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精准资助浅探

2019-11-07 03:30宋春丽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精准资助高职高专

宋春丽

摘    要: 高校“精准资助”作为“精准扶贫”的体现,确实帮助不少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在实际资助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丽江师专为例就资助中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精准资助    学生资助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在主题报告中论及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2018年3月1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一文,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深刻的论述。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类学校贫困学生资助使4.3亿人次受益。”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作为教育扶贫的学生资助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新时期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以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努力创新,全力推动学生资助工作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精准资助。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资助现状

根据2007年延续至今的大学生资助政策,高职高专院校形成了“奖(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注:云南省还有省政府奖学金和省政府励志奖学金)、贷(国家助学贷款)、助(国家助学金)、勤(勤工俭学)、补(特困补助)、减(减免学费)”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而且资助面越来越广,帮助了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以丽江师专为例,目前我校有近6000名学生。2018年获得一等助学金的有1055人,二等助学金910人,国家奖学金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19人,省政府奖学金7人,省政府励志奖学金36人,校级励志奖学金390人,减学费54人,免学费26人,冬季送温暖(冬寒衣补助)572人,总计3275人次获得资助,涉及资助金额8083100元。这么大的资助力度,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公平的重视,但是在资助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1资助公平性的问题。

根据现在的资助政策,只要是“建档立卡户”“城市低保户”和“孤儿”这三类学生,就可无条件获得一等助学金(3500元)。建档立卡户和城市低保是由当地扶贫开发办公室或者民政部门认定的,只要学生能提供资料,再经由辅导员或者学生处与相关部门核实,获得资助是肯定的。但是在评选“建档立卡户”“城市低保户”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人为因素,错评和漏评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或者两个省之间的评选标准有些差别。在学校生活中,有的学生吃穿用度都非常节俭,手机只用最老式的蓝屏机,辅导员通过家庭访问能证明学生确实困难,但是因为不是建档立卡户,在一等助学金名额都不够全覆盖“三类”学生的情况下,只能评一个二等助学金。有的学生虽然是建档立卡户,吃穿打扮却非常时髦,电子产品也舍得花钱,这就给周围同学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一些非“三类”学生和家长在利益的驱使下,想方设法弄到一些贫困证明材料,加大了辅导员在做学生贫困认定时的困难和压力。

1.2贫困生心理自卑和压力大的问题。

部分丽江师专的贫困生来自经济贫困的偏远山区,尤其是滇西北地区。由于地域的制约,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贫困生在能力、眼界、社交、文艺、外语及计算机水平方面都与非贫困生有较大的差距,本身较为敏感多疑、缺乏自信,进入大学后,见识的人或物更多,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心理压力。再加之除了“三类”学生是无条件享受助学金,对于其他类别的贫困生有学习成绩的要求,至少要求学年成绩不能挂科,使贫困生面临一定的学习压力。

1.3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问题。

部分学生拿到奖助学金以后不知道感恩,不是用行动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学习不努力,生活低迷。更严重的是:一些贫困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申请困难补助及各种资助时十分积极,对勤工助学及其他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却缺乏兴趣,对政府、社会和学校给予的帮助觉得理所应当,缺乏感激之情,甚至觉得我穷我有理。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位同学,她已经获得了8000元的国家奖学金,但是因为觉得自己家庭条件一般,提出还要申请助学金。在老师给她做思想工作时,这位学生一直强调:“我家也贫困,为什么我就不能申请助学金?”

1.4对贫困生以“物质帮扶”為主,缺少“精神扶贫”和能力培养的问题。

扶贫应先扶志,但是现在的大学生资助普遍重视经济资助而忽略精神资助,往往只要求钱发到位,忽视思想教育引领。一是对贫困申请落选未能受助的学生心理帮扶不到位,让这些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由此产生不满、脆弱的问题。二是没有对部分受助学生进行思想沟通,觉得自己申请助学金会被同学歧视、看不起,自己给自己打上“贫困”的标签,变得更加脆弱。扶贫还应扶智,目前对贫困生的能力培养的资助很少,甚至没有。

2.解决的办法

2.1成立多重监管体系,使贫困认定更加精准。

对于个别“建档立卡户”“城市低保户”错评、漏评的现象,只能依靠当地扶贫部门、基层工作人员更认真负责、实地考察,本着需要帮助的人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坚决杜绝此类现象。对于其他类别的贫困生认定,笔者所在学校积极依靠班级力量,在各班都成立了班级评议小组,辅导员任组长,成员包括:所有班委、每个宿舍民主推荐的代表,要求60%以上的不是贫困生。在每次进行贫困认定时把同学们的材料提交给班级评议小组审核,因为班级评议小组成员有普遍的代表性,对同学们平时的生活用度、家庭情况都有一定了解,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评、漏评。对于有争议的同学,辅导员作为组长,可以和同学面谈,甚至打电话到当地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了解情况。

2.2对于贫困生实施动态管理,以便及时帮扶到位。

国家级的助学金在每年9月至10月评选,除了这次评选外,对于学生本人或者家庭突发意外导致贫困的情况,丽江师专设立了校级专项特殊困难补助(2000元),这个补助只要学生有困难,随时可以申请,而且批复很快。每年的2月份,丽江师专还评选一次校级励志奖学金(1000元),对学习成绩的要求比国家级及省政府级的略有下调,这是为了更广地帮到那些贫困但成绩不是很拔尖的学生。

2.3注重贫困生的心理需求及能力培养。

对于贫困生敏感、心理脆弱的问题,辅导员应加强和贫困生的联系,鼓励他们多参加校内、校外活动,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提高交际能力。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则在班级成立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帮扶一两个成绩不好的贫困生,班长和学习委员是帮扶组的组长,随时检查帮扶效果。对于部分贫困生拿到补助不知道感恩的问题,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召开“感恩”主题的班会,助学金评选以后开展学院层面的“感恩”主题征文比赛。为了提高贫困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在校期间可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邀请学院老师做指导教师,兴趣组可以涵盖很多方面,比如就业创业、化妆礼仪、专业课学习小组等。通过以上手段,贫困生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知晓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

3.结语

大学生资助是高等教育公平性的体现之一,是高校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希望在社会力量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之下,资助力度越来越大,资助内容不断充实,除了经济支持,精神层面的帮扶也更加科学,让贫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好地报效国家、社会。

参考文献:

[1]骆小琴.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效果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4).

[2]张婧,赵亚飞.高校贫困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与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20).

[3]张爱芳.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分析[J].教育,2013(8).

[4]伍冬云.大学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6(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滇西北高职高专学生“精准资助”模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JS613)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精准资助高职高专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