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苏联外交官谈冷战后欧洲形势:“西方模式让人失望”

2019-11-08 14:48
参考消息网
关键词:柏林墙德国文章

参考消息网11月8日报道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11月3日发表对苏联外交家、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专家尤里·鲁宾斯基的专访。鲁宾斯基认为,柏林墙倒塌使欧洲旧地缘政治秩序崩溃,但也没有带来人们所预期的结果。专访内容摘编如下:

旧地缘政治秩序崩溃

《费加罗报》记者问:您曾是苏共和苏联外交界有影响的人物,非常了解欧洲事务。柏林墙倒塌时您当时身处何地是何看法?

苏联外交家、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专家尤里·鲁宾斯基答:当柏林墙倒塌时,我正在苏联驻法国使馆工作,密切关注着柏林墙倒塌的有关情况。我记得不仅是莫斯科,还有欧洲,都对德国将要发生的事情怀有巨大的焦虑情绪。我们明白,围绕着1945年德国战败后组成的这个世界正在出现崩溃。

问:您曾是苏联政权的重要人物,当时您是什么感受?

答:我的主要情绪就是焦虑。就是看到当时的地缘政治秩序在暴力的大动乱中崩溃而感到焦虑。我们最大的担心是在欧洲中心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当时在东德可是有50万苏联驻军。

柏林墙倒塌后,科尔总理来到巴黎同法国的外交人士和精英会面以消除人们的担忧,并保证一切都会平静进行。他解释说,边界线两边的军队将撤离,避免擦枪走火。

问:功劳首先要归于戈尔巴乔夫,他决定不干涉。

答:戈尔巴乔夫将动用武力完全排除在外,并决定以善意的观察者身份参与这场无可避免的历史性进程。戈尔巴乔夫无疑是第一位理解这一情况的人,即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唯一办法将是在欧洲打造一个全新的地缘政治安全空间。但也需要认识到,他的尝试并不是非常让人高兴的。

历史通常就是这样:拆除旧体制的人没有能够打造出一个新体制!

“历史的终结”预言落空

问:1989年,普京还是克格勃的一名年轻军官。他在德累斯顿震惊地见证了柏林墙倒塌。30年后,普京是无可置疑的俄罗斯领导者。如何解释这种转变?

答:从他的职业和成长经历看,普京是苏联政权体制中的一分子。普京曾多次说过,苏联解体是20世纪的最大灾难!然而,就像你刚才提到的,历史兜了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圈子。

30年前,人们认为会看到一个阵营的胜利以及其对手的消失。而俄罗斯事实上没有消失,我们也没有经历弗朗西斯·福山所宣称的“历史的终结”。我们无法说,1989年11月9日后的世界出现了同1789年7月14日之后的世界那样巨大的变革。1989年后的世界与之前的世界是完全不同了,但没有出现华盛顿或巴黎曾经期望的那种变化。

看一看中欧以及一些非自由主义民主政体的出现,你就能感受到一种对西方模式的抗争。这种抗争来自对这种西方模式的失望。2008年的系统性危机和金融资本主义的种种恶行表明,西方模式并没有满足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简而言之,进步并不是简单直接的。从柏林墙的废墟上诞生出的希望可以被理解,也是合理的,但是这些希望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

当然,人们有理由高兴,因为两极化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冲突已经消失。但也同样有理由去担忧。互信在消失。人们看到涉及组织协商的基本礼貌用语消失了。当你听到美国总统将一名合作伙伴说成蠢蛋的时候,这真是闻所未闻……总体上,人们感到最基本的一些护栏在消失,一个危险的世界正在浮现。

【延伸阅读】英媒:德国统一近30年,融合问题仍难解

参考消息网11月8日报道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11月2日发表题为《德国人仍未就统一的含义达成一致》的文章称,由于东西德民众心灵隔阂难消,彼此间身份认同危机被政客利用,在德国即将迎来柏林墙倒塌30周年之际,两德统一方式再成争议焦点,德国人对统一有不同的看法。

两德统一方式再成争议焦点

文章称,在德国即将迎来柏林墙倒塌30周年之际,报纸和杂志上充斥着对统一的重新评估。德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激烈地就统一问题进行辩论。

许多观察家说,这种争论的声音从三四年前开始越来越大。因此,最显而易见的解释是2015年至2016年移民危机时的情况。萨克森自由州是德国统一时成立的五个东部州之一,该州一体化部长彼得拉·克平说,当她试图向选民解释该州为什么帮助难民时,一些人回应说:“先让我们融入德国!”

