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情绪工作、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

2019-11-08 02:54达菲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7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中学教师焦虑

达菲菲

〔摘要〕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重点探讨教师情绪工作、心理韧性和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兰州市初高中的3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表明:(1)情绪工作表面行为与焦虑有显著正相关,深度行为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2)心理韧性各维度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3)情绪工作和心理韧性可以部分预测心理焦虑状况。

〔关键词〕中学教师;情绪工作;心理韧性;焦虑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7-0024-04

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得教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情绪工作”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霍奇柴尔德(Hochschild)。他认为情绪工作指的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为表达自身情绪而对机体进行适当的计划和控制。简言之,情绪工作是指个体管理自身的感受以产生公共可见的表情和体态,以满足工作的需要[1]。美国最早开始对韧性(resilience)的研究,诺曼(Norman)认为心理韧性是指当个体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迅速复原或成功适应的能力[2]。 焦虑指个体对日常琐事的过度和持久的不安、担心。本研究以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为主旨,探究教师情绪工作、心理韧性和心理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教师调节自身情绪工作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以甘肃省兰州市320名教师为被试,共发放320份问卷,剔除丢失问卷和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15份,具体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教师情绪工作问卷。采用邬佩君翻译、格兰迪(Grandey)编制的情绪劳动量表[3],并作了简单调整。该量表共 11 个项目,包括两个维度,分别是表面行为和深度行为。表面行为,即个体当前的情绪感受和组织所要求的情绪表达不一致时,个体通过调节自身言语行为和动作,以跟组织所要求的情绪保持一致,但是个体的内部情绪并不发生任何改变;深度行为,即当个体发现自身当前的情绪跟组织要求的情绪表达不一致时,会主动从内心调整自己,并通过外部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以期跟组织所要求的情绪表达保持一致。该量表采用6等级计分,从“1”到“6”代表“从未如此”到“总是如此”,分数越高,表明经历这种状况的次数越多。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8。

2.心理韧性问卷。选用晁粉芳翻译并修订, Wagnild和Young编制的心理韧性量表(RS)[4]。量表共有25 个题目,旨在测量个体适应良好的积极特征,包括个人能力、对生活和自我的接受两个维度。本量表采用 7 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6。

3.焦虑问卷。采用SCL-90,选取焦虑维度。焦虑,即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等。该量表采用5等级计分,从“1”到“5”代表从“没有”到“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7。

(三)数据处理

发放问卷获取数据,剔除无效问卷,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二、结果分析和讨论

(一)教师情绪工作在性别维度的差异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教师情绪工作的表面行为有显著差异(p=0.008<0.05),并且男性高于女性;而在深度行为维度,男女不存在性别差异。(p=0.184>0.05)

本研究表明,教师情绪工作在表面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的表面行为高于女教师。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被试所在的地域和文化差异有关。本研究样本选的是西北地区的中学教师,西北地区男性性格较为耿直、粗犷,不善于表达自身的情绪情感,也不会刻意地去改变当下的情绪体验;而女教师通常有比较高的职业认同感[5],容易跟学校要求的情绪表现保持一致,会采用深度行为。

(二)教师心理韧性在性别维度的差异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教师心理韧性两个维度及总分的p值均大于0.05,故在性别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男性与女性在心理韧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性别不再成为职场标签。

(三)教师情绪工作在职称维度的差异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教师情绪工作的两个维度p值均大于0.05,故在职称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情绪工作维度没有差异。

(四)教师心理韧性在职称维度的差异分析

表5为教师心理韧性在职称维度的对比,p值均大于0.05,表明不同职称的教师心理韧性没有显著差异。

(五) 情绪工作、心理韧性和焦虑的相关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表面行为与心理韧性各维度无显著相关,深度行为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均有显著正相关。 数据表明,教师采用的深度行为越多,其心理韌性水平越高。

由表7可以看出,心理韧性各维度与焦虑均有显著负相关。作为高情绪工作者的教师,每天要面对和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长此以往,不仅身体上会出现疲劳、困乏、无精打采等现象,心理上也会产生焦虑、倦怠等。

由表8可以看出,表面行为与焦虑有显著正相关,深度行为与焦虑有显著负相关。教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应对学校领导布置的各种教学任务,还要承受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期望等各方面的压力;不仅要跟同事竞争,评奖评优评职称,还要做个学生喜爱的好教师,长此以往,必然使得教师产生各种负面情绪[6]。做出情绪工作表面行为的教师,内在感受和外在情绪感受不一致,容易焦虑;而做出情绪工作深度行为的教师,内在感受与情绪表达一致,故不容易焦虑。

(六)教师情绪工作、心理韧性对焦虑的回归分析

由表9可以看出,回归模型统计学检验中调整可决系数为42%;显著性检验中回归方程F统计量为16.052。并且各维度p值均小于0.05,表明情绪工作和心理韧性各维度对焦虑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回归分析得到的标准化回归方程为:

Y=0.32X1-0.18X2-0.25X3-0.31X4+4.16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情绪工作和心理韧性各维度均对焦虑有显著影响。对教师队伍进行情绪管理培训和训练,增强情绪工作深度技能,增强心理韧性,将会有效降低中学教师的焦虑,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结论

(1)情绪工作表面行为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深度行为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

(2)心理韧性各维度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

(3)情绪工作和心理韧性可以部分预测心理焦虑状况。

四、建议

第一,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广泛开展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开展针对教师群体的情绪管理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让教师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让教师享受职业带来的神圣感,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支乐观积极的教育队伍。

第三,建立心理-生理一体的定期的教师体检模式。拓展教师常规的体检模式,从单一的生理医学体检,拓展为心理-生理一体的体检模式,防患于未然。

第四,建立灵活的教师成长机制,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建立互帮互助互享的业务成长平台和心理成长平台。

参考文献

[1]郑淑杰,孙静,王丽 编著.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3(8):902-912.

[3]邬佩君.第一线服务人员之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与其结果之关系:以银行行员为例[D].台北:台湾政治大学,2003.

[4]晁粉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5]刘衍玲.中小學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

[6]钟柳.教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5):42-46.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兰州,73006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中学教师焦虑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