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鬓白发映秋色,一片归心伴明月

2019-11-07 09:01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汉阳三湘鄂州

晚次鄂州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赏析】

这首诗写在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诗人在南行途中曾路过鄂州(今湖北武昌),写下这首《晚次鄂州》,抒发了流离思乡之情以及对战乱不断的无奈感叹。

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鄂州在汉阳之东,离汉阳甚远,行船估计一天。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但由于诗人在战乱中长期漂泊,对羁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有个安憩之所。因此又值天际云开,引颈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这样诗人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留了。起句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一个“犹”字,道出诗人感情骤落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这两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

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在船舱中的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夹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也可知夜半漲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实际上是回顾旅途中百无聊赖的生活。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眠。估客昼眠,独寻美梦,舟人夜语,自得其乐。这更加衬托出诗人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以及舟行生活给他带来的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诗人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乡思,无限的惆怅已使诗人两鬓如霜,刚巧又时值肃杀的寒秋,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诗人身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思乡情,只能托与天上的明月。“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外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没有欣赏异地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般愁情与凄凉的秋色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愁绪倍增;一个“对”字,把有心之诗人与无情之明月结为一体,其中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动人肺腑。

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把忧心愁思更深入一层:为何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呢?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田园产业,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一首好诗,贵在有真情实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实感,不致浅薄空洞。大凡诗人流离颠沛,生离死别,或躬逢其事,或身临其境,寄之吟咏,最易动人。卢纶的这首《晚次鄂州》,只不过截取了漂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写出了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由于诗人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情真而意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汉阳三湘鄂州
是不是连我也隐藏雾的背后
登鄂州江上观音阁
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 促进汉阳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书法《竹枝词》
高山流水遇知音
洞庭龙女:妖艳的罂粟花
声东击西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
我眼中的周新平和大三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