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体验齐飞,思辨与探究一色

2019-11-07 06:04盛微微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品德智慧教材

盛微微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0-0023-01

在品德课堂上,通过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让儿童在喜爱的活动中乐于对话,善于发现、积极思辨、主动体验、从而感受、领悟,积淀智慧。我们认为,品德教学中要让孩子在思辨中培养智慧,提高辩证能力,营造品社课堂美好境界,应关注以下两大策略。

1.在平等对话中激发思辨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疑问入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培养探究意识,善于提问是创新教学的重点,也是儿童哲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思辨能力的出发点。所以,努力创造平等对话的场景,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思考、探究,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增长智慧。

1.1 捕捉生成资源,激发思辨。品德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生成性的课堂。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给予学生自觉探究和充分合作交流的空间,抓住契机,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对课堂上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不断进行捕捉、判断、重组,灵活地调控和组织课堂教学,在质疑、问答、创意、争论和碰撞等各个环节中,使学生成为生成性的“活资源”,使德育的内容更为广博,学生的创造力才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如教学《面对欺负和威胁》时,有这样一个案例:田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高年级同学的敲诈勒索,他该怎么办?教材列举了三种方法:(1)拨打“110”,把大同学吓跑;(2)先与大同学“打成一片”,麻痹他们,再想方设法逃脱;(3)以后找几个小伙伴一起走。对此,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田刚没有手机,根本没机会打电话;有的说,混在坏人中间很危险;有的说,找小伙伴一起走,大同学还会了欺负他们的……大家还帮田刚出谋划策,几个好斗分子还坚持“以牙还牙”,用拳头来说话,我没有作即时评价,而是灵机一动,让大家就“遇到坏人用硬的还是软的”这个话题展开辩论,一开始,大家争得不可开交,渐渐地,持“硬碰硬”的一方败下阵来,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只能两败俱伤,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我想,这些学生不仅知道了遇到敲诈勒索要镇定,用一些好的方法摆脱困境,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次触动,比老师苦口婆心教育他们不要好斗来得奏效。这就是一次超出预设的收获,一次意外的收获!

1.2 优化教材资源,激发思辨。新课标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那些零碎的、分散的知识点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研讨,更不利于道德品质的养成。教学工作者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将从生活中分离的、零碎的知识、规范“还原”,重新融入儿童生活,有机优化教材资源,激发学生思辨,培养学生智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教师要善于把握典型的教材资源,让教材资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擦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2.在问题情境中体验思辨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孩子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提供孩子一个有利讨论的教学情境,促成孩子自由思考,寻找意义,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使课堂充满智慧。

2.1 正面营造问题情境,体验思辨。德育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让儿童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童眼看世界”,亲身去实践、体验和感悟。因此,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活动体验中才不会显得苍白。

张建君老师执教《神奇的电话》时,是这样做的:

师:张老师有道难题,大家能帮帮我吗?明天上午我要去杭州听课,可我没时间去车站了解常山到杭州的快客班次,我可以拨打什么电话求助?

生1:可以拨打114.

师:114又叫“百事通”,号称“知百事通天下”,把我们的衣食住行囊括其中。它真能解决张老师的难题吗?谁来帮我试一下?(一生上前帮助老师。)

老师提示:这可是计时收费电话哦!所以拨打前要想好怎么说,语言表达清楚,注意礼貌用语。(学生拨通电话,询问第二天早上从常山到杭州的快客班次。)

师:听清楚了吗?我可以坐——,也可以坐——。

师:114果然是百事通,一个电话竟然神奇地帮我解决了难题,现在我可以放心地上课了。谢谢你!

上述教例中,教师采用114电话的现场咨询展示,实现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零距离对接。社会资源的灵活利用,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空间,而是可以多维拓展的、开放的学习平台,从而很好地体现了品德课程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价值追求。

2.2 逆向创设问题情境,体验思辨。逆向思维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它有悖于通常人们的习惯,而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正常思维不能或是难于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一些正常思维虽能解决的问题,在它的参与下,过程可以大大简化,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兴趣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促成孩子自由思考,寻找意义,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课堂充满智慧。

总结

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让对话与体验,探究与思辨成為品德课堂的主旋律,一起奏响品德新课程协奏曲!

猜你喜欢
品德智慧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有智慧的羊
论茶的君子品德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