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蛰存《春阳》的精神分析特色

2019-11-07 11:01杨筱朱丽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弗洛伊德

杨筱 朱丽林

内容摘要:《春阳》是施蛰存有意识地运用弗洛伊德理论进行的短篇小说之一。它以主人公婵阿姨的意识流动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久被压抑的乡镇富婆的本能欲望的短暂显现。本篇论文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春阳》这部作品进行解析,以主人公婵阿姨为例,对其行为及其心理进行阐释,进而对这一形象形成的精神根源进行深度探讨。

关键词:《春阳》 婵阿姨 弗洛伊德

19世纪3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一门新兴学说,在中国,施蛰存可以说是是首先运用弗洛伊德理论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尽管他对自己新感觉派作家的称号有所怀疑,但是他却认为“我的小说不过是应用了一些Freudism的心理小说而已”,[1]其作品中的精神分析特色可以说是十分明显了。

《春阳》是一场春光洋溢的缥缈的梦,是婵阿姨离开昆山来到上海,面对都市的繁华,街道上的娇艳女子和年轻的态度极好的银行行员,不禁萌生的久违的放纵自由的想法,以及压抑许久的性意识的重新显现。施蛰存以意识流的方式记录了婵阿姨在一天时间里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她的身世和潜意识的描写来揭示其精神根源。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婵阿姨的心理变化,以“被压抑的‘本我短暂觉醒”、“潜意识中萌生的性渴望”两部分为主体,对《春阳》的精神分析特色进行阐释。

一.被压抑的“本我”短暂觉醒

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一个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理性的结构。它是由无意识的冲动形成的,是本能、欲望的体现者。它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快樂”,一味追求无条件的满足。“自我”从“本我”发展而来,“自我”限制和驾驶着“本我”,以便寻求适当的时机,在现实基础上实现“本我”的一部分要求。它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协调作用。“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以一种道德感和“良心”的形式沉淀于人心,制约并净化“本我”的盲目冲动。

在二月半旬的这样一个好天气里,婵阿姨的“本我”逐渐苏醒。往常的婵阿姨可以说是“超我”的象征,她有着人家所称赞为“卓见”的美德,以强大的牺牲精神与婚期前就已经死掉了的丈夫的牌位结婚,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自己那份舍弃幸福得来的财产。以往婵阿姨从银行取完息金便会坐黄包车赶到车站,在待车室里默默等待着回昆山的那趟火车,对上海的繁华以及别的一切都没有关心。而今天,这春日的太阳光,使来自昆山的婵阿姨凭空多了许多兴致,在上海的南京路上,一路走,一路看。她“看看绸缎,看看瓷器,又看看各式各样的化妆品,丝袜,和糖果饼干。她想买一点吗?”,她内心是想买的,可是日常的习惯也可以说是“超我”的控制让她放弃这份购买欲望,“没有必需,她不会买什么东西”。然而在“本我”的驱使下,她还是走进三友实业社去买了一条毛巾手帕,她觉得这是十分必需了。

弗洛伊德认为:“一切作用于人格作功的能,都出自本能,本能决定了一切心理活动过程的方向的先天状态。”[2]婵阿姨望着玻璃窗外来来去去的人,觉得自己越加孱弱了,她为该如何挤进这些人的狂流中去而焦虑。然而,“当她往永安公路那边走了几步路,忽然地让她觉得身上又恢复了一种好像是久已消失了的精力,让她混合在许多呈着喜悦的容颜的年轻人底狂流中,一样轻快地走……走”。这时“本我”彻底觉醒,本能活力代替焦虑,甚至婵阿姨心中出现了一种对于自己的反抗心理。“为什么不到上海来玩一玩呢?”、“何必如此刻苦呢?”,“本我”驱使着她放纵自由,从往常压抑的生活中解脱,她不想吃面了,她想舒舒服服吃一顿饭。她最终来到了冠生园这家餐厅,旁座的小家庭(丈夫、妻子和孩子)的美好更是刺激着她脱离“超我”,追求本心。内心深处的她极其渴望有一位新交的男朋友,甚至有抛弃一切财产去结婚的想法。

