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

2019-11-08 02:32汪永林
求知导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个性

摘 要:拓展性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弥补课堂知识的局限性。拓展性课程开设宗旨是展现教师学科特长和个性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彰显课程灵性,让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

关键词:个性;拓展性课程;步骤

中图分类号:G423

2006年,安徽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在全省确立了55所省级样本校,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安庆市区唯一的一所。多年以来,我校秉承“朴勤敬爱”的校训,坚持走“内涵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思路。尤其是“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提出,体现了学校自主办学的意识,而“特色兴校、科研强校”既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战略思想。

科研强校,必须有强校的科研。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省级示范中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先要推动教师的專业化发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所有这些都必须以课程改革、课程创新为基础。要通过课程建设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改革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让学校的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通过观念更新、方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显改革。

拓展性课程开设是为了展现教师学科特长和个性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彰显课程灵性,让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

一、拓展性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及意义

我校拓展性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具体地说,就是结合学校资源,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共同开发拓展性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广泛征集师生意见,评估学生对拓展性校本课程的要求,以学生需求为依据,重点突破。教学中要坚持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前提,以加强教学科研为基石,以展现学生个性魅力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拓展性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实施,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拓展性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高中阶段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展,要在激发学生兴趣与开阔学生视野以及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和学习中予以渗透。因而拓展性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创建特色,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彰显。

二、拓展性课程开发与设置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创新之中,引导教师从课程教学的执行者向课程设计的参与者和研究者转变。自2007年以来,我校教师已编写校本教材116本,已开设的校本课程有80门,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率超过68%,本学年我校已开设35门拓展性课程。这些拓展性课程都是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意向选择来开发设计的。拓展性课程开发与设置要坚持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

三、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步骤

在拓展性课程开设之前,教研室召开了教研组长座谈会,讨论各学科组拓展性课程的设置。进行问卷调查,由学科组提供具体开设课程,然后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成立拓展性课程开设组织领导小组,由教研室负责拓展性课程课题收集与发布。在学生选择意向的基础上,组织各学科组编写相关文本。而教导处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多地开设课程,原则上有二十人选择的必开。拓展性课程开设为高一高二年级,开设时间为周五下午的第三、四两节课。拓展性课程开设实行导师制、走班制的上课形式。教研室负责提供学生名单,教导处负责安排授课教师和教室,授课教师负责本课程学习的学生管理与考勤工作。总之,我校已初步建立拓展性课程教学体系。拓展性课程开设的具体步骤如下:

(1)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拓展性课程名称,公布拓展性课程开设科目,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招聘授课教师,征集课程说明。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在开设的科目上课后的两周内,如要更换科目,可向负责本学科的教师提出更换自选科目的要求,经年级同意之后,可改换自选科目,但学生不可擅自更改自选科目。

(2)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拓展性课程科目学习人数,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至少参加1个项目。

(3)教导处确定拓展性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指导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研室检查,按拓展性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拓展性课程。

(4)教导处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拓展性课程上课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5)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四、拓展性课程开设的评价与考核

(1)授课结束后,由教导处和教研室共同发放学生问卷调查表,形成拓展性课程学生评价等第。

(2)评价与考核由教导处和教研室合力实施,采用师生互评互核机制,保障拓展性课程开设顺畅有序。

(3)评价与考核的原则:重态度、重参与、重过程。

(4)对学生考核:依据教师记录的出勤率和完成相关课业两个维度,确定选修学分。

(5)对教师考核:依据主管处室的考勤、学生的民主测评和授课文本检测三个维度,学校将组织校内外专家,根据学生评价和教师的教材、讲义、学案对所有的拓展性课程文本进行评审,形成拓展性课程专家评价等第,进行奖励。

五、拓展性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1)先调查后开发,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学生兴趣为先导,以学情校情为依据,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拓展性课程设计和开发,由以前的教师主导开发学生被动选择,转为学生选择教师开发。我们在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征集和筛选待开发的课程方向,再组织教师开发教材,然后开设课程。总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减少盲目开发的课程比例,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开发的方向,自主选择课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性课程是以校情学情为基础,尝试从“师本”到“生本”转变的校本实验研究。

(2)多学科多样化,全员参与,重点开发。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主体,面向全体师生,鼓励教师参与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引导学生参与拓展性课程的前期调研。根据我校的师资现状,充分挖掘师资潜力,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学校注重引导教师在开发课程时加强与各学科基础型课程的联系整合,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各学科全面开花,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初步形成了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为旗手,以骨干教师为主力,以高一高二全体学生为对象的拓展性课程开设思路。拓展性课程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是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实施的灵活性和评价的多元化的动态校本实验研究。

