更紧密的合作,不仅可以解决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还可以克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困难。

2.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企业实力雄厚,在行业中具有引领性作用,无论在机器设备上,还是核心技术方面,都拥有丰富的资源。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师资、高水平专业学生,还有学校专家研发的核心技术,都是企业需要的资源。企业拥有第一手的就业信息和先进的技术资源,职业院校经常去企业访问、沟通,与业内顶尖的代表搞好关系,就可以掌握行业内部的信息,专业设置将更具针对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对口。校企共同体使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可以同时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力量办学。

3.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高质量的教师是关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极其重视,提出要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校企共同体恰好可以给职业院校提供新途径,开发企业的资源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构建校企共同体的策略

1.学校层面。

(1)服务于地方。职业教育的任务只是简单的人才培养,其实不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为了让他们走进企业、走向社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职业院校应该时刻记住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意识到“面向社会,着眼未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宗旨。培养服务意识,不再单纯地完成任务,改正短视行为。要把自身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联系起来,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

(2)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构建校企共同体,校企文化深度融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把企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教师和学生每天在企业文化熏陶中工作和学习,可以促进他们认同和模仿企业文化。另外,企业员工也可以学习职业院校的文化,扩大职业院校的文化影响力。随着时间越来越久,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对彼此文化的感受和深化,双方价值观达成高度一致,也就是校企文化共同体。

2.企业层面。

(1)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为了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形势的发展,对企业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应不断地扩展和深化,2014年首次提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的命题[5]。企业实力雄厚,在行业中具有引领性、方向性和代表性,对人才的需求大、培养规格高,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也是保障将来员工质量。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身情況设置专业和课程,并参与设计实践教学模式,让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更好地融入其中,在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之间转换自如。

(2)健全企业培训制度。企业培训无论对学生的培养还是教师的培育都是重要的一环。企业要认真贯彻有关规定,将学生实习和教师培训结合到业务发展计划中,并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鼓励公司员工参与培训,加快培养高级技师人才。培训期间,企业要科学管理,并仔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职业院校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企业就可以获得更优秀的人才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校企之间融为一体、深度协同。

3.政府层面。

(1)政府应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政府可以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搭建平台,牵线搭桥,让两方资源共享,通过合作最终形成双赢机制。各级政府机构应该充分协调、指导和支持各自领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措施,对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政府、学校、学生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立法规范,保护各方利益不受到侵害。

(2)制定并完善相关条例法规。构建校企共同体,深化校企合作不只是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职责,更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构建校企共同体,国家必须在政策上提供支持和援助,比如财政、税收等,只有这样,校企共同体的构建才能有强大的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保护企业相关利益的政策,让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时得到有效保护,这样才能让企业放心地参与办学。

校企深度合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全程参与、学校的积极配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不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需要政府、校企、教师、学生各方一起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涵,宋士杰.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职教论坛,2010(34):50-53.

[2]明航.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如何调动[N].中国教育报,2011-06-15(003).

[3]周蕊.校企合作模式实证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10.

[4]叶鉴铭,贾文胜,许淑燕,章瓯雁,郑小飞,梁宁森,林平.基于校企共同体的服装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57-61.

[5]张永涛.有效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的对策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4):86-88.

猜你喜欢
共同体职业院校校企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