“本我”人格以“追求快乐”为原则,婵阿姨的“本我”始终难以忘记在银行遇到的年轻行员,她细细回想着他对自己的凝视、自己与他身体的碰触等在银行发生的一切细节,甚至将在饭店遇到的文雅男子当成了银行行员。她猜测他是否对自己怀有爱意,她开始埋怨自己太过匆匆地离开银行了。于是“本我”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为了再见行员一面,她笃定地认为自己没有锁银行的保险柜,“没有,绝对的没有锁上,不然,为什么她记忆中没有这动作啊?没有把保险箱锁上?真的?这是何等重要的事!”。她又重新来到了银行,见到了年轻的银行行员,内心窃喜又娇羞。然而一句“太太”以及更亲切地称呼别人“密司陈”,她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本我”的短暂觉醒也在她被称为“太太”的那一瞬间结束,她又回到了原来的自己,带着“卓见”的美德和强大的牺牲精神,重新回到那个除了金钱之外一无所有的桎梏中去。

二.潜意识中萌生的性渴望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又叫显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后二者合起来称为潜意识)。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比作大海中的冰山,其中意识是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而隐藏在海面下的大部分则是无意识,而往往是这部分无意识在背后驱动着人类的行动,体现着人类最本心的欲望与需求。弗洛伊德还认为:“任何联想都不是无因而至的, 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因此,通过病者的自由联想就可以挖掘出深埋在病者心理最底层的动机或欲望,也就是所谓潜意识的欲望”。[3]施蛰存的《春阳》以婵阿姨为主人公,对这一理论的应用便具体表现为她在长久压抑的环境里,潜意识中萌生的对性的渴望。

首先,整部短篇小说是以婵阿姨的意识流动来建构的,她的整个心理独白处处彰显着她的欲望与追求。婵阿姨作为一个中年乡绅富婆,却从未体味过正常的婚姻生活,她的本能欲望被压抑,得不到宣泄。当她到冠生园吃饭时,旁座的一男一女和一个孩子的组合使她烦闷,她自己一个人占了四个人的座位,而身边没有丈夫、孩子,不禁唤起了她对性以及婚姻家庭的渴望。甚至她也在质疑着自己当年的选择,身边“所有的女伴都嫁了丈夫,有了儿女,成了家……而这种愉快,她是永远艳羡着,但永远没有尝味过,没有!”,她内心深处想要摆脱这寂寞,去组建幸福的家庭。

在饭店出现的文雅的中年男子更是吸引了婵阿姨的注意,使她潜意识中对男性的渴望表现得更加明显。她在脑海中幻想男子对她微笑、与她似曾相识地攀谈、邀她看影戏、甚至想着能有一位新交的男朋友陪她在马路上走。然而伴随着“为什么他在上海银行做事?”的疑问,婵阿姨回到了现实,原来这中年男子并不是那位年轻的银行行员,她所有的臆想都是通过眼前的中年男子最终投射到那年轻的银行行员身上的。那行员使她难忘,她觉得他是一直凝视着她,甚至“当她在他身边挨过的时候,他的下颌曾经碰着了她的头发。非但如此,她还疑心她的肩膀也曾经碰着他的胸脯的。”此刻的婵阿姨潜意识里的性渴望已经上升到具体对象的肉体接触上了,而这种潜意识与欲望,便是使婵阿姨再次返回银行的最深层的动机与原因。婵阿姨在本能的驱使下,以忘记自己是否给银行保管箱上锁为由,再次回到银行。她期待与行员发生些什么,然而那声“太太”,使她感到愤怒和侮辱,她的梦在这一刻破碎了。

这如春光一梦的性幻想,从最初的被压抑,到潜意识里性渴望的萌芽与进一步发展,都是通过婵阿姨的心理活动来表现的,她的深层的想法代表了她最深层的欲望,并在背后指导着她的行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当时的一种新兴理论,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提供了一条从精神、心灵、主体的心理需要与心理结构去把握文学的新的途径与方法。《春阳》这部短篇小说,便是施蛰存充分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创作的成功案例,作品通过婵阿姨的一系列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动,深入剖析了人物的复杂心理,描绘了一个久被压抑的人的精神的短暂觉醒。

参考文献

[1]施蛰存:《我的创作之历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黄德志:《施蛰存研究述评》,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

(作者介绍:杨筱,喀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朱丽林,喀什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猜你喜欢
弗洛伊德
美跪杀黑人前警察 被判21年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2700万美元!弗洛伊德案和解金
美国使馆外
弗洛伊德的生日
释梦,在仅容回身的空间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弗洛伊德尘封百年的爱情
弗洛伊德和一个纳粹分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