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机的农村信息化健康服务模式研究

2019-11-07 09:26魏彩霞姜慧娟何学明李彦荣
物流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健康管理

魏彩霞 姜慧娟 何学明 李彦荣

摘要:“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是为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健康需求,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服务和管理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的一种新趋势。文章结合甘肃省定西市的健康扶贫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状况,探索“移动终端+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对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的作用,以及区域信息化服务对政策制定与评估、智慧医疗顶层设计、服务可及性的影响。

关键词:健康扶贫;服务可及性;信息化服务能力;移动健康;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以“呵护健康、预防疾病”为核心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期望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接受科学的健康指导和正确的健康消费。互联网及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已成为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的主要形式。利用城乡居民依靠网络和智能手机获取信息资源与寻求产品服务的资源优势,构建“移动终端+医疗健康”的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共享(包括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对基层地区的支持等),提高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度,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2019年甘肃省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全面完成健康扶贫工作任务,加大乡、村两级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完成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任务,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推行基层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综合监管制度;制定信息化建设、保障政策、监督考核、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全面推开慢性病服务和规范化管理;加强省、市、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地区的卫生健康服务主要是推动市、县、乡、村医疗联合服务一体化改革,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健康模式服务,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等。本文围绕甘肃省定西市农村地区的健康扶贫和公共医疗服务,分析农村地区的卫生健康服务实情、基层地区的信息化健康服务能力,探索“移动终端+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对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的作用,为完善基层农村地区的卫生健康服务政策、平台技术、应用提供可行的参考和评估。

1基层地区健康扶贫服务可及性分析

健康扶贫工程,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农村人口的脱贫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基层贫困地區的医疗保障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基层群众在需求时享有可能达到的健康水平,是落实党和政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略部署。

1.1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与诊疗服务体系的可及性影响因素。基层群众的多样化健康需求,与自身健康状况和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文化认知、卫生保健意识等)有关。获得医疗健康服务的能力与地理环境、经济承受能力、服务提供者的认知态度等有关。健康扶贫和公共卫生服务在实现基层群众的健康公平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的量、基础设施类型、服务响应(类型和时间)与个体卫生健康需求之间的影响更为显著。根据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统计年鉴数据,截止2017年底,定西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 802个,卫生技术人员11 555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11人。图l数据显示,定西市人口构成中,中老年居民占比达53%,35-59岁的居民生活压力大,慢性病、突发病发病比例较高,卫生保健意识较强,文化认知度高,容易接受互联网诊疗和移动健康服务;60岁以上的居民记忆力、认知力逐渐下降,子女陪护经常不到位,对网络和智能设备的操作使用有限,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管理成为卫生健康服务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居住分散,生活贫困,卫生资源较少,子女经常不在身边等现实问题,使得大量的卫生健康服务工作只能靠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以电话交流、入户随访的方式来做。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来说,健康扶贫和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的可用性、及时性、可接受性将影响居民的健康期望和健康状况,“移动终端+医疗健康”服务能有效解决地理空间的间隔问题和卫生健康服务的时间有效性问题。移动化、智能化医疗服务在基层地区的应用推广,与信息化医疗服务人员的配备、建设有直接的影响。

1.2医疗基础设施与卫生人力资源的可及性影响因素。基层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限,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分级诊疗和远程诊疗效果不明显,信息化建设标准不一,应用和管理水平不高。图2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7年,定西市常住农村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城乡居民的流动性逐渐增大,同时,农村地域分布较广,人口居住分散,增加了健康扶贫和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的难度。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在设备配备、建设规模、人力资源和技术构成标准的基础上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通过落实医疗保障、统筹服务(主要是人口数量、地理位置、工作数量和质量等)、实行多渠道补偿、健全监管体制等措施。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根据基层完成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结果,在政策范围内给予相应补偿,特别是对服务对象多、任务重、偏远山区的乡村医生要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在医疗基础设施有限的背景下,基层健康扶贫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优化主要是通过完善的政策、运行机制、监管体系,科学的医疗资源分布,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设备的辅助、互联网医疗的人力资源建设等来实现的。

