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习作目标的小练笔应用策略

2019-11-08 02:34黄舒婷吴少月
求知导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小练笔

黄舒婷 吴少月

摘 要:小练笔是突破语文单元习作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摆脱目前小练笔仅仅关注阅读教学内容,不能落实单元习作教学重点的教学弊端,教师应以单元习作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小练笔,从而实现小练笔为课文阅读教学及单元习作服务的双重目的;应灵活运用例文的指导作用,在单元习作前有梯度地设计不同范例来进行多次小练笔,从而突破单元习作的每一个知识难点;应结合多样化的练笔形式,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经验,唤起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以拓宽学生的习作选材思路。

关键词:习作目标;小练笔;写景状物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041-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是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并普遍应用在语文课堂上。特别是在单元习作的学习过程中,巧用小练笔可以有效突破习作教学的难点,降低单元习作的难度,提高单元习作的学习质量。但是,在应用小练笔时,出现了习作目标与练笔内容不一致的现象,从而影响习作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是小练笔的教学目标模糊化。目前的小练笔大多是为课文阅读教学服务,忽略了单元习作教学目标,甚至部分练笔只是为“练”而“写”,有“量”却无“质”。在模糊的教学目标下,小练笔自然就无法对学生单元习作的学习形成有效的辅助。

另一方面是小练笔的教学内容程序化。当前的小练笔多为随文练笔,穿插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其仅仅关注阅读教学内容,不能落实单元习作教学的重点,不能解决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问题。

尽管“统编本”教材编排习作主题单元引领着习作教学的开展,但是在其他非习作主题单元里又该如何善用小练笔辅助单元习作的学习呢?笔者以四年级写景状物类习作为例,探讨一些有效的小练笔应用策略,以期能使习作目标与练笔内容相一致,更好地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

一、目标定位要准确

没有明确的习作教学目标,就没有真正有效的小练笔。小练笔的设计和应用是否能成功辅助学生的习作学习,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找到清晰的目标导向。如何准确定位单元习作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准确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的习作课程目标。其次是对教材进行纵向的分析。最后,结合单元学习的主题,从年段目标与教材分析中明确单元习作的学习重点。

整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三年级的习作着重“兴趣”与“写清楚”,四年级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把习作内容“写具体”。由此,纵向分析习作教材,即使都是写景状物类习作,三年级更多的是“感兴趣”“愿意写”“最想写”等字眼,要求把事物写清楚。而四年级会有“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要具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要求。四年级小练笔就是要落实“写具体”这一目标。如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前的一次小练笔:

上册第四组小练笔(一)学习把动物当作人来写

“鹅老爷”模样高傲,白公鹅派头十足!如此生动有趣,只因两位作者都把动物当作人来写。那么你观察的小动物又有什么特点?贪玩、尽职、淘气、贪吃……请你选其中一种特点写一段话。可以仿照课文,先写一个总起句,再把动物当人来写,具体地描写出动物的连串动作,突出它的特点。

学生经过一两次片段训练,明白了怎样把特点写具体,随后的单元习作自然也能迁移运用,达到预期的单元习作学习目标。

二、例文指导巧运用

直观的范例,往往比抽象的说话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掌握。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例子说”就是这样。课文是“例子”,练习则是学生把“例子”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迁移实践,内化吸收,最终成为自身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小练笔的应用也需要例文的指导,其一是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相适应,通过例文的模仿能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和要求;其二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吸纳相应的知识。

小练笔的例文大多来自课文的精彩片段,如何取舍都以习作目标为根据。四年级第一组课文以写景为主,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来把景物写具体。小练笔也相应地聚焦某一个知识点来设计。以下是为第一单元习作设计的练笔:

上册第一组小练笔(二)突出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作家的文章写得好?为什么作家的文章特感人?為什么作家的文章特别长?其中有一个秘密就是——尽情抒发独特“感受”!

[课文范例]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感受!)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感受!)

[练习]那天,是他遇到的天气最恶劣的一天。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他觉得()。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来临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

然而,仅课文例文并不一定能满足习作学习的需求。根据目标及学情,习作的难点也许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可以有梯度地设计不同的范例,在单元习作前进行多次小练笔,一步一步地攻克知识点。这是符合温儒敏教授提出“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盘”的观点的。以下是第一组另外一篇小练笔:

上册第一组小练笔(一)为“写景”的文章“起名”

有人说:“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如果把你的习作比作一方小小花圃,那么,让经过你精心推敲的题目成为开门迎客的第一朵香花吧!

1.用景点名称,例如:亚龙湾 你试试:

2.加个形容词,例如:迷人的亚龙湾 你试试:

3.抓住颜色,例如:那一片蔚蓝 你试试:

4.抒发感受,例如:忘不了的那片海 你试试:

5.运用叠词,例如:海浪声声 你试试:

第一组小练笔的设计意图显而易见,从习作题目,到单元学习重点——表达手法,到单元习作要求之一——按一定顺序写,让学生在不同方面进行不同的知识点训练。

三、练笔形式可多样

语文学习可以是多感官联动的过程。在教学中,若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经验,自然也就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为语文学习活动添上不少趣味。所以,小练笔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在实现习作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选材思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日记的指导就是很好的例子。以植物示范,第一次小练笔聚焦外形,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去看一看,嗅一嗅,摸一摸,听一听……发现植物的外部特点。课堂上,学生仔细观察,互相交流感受,已是饶有趣味。以下是学生第二单元第一篇小练笔:

观察日记一则(外形篇)

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晴

我养了一盆可爱的凤仙花。凤仙花只有我一根手指高,修长的茎是红红的,有点硬。茎上有两片圆圆的、翠绿的子叶和几对有锯齿的嫩绿真叶。用手轻轻抚摸真叶,能明显感觉到凸出的叶脉,还有些粘手的感觉。不知道凤仙花什么时候才会长出花苞呢?我真期待。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小练笔的多样化可以是与学科经验、生活经验相结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篇游记习作,教学重点是学会《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学情分析而言,学生已掌握多种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而需侧重学习的是运用过渡句来突出游览的顺序。于是,第一篇小練笔是学写过渡句——在一篇越秀公园的游记里填补每一段的过渡句。第二篇小练笔是画地图——通过画出公园的游览图,梳理自己游览的景物和顺序。然后根据地图,完成游记习作。可见,小练笔不再只是“写”,而是调动以往的游览经验来“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小练笔中有所得,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总之,小练笔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定位准确,能为小练笔的设计提供根本依据。适宜的例文指导,多样化的练习形式,能有利于学生掌握习作学习的知识重点。当小练笔的内容与习作目标达成一致时,不但能提高小练笔的质量,而且学生的习作训练会更有效,单元习作的学习效果也会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傅登顺.随文练笔的认知破局与转型升级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4).

[2]秦艳红.叙事性作品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7(2).

[3]李伟成.教学的目标、活动与评价之独立性与一致性刍议[J].教育导刊,2013(2).

作者简介:黄舒婷(1986—),女,广东汕头人,中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吴少月(1974—),女,广东海丰人,中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综合教育。

猜你喜欢
小练笔
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挖掘课堂资源 提高练笔实效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性
文本、真情与笔尖共舞
在“小练笔”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文写话教学设计研究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让课堂“小练笔”成就情趣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