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在“西班牙文学”课中导入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9-11-08 02:47黑宇宇马佳君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模型雨课堂探索

黑宇宇 马佳君

【摘 要】 本论文主要从教学模型构建、模型实践应用、教学效果分析等多个维度,研究雨课堂与微课融合应用于西班牙语专业“西班牙文学”课程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学生对于雨课堂与微课融合教学模型的设计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该模型作为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式,其设计目的明确具体,合理可行,教学策略设计合理,能围绕教学内容充分合理地将技术、资源和教学相统一,注重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雨课堂;微课;西班牙文学;教学模型;探索

一、引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多媒体技术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同时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促使当前大学生的移动学习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层面。“互联网+教育”是总体布局,具体则可以有各种形式,比如雨课堂和微课这两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就是依托于ppt、互联网、微信、视频的教学新工具。

二、雨课堂与“西班牙文学”课程

1、雨课堂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教学工具,2016年2月,“雨课堂”开始在国内8所高校的15个班级内进行公测,4月1日对外免费开放。它是在目前最常用的社交软件微信平台上使用,以我们最熟悉的power point相绑定,通过这两个载体在传统课堂上实现数字化教学。它的功能主要有ppt推送、弹幕互动,单项及多项选择题插入,试卷推送,红包奖励等功能。雨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自推出以来受到国内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并已经逐步开始在各学科课堂上实践应用。国内众多学者利用问卷、访谈、学习成绩对比等方法验证该工具应用的有效性。目前国内对于“雨课堂”的研究更多集中在“雨课堂”软件的特点、功能、使用方法上。知网上关于“雨课堂”的论文更多集中在理念性、探索性和策略性的研究。可见,现有的研究忽视了针对课堂知识传递环节的设计和研究,而对于“雨课堂”的应用而言,其关键是课堂内容的设计,将丰富的内容加载于“雨课堂”这一互动平台,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2、微课

“微课”的概念是2011年由胡铁生在国内首次提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如今,“微课”对中国教育工作者来说已不再陌生。目前在国内“微课”的研究方向主要围绕基础理论、制作技术及软件、微课应用、资源建设和微课评价等方面在进行,而基于“雨课堂”加载“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属新的探索和实践。

3、“西班牙文学”课程

“西班牙文学”是西班牙语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西班牙文学史和文学基础知识理论和西班牙文学选读三部分,包括文学理论、文学修辞、诗歌韵律等基础知识,中世纪开始至二十世纪期间的西班牙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家的经典作品的阅读赏析。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对西班牙文学史上重要的流派、作家及代表作品有系统的、概要的了解,具备理论结合文本的进行文学赏析的能力。目前国内这门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任课老师的个人经验与国外原文资料的累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活动的中心,以教师进行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互动较少,学习内容封闭、教学活动单一。在这种传统的教学中,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以填鸭式和满堂灌为主要教学方式,致使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内容,无法得到“乐学”的体验感。因此,在我国高等院校西语教学中“西班牙文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雨课堂与微课融合的“西班牙文学”课程模型构建

1、课程模型构建目的

“雨课堂”是一个教学交流的工具,是教学形式的改革,而“微课”是将教学内容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因此本研究将结合雨课堂的特点和功能,设计编制以微视频为核心的ppt形式的电子版导学案,借助雨课堂,通过微信推送给学生,并实时跟踪了解,实时问答互动,生成立体数据报表进行反馈与评价。2018年秋季学期,在“西班牙文学”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进行了雨课堂与微课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其目的是将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2、课程模型设计

在具体将雨课堂和微课融合的模型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梳理和整合原有的“西班牙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将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小视频,将课堂内容的核心部分以立体动态的形式呈现。其次,将微视频与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有机结合,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本研究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型,如图所示:

