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

2019-11-07 11:38张楠
文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摘要:本文将问题意识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问题意识 启发式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背景

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及“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这与教育界推崇的“问题意识”教育方法完全契合,“问题意识”源于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其后又有诸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例如布鲁贝克倡导的“问题课程”教学思想、奥斯本的“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托马斯“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帕内斯的“问题多元化创造模式”教学思想等等,而如何将问题意识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1]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现状

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面对大学生开设“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成为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更多的采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向学生提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后传入我国,应用面甚广。然而在面对大学生群体时,“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往往将他们视为了被动接受、改造的客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另外,教学内容上以课本为中心的理论传授,往往相对于简单化、教条化,不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学生达不到内心情感的认同,影响教育的实效性。

三.问题意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启示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问题意识有以下几种观点:1、問题意识是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2、问题意识是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问题意识是对事物新异特征的探究倾向;4、问题意识是一种寻根究底的反思及批判的精神等等。[2]总的来说,问题意识是以“问题”为对象的一种主体意识。[3]

1.从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青年学生身处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充斥着周围,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解和困惑。包括大学生认识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困惑、社会实践活动中思想与行动的矛盾困惑、价值实现活动中需要与满足的矛盾困惑等[4]。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也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他们的思考、质疑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

2.以问题为中介,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灌输,脱离学生实际生活,而脱离实际问题视角的理论教育便会空洞化、抽象化,不仅影响了教育效果,也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方法论的核心,理论联系实际。从“两课”的教学目标来看,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联系客观实际问题,不断地改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自己的主观世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更是着重培养个体内在的思想品德修养,指导学生更好地面对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只有将问题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载体和中介,以透彻的学理分析问题,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才能更好地围绕“两课”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成效。

3.解决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身处于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学生接受信息能力强,反映迅速,但思维和行为容易被带动,解决问题时容易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为我们思政课指明了办学方向,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效如何,主要还是看青年学生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为指导去看待问题,如何在处理问题时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优化

1.注重启发式教育,提高课程的亲和力

问题意识某种程度上是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相比理论知识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激发、引导和培养。教师分析、提炼出学生中有普遍性、深层次的问题,问题既可以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也可以是热点理论问题的思考,启发式教育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提高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认同,有利于解决思政课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足的问题。

2.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育实效性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随着问题的提出之后,课堂教学将沿着答疑解惑的认知路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进入问题探究环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则需要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形式,兼顾理论和实践,设计实践教学项目,通过查阅资料、实践调研、参观学习等,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思路和空间,充分激发学生在探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实效性。

3.明确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随着问题的发现、提出,到问题的探究,最终需要依靠任课教师的答疑解惑,这便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问题的解决环节往往是最能体现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环节,因此如何有效地回答问题成为了思政教育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淑文.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政课教学创新与实践[J].学理论,2017,(2):231—232.

[2]马永双.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45.

[3]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3.

[4]史宏波.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J].思想教育研究,2013(上):50-53.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基金(2017J24)

(作者介绍:张楠,南通大学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