六、拓展性课程实施的保障

(1)工作基础。2007—2018年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共116本校本教材,内容涵盖了“科学精神板块”“乡土人文板块”“国际视野板块”“休闲审美板块”“学科特长板块”,其中有四项教材获得安庆市校本课程实验研究成果一等奖,另外何凌、石爱华主持研究的成果《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和評价研究》获得一等奖;胡媛媛主持研究的成果《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创新案例研究》,丁淑贞主持研究的成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叶玉琴、徐跃华主持研究的成果《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余永安、孙彦主持研究的成果《关于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分别获得二等奖。

(2)前期理论研究成果。从2013-2018年我校已结题的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AE0608056),“中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研究”(JG05106),“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G11041),“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G09046),“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G07049),“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的研究”(JG13043),“高中概率统计教学与数学软件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JG14037),“关于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JG05096),“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和评价研究”(JG13042),“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G13043),“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实践研究”(JG13040),“高中学科拓展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研究”(JK18020),“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究”(JK18021)等。

(3)团队构成。我校有全国优秀教师2名、特级教师7名、省级教坛新星和省级优秀教师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教学骨干29名。参与开发研究的教师均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和教育理论研究,在开展课题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样,在拓展性课程方面,有这样一支团队协作、战斗力强的研究团队,都将成为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有利因素和有力保障。

七、拓展性课程的成果

(1)拓展性课程教材。我们本着“回归教育本源,拓宽学生视野,激活教育资源”和拓展性课程开发原则,由全国优秀教师、正高教师、特级教师、省级教坛新星、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教学骨干参与开发拓展性课程教材的编写,2018年共编写20门拓展性课程教材。

(2)拓展性课程开课。我校作为省级课改样本校,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头作用。校领导立意课程文化高度,以课改为突破口,以课程为抓手,激活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内驱力。从2014年9月高一年级开始,在全校范围进行课题征集与发布,教师主动任教,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几轮上上下下的筛选,然后开课,一直至今。

(3)拓展性课程的学习与反思。拓展性课程要实现创造性、趣味性统一,就要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创造性;趣味性则要求拓展性课程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一种幽默风趣的风格展开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快乐学习。正是我校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在课后认真总结反思,才使我校拓展性课程展现了其应有的魅力,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八、拓展性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拓展性与校本课程局限性的矛盾。拓展性课程具有开放性特征,但教材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与开放性无疑会出现一定的矛盾。为化解这对矛盾,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在原教材基础上,改编整理出本主题内的拓展性学习课题集;另一方面,在建设拓展性课程体系时,可设系列主题单元,将已积累了一定基础的主题作为整个体系的骨架,这样就能做到教材与课题相配套,课内与课外相融合,基础与发展相兼顾。

(2)拓展性课程开设时间及安排有待调整。高一阶段必修必学的内容偏多,学业负担重。学生主要精力集中在必修内容上,对拓展课程的重视不够,部分学生甚至把它当成休闲放松的课程,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学校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要确保拓展性课程的合理比重。要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在尊重多样化、个性化的同时,规划管理上还应强调适度的系统性、协调性、互补性。

另外,要根据每学科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如历史教师可带学生参观文物、古迹、遗址或指导学生阅读地方史籍,直观感受历史;化学教师可带学生到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地理教师可带学生到安庆风景名胜去旅游,让学生真正领略安庆的魅力。

(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惑。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仍然莫衷一是。造成理解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高考制度未出现大的变革之前,应试教育仍表现突出,也就是说课程改革与高考制度紧密相关。但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课程改革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局,因为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民的素质,它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及长远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出路。

总之,开展拓展课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拓展课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弥补课堂知识的局限性。但拓展课如何开展,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其宗旨,尤其是如何实现拓展课与高考的融合接轨,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仰峰.拓展型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樊钏.开发拓展课程满足学习需求[J].现代教学,2011(Z1).

[3]陈红芬.依托校本课程开发 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J].名师在线,2019(24):94-95.

[4]范军.拓展型校本课程建设探究——以黄淮学院装饰雕塑课程转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4(3):161-16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高中学科拓展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研究”(JK18020)(课题负责人:汪永林、胡振中)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永林(1964—),男,安徽怀宁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个性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语言表达重“个性”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有效实施拓展性课程的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