(1)课前。预习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课前预习设计是本模型中的一个必须环节。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制作ppt课件,在课件中设置预习内容,并在相关网站搜集与预习内容相关的微视频并通过雨课堂的“插入網络视频”功能载入ppt中。在课堂内容涉及重难点需要单独制作视频的情况下,教师根据需要制作涉及相关知识点的微视频。随后,教师利用雨课堂将制作完成的预习课件推送至学生手机端以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此同时,教师在自己的手机端掌握学生的动态预习情况:ppt学习时长、浏览页数、微视频观看、答题情况等,从而在教学平台获取学生预习的大数据。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的“上传试卷”功能给学生发送试卷对学生进行前测,从而了解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内容的安排做准备。

(2)课中。丰富的课堂活动及有趣的课堂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将雨课堂带入传统课堂不仅可以使课堂形式多样化,还可以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调整课堂节奏。根据“西班牙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每节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轮流展示课外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及导读,这两种教学形式中都可以引入雨课堂。教师开启雨课堂,学生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进入线上课堂。

在学生展示环节,学生针对提前选取的主题到台前展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可以通过雨课堂的“弹幕”功能进行提问和点评,形成互动式和讨论式的学习氛围。

在教师授课环节,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的“弹幕”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将传统课堂中枯燥的满堂灌变成有机的互动;其次,教师通过雨课堂的“插入视频”功能将微课引入课堂,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讲师可以利用拍摄式微课将其他教师对该知识点的讲解引入课堂,给学生提供另一种理解的角度,动效型微课可以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和效果,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此外,教师利用雨课堂的“自动随机点名”功能,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抽取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针对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的插入试题的功能设置选择题进行随堂检测,统计各选项的答题人数,从而了解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雨课堂对课件中不懂的内容进行“收藏”或点击“不懂”,这样,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在课中,雨课堂丰富了课堂形式,而微课丰富了课堂内容,二者的有机结合势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效果。

(3)课后。课后,教师在雨课堂中所使用的ppt课件将留在学生的手机端,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看相关ppt页或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还可以利用雨课堂给教师进行留言提问,与教师进行课外在线互动和探讨。而教师在课后还可以给学生推送试卷进行后测,了解课堂教学成果。教师还可以在手机客户端获取教学数据,包括每道选择题的答题情况、每页ppt学生的“不懂”和“收藏”数量、学生对课堂各环节的评价等。利用这些大数据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

通过雨课堂和微课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中就可以将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局化的统筹安排。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对学生的预习、学习、复习等基本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的了解和把控: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衔接,则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答案”走出课堂,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学习生态——由此,课堂教学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传到”、“授业”、“解惑”。与此同时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透彻得理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四、模型教学效果分析

2018年秋季学期,在“西班牙文学”课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从而了解学生对于雨课堂和微课融合模型设计在“西班牙文学”课中应用的态度。

1、问卷调查

参与问卷调查的是本学期在“西班牙文学”课程中接受雨课堂和微课融合教学模型的29名学生,问卷内容及统计结果如下表显示,认为微课视频对预习有帮助的学生人数为69.0%,认为微课视频对学习课堂内容中的重难点有帮助的人数为86.2%,认为微课视频对课后复习有帮助的人数为89.7%。从这三组数据可以看出,微课在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三个环节中都起到积极地作用。数据结果中显示有82.8%的学生认为雨课堂可以起到丰富课堂活动的作用,79.3%的学生认为雨课堂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这两组数据表明雨课堂教学工具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最后,有69%的学生喜欢雨课堂与微课融合模型的设计,24.1%的学生对这一模型设计存在疑虑,而只有6.9%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这一设计,而这个数字仅为表示“喜欢”的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可见,学生们总体上对雨课堂与微课融合模型接受度比较高。

