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1-07 11:38孙莹
文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目前这一领域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少教多学”、进行“高质量”的练习的相应解决对策,以便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与创新,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相应地也就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阅读教学往往变成了模式化教学,方法化教学,偏离了阅读本身的意义与价值,“语文”的味道也越来越淡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于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发现能力,陶冶情操,真正走进语文世界。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在课堂之上、课堂之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失去了兴趣的学习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只有兴趣学习才会让学生有探知的动力,才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学生爱阅读的好习慣。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一味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教学也往往是偏重重点字词句的讲解,答题方法的教授,缺少对文本细致的研读、情感的分析以及学生自由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骤减,拿到一篇文章之后机械化的看题目、读文本、做习题,导致学生并未深扎到文本中,未能领悟阅读的魅力。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自己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要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更为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到学习的方法,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去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因此,课堂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碰撞,应是不同的学习体主动去发现去思考去提问的课堂,教师要学会“放手课堂”,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充分地做自己头脑的主人,发散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过度重视成绩,导致模式化教学

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一直被作为学校与家长关注的重点,这样就造成了一个误区,教师是为了成绩去教学,学生是为了考高分而阅读,阅读教学就偏离了其最根本的育人价值。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点的罗列,公式化的套用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授给学生最多的方法。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有限,因此大多数教师都会把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喂”给学生,用自己设定好的思维方式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他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学生直接掌握‘精髓部分,学生便可以在考试中拿到理想的分数,因此本应丰富多彩的阅读课堂变成了刻板的模式化课堂。

二.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1.立足于生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逐渐积累逐步提高的。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身,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艺术把新知识与学生熟悉的领域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让学生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多积累,把课文中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背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发掘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共通点,让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看见自己的影子,生活的影子,以便加深理解。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描写一件自己与父亲发生的小故事,然后再对文本进行分析,特别是对父亲为‘我爬过月台买橘子这一细节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朱自清先生与父亲之间深厚的父子情,进而移情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感悟文章的深层情感。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知识方法的罗列过于繁杂,导致阅读一直是学生难以克服的‘老大难,一提到阅读学生便闻声色变,更别提愿意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究其根本,缺少了兴趣的学习往往变成了一件‘苦差事让学生难以接受。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找到兴趣所在。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不同类型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优秀书籍或者杂志报刊,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们互相讲一讲自己最近读到的好的书目篇章,然后大家一起展开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对话,也让每个小读者之间互相交换想法、互相学习。学生的阅读意愿增强,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阅读量,阅读能力也就逐步得到了加强。

2.“少教多学”,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1]“少教多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提问,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带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世界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允许学生发散思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去过分的干涉学生的思维,杜绝让学生一板一眼的按照自己设计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要让学生做自己大脑的主人,支配自己的思想。

阅读课堂中的“少教多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但是教学效果却是千差万别,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要求教师完全放手课堂,而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阅读材料的选择到对学生所提出问题的解答,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发挥好自己的教育机智,组织好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能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自由阅读中充分感受文本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获得阅读的满足感、成就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高质量”的练习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相应的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如何做练习,做什么样的练习是语文教师们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语文是需要做练习的,但是练习是不是做的越多越好呢?

在以往的传统阅读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喜欢让学生做大量的的练习题,认为练习题做多了学生自然而然的便可以掌握试题的‘套路,在考试中拿到较高的分数,做练习题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师最喜欢也最常用的阅读训练方法,但这种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否真的有效呢?首先,语文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只為了成绩的高低,不能让阅读从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变成了麻木做题来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只能停留在文章的表层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内涵,阅读能力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提高。

由此看来,做练习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真就是适得其反吗?其实不然,练习是有必要的,但是只有“高质量”的练习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所谓“高质量”的练习应满足以下两点要求:(一)练习题的选择要适合阅读对象。语文教师在选择练习题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注意到当前习作与课本的衔接问题以及阅读对象的文本解读能力。在选择练习题时要甄选适合初中生语文阅读水平的习题,最好的程度便是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既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可增加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习题应与课本保持密切的相关性,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也可以对课本学习进行相应的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二)答案要符合阅读对象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学会甄别试卷或者练习册提供的标准答案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阅读认知水平,学生所做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所出入的时候是否言之有理。在批阅习题时教师更应该把握好‘言之有理即可的度,不能把‘标准答案当作唯一的评判标准,要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是让学生了解语文、爱上语文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的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白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自由思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够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学会“放手”课堂,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本身就是要让学生自主思考,形成思维判断,并产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做自己的头脑的主人,在阅读学习中亦是如此,更是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提问、去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味语文世界的真正魅力。

注 释

[1]李永旗.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之探讨[J].学周刊,2018(36):107-108.

(作者介绍:孙莹,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方向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