2农村地区信息化健康服务能力

在政策、技术、应用的推动下,以互联网和移动数字化为技术特征的互联网诊疗和移动健康应用服务全面展开,开启了智能、便捷、均等的健康扶贫和公共卫生服务。但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健康应用于健康扶贫、公共卫生服务尚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公共资源相对落后,涉及的行动、建设方案尚不明确,人力资源配备、财政投入、设备供给等造成医疗资源配置中新的城乡差距,产业资本的盈利模式难以坚持“公益性”。地区和部门间的信息系统标准不一,数据交换难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相对独立,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主要停留在信息采集和简单汇总,不具备信息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分析。农村“移动终端+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除硬件配备外,人力资源的服务供应也严重制约了基层的卫生医疗服务。表l数据显示,定西市村级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中,乡村医生、卫生员的占比达90%左右,他们学历偏低,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公共卫生知识、医学知识、信息系统知识等都不能及时更新,信息化操作和执行力有限,从数量和质量来说,城乡差距较大。受经济、文化因素影响,农村地区居民预防、保健意识不够,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导致基层“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的需求与供应较弱。

3农村地区“移动终端+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构建

移动互联网无时空限制的“信息共享与交互”特点使“移动终端+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能精准、快速地实现用户需求与健康服务的实时同步,加强病情跟踪与管理,提高健康扶贫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受基层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管理、地理环境、经济承受能力、卫生基础设施、医疗服务资源、医疗成本等社会健康问题的影响,覆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移动医疗健康类服务较少,且可用性、可及性和可执行性服务能力不足。

“移动终端+医疗健康”服务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等信息交流方式,以居民的健康状况评估和可及性健康服务为基础,以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用药指导、就诊转诊、健康管理等为主要内容,针对基层所有居民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是居民主动参与的健康维护和改善服务。“移动终端+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应用和推广要实现医疗及相關领域(如健康、保健、保险)的互通互联,利用医疗资源的开放性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以居民的健康数据和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实现过程管理的动态监控和评估。

3.1农村信息化健康服务的产品及应用。移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渐被接受,并广泛应用。开发满足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产品、应用及服务,是推动卫生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文化认知和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趋向于通过移动医疗来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便利、快捷的诊疗服务。“移动终端+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已成为医疗服务以信息化手段向基层延伸的主要应用,围绕基层居民的健康需求,覆盖农村地区的医疗健康服务产品及应用要强化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快各级平台、信息系统的互通共享、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完善政策法规,确保支付、医疗数据安全,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实现跨机构、跨区域数据共享。重视信息化医疗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加强政府监管,推动信息化医疗健康服务的和谐发展。网络、数字化应用丰富了医疗与健康服务的内涵和容量,农村地区除健康扶贫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外,医疗机构的线上微信全流程服务、以及APP应用已全面开通,医患服务的可及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同时,互联网和软件企业在智慧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产业投资布局也已全面展开,移动医疗类、健康类APP不断涌现,弥补了医疗资源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的问题,让农村居民享受在线治病,获得更多的医疗资源的同时,有效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

3.2基于智能手机的区域居民健康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提高基层医疗和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服务的协同性,甘肃省定西市正在全面推进分级诊疗模式,创办专科医疗、康复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等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全市健康扶贫动态信息管理和区域间交流合作;完善家庭医生“4+1”联包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建设。区域信息化健康服务是智慧医疗走向基层的主要应用,其主要功能是推进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改善医患关系,加强病情管理跟踪和疗效反馈。区域信息化健康服务平台是省、市、县级“移动终端+医疗健康”服务的一个子集,成为开展诊前、诊后在线咨询与指导,上下业务协同和智能辅助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完善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保障。农村信息化健康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老年群体,结合中医健康理论,从居民的生活方式(身体健康、智慧生活等)、饮食习惯(肥胖危害、过度饮食、膳食营养、四季养生等)、心理健康、慢性病防范、及情志调节等方面对健康管理问题进行干预,指导居民进行科学的保健和疾病管理,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维护体系。农村信息化健康服务依托当地居民熟悉的有线电视网络和智能手机新媒体,开发线上、线下有效互动的交流模式,主要以面向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和管理平台、微信群,以及面向农村居民的健康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如图3)为主,具有健康教育、疾病防治、用药指导、分级诊疗和健康管理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4结束语

在政策、技术、应用等各层面的推动下,健康医疗的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但受区域发展目标、网络及平台支撑能力、数据资源应用、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影响,基层地区在平台互通共享、技术支持、医疗资源应用、健康医疗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医疗服务还需要在信息系统完善、数据和医疗资源共享、技术应用和推广、财政支持、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

猜你喜欢
健康管理
南宁市某社区教育机构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家庭医生制度下高脂血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探讨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健康管理”靠自己
健康管理纳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农村家庭医生模式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