问题 选项 样本数量 百分比

1.微课视频对预习有没有帮助? A. 有 20 69.0%

B. 没有 2 6.9%

C. 不确定 7 24.1%

2.微课视频对课堂重难点学习有没有帮助? A. 有 25 86.2%

B. 没有 1 3.4%

C. 不确定 3 10.3%

3.微课视频对课后复习有没有帮助? A. 有 26 89.7%

B. 没有 0 0

C. 不确定 3 10.3%

4.雨课堂对于丰富课堂活动有没有帮助? A. 有 24 82.8%

B. 没有 0 0

C. 不确定 5 17.2%

5.雨课堂对于课堂上您注意力的集中有没有帮助? A. 有 23 79.3%

B. 没有 2 6.9%

C. 不确定 4 13.8%

6.您是否喜欢雨课堂与微课融合的模型设计? A. 是 20 69.0%

B. 否 2 6.9%

C. 不确定 7 24.1%

上述结果表明,微课能够贯穿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的始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而雨课堂的应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为数字化课堂,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适当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豐富课堂活动,调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化环境下微课和雨课堂等教学工具的使用、技术与教学深度结合的方式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的能力。

2、访谈

本研究在学期末组织了一场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访谈,就雨课堂与微课融合教学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学习效果进行了讨论,综合结果如下:

合理性:大多数学生认为,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将雨课堂引入“西班牙文学”课堂大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的活动,使得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教学组织得当有效;而微课短视频由于其设计巧妙,构思独特,特色鲜明,创新性大,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的攻克有积极地意义,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教学问题和达成教学目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西班牙文学课”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上都得到了改革和创新,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都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雨课堂与微课融合教学模型的设计充分具备合理性。

可行性:在对该模型设计认可的基础上,有学生提出微课和雨课堂的结合的模式应当进一步进行推广。雨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工具,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环境,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这些不仅仅是“西班牙文学课”所需要的改革,而是整个传统中国教学模式需要的突破,因此,雨课堂应该走进更多学科的课堂;而微课作为一种微型学习资源,它知识点小,内容短小精悍,又相对完整,通过微课视频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告知学生课程思路,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借助微课解决重难点,课后利用微课学生可以进行復习巩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年龄层次、学习认知程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随时调控该模型的使用,因此,将该模型进一步推广具有充足的可行性。

学习效果: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三位上一学年修过“西班牙文学”课的同学,由于成绩不理想本学期选择了重修,因此他们是同时经历过这一课程的传统教学法和新模型教学法,他们通过对比认为,微课短视频对重难点的解析让人印象深刻,雨课堂灵活多样的使用使课堂更丰富,二者的深度融合使学习效果更突出。他们三人通过一学期新模型下的学习,成绩都有显著提高,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雨课堂与微课融合模型的设计不仅改变了学习形式,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习效果。此外对比2016、2017和2018三年该课程中学习成绩分布可以发现,2018学年应用了该模型教学后学生整体成绩确实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优秀率有所增加,而不及格率显著下降,如下图所示:

五、结语

由于条件的限制,雨课堂与微课融合模型的实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该课程是本科三年级的课程,本校对该课程采取得是合班授课,因此,实验中无法进行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其次,由于学生人数的限制,我们的调查样本数量太小;最后,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模型只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数据不够充分。但是最终在调查问卷、访谈和成绩对比三个环节得出的结论相一致,且该结论基本上与我们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各种教学方法和教育心理的理论相吻合。根据这些统计结果,我们认为学生对于雨课堂与微课融合教学模型的设计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该模型作为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式,其设计目的明确具体,合理可行,教学策略设计合理,能围绕教学内容充分合理地将技术、资源和教学相统一,注重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淼,基于慕课和雨课堂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7).

[2] 曾瑞鑫,学堂在线召开发布会宣布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J].亚太教育,2016.

[3] 张国培,论“互联网+”背景下的雨课堂与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

[4] 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6.1.

【作者简介】

黑宇宇(1988—)女,陕西延安人,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西班牙语言及文学.

马佳君(1986—)女,四川德阳人,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西班牙语翻译及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模型雨课堂探索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基于平板电脑的智慧移动学习课堂构建研究
基于实例的进程同步教学模型的研究与构建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