不过,德国政府东部问题特别委员克里斯蒂安·希尔特说,难民危机只是更深层次转变的导火索。柏林洪堡大学的斯特芬·毛说:“多年前的旧伤一度被掩盖,因为人们全神贯注地在新社会寻找自己的位置。也许你需要25年才能意识到这一点。”

文章称,今天有些人认为,也许德国托管局的行动可以更和缓一些。或许统一后的国家应该制定一部新宪法,而不是简单地将西德的宪法照搬到东德。西德人本可以看到东德人生活中更开明的方面,比如免费提供儿童保育和鼓励妇女外出工作。

东西德民众心灵隔阂难消

文章称,这种观点迎合了很多东部德国人的内心感受,即他们一直在努力夺回对自己命运的控制权。东部人也没有占据国家权力中枢。默克尔最近开始公开反思德国统一留下的复杂遗产。她在10月3日说:“我们都必须……学会理解为什么对东部各州的许多人来说,德国统一不完全是一种积极的经历。”

文章认为,阻碍这种理解的一个原因是德国人对统一有不同的看法。半数西部人认为东部是成功的。三分之二的东部人持不同意见。在某些地方,西部人仍然对东部人抱有刻板印象,认为“不停抱怨的东德人”对统一后获得的慷慨赠予不知感激。

西部与东部的趋近最终陷入停顿。如今,在德国估值最高的500家公司中,只有7%的公司总部设在东部。这使得市政当局无法获得足够的税收收入,加剧了东西部之间生产率的差距。20年来,这一差距一直保持在20%左右。

身份认同危机被政客利用

文章称,德国东部的变化产生了社会、文化和政治影响,这些影响现在正显现出来。

萨克森自由州议会绿党议员弗兰齐丝卡·舒伯特说:“身份认同是了解东德的关键。”在那里,多达47%的人说,他们认为自己首先是东德人,然后才是德国人,这个比例远远高于统一时的比例。

文章认为,德国选择党利用了德国东部这种特殊主义的力量。在“东部站起来!”这样的口号下,该党在东部各州选举中的得票率超过20%。在图林根州、勃兰登堡州和萨克森自由州最近的选举中,60岁以上选民对老牌政党的支持,才确保了德国选择党没有成为第一大党。在萨克森自由州和图林根州,德国选择党是30岁以下人群中最受欢迎的政党。

但是,东部身份认同的来源并非只有极端主义。东部地区的许多年轻人仅仅因为在西部被忽视或鄙视就产生了“东部的”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也并非一定是消极的。前勃兰登堡州州长、现在正领导纪念统一30周年委员会的马蒂亚斯·普拉策克希望,在各种成功故事的基础上,东部能够萌生一种健康的自信,把新的重点放在横跨东西两地的诸多问题上。

(2019-11-08 14:21:00)

【延伸阅读】西媒:柏林墙倒塌30年后鸿沟犹在 德国仍未实现“真正统一”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西媒称,尽管柏林墙已经倒塌30年,但德国东西部之间深层次的差距依然存在,德国并没有完成“真正的统一”。

据《西班牙日报》10月31日报道,贝恩特·弗罗莫尔德是一名退休工人。在柏林墙倒塌前,他一直生活在高墙的东侧。1989年11月9日,弗罗莫尔德和妻女在家中听到消息:新政府宣布任何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公民都可以跨越柏林墙前往西德。报道称,消息一出,成千上万人涌向柏林墙。很快他们前往西德的申请就得到了批准,而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头。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永远地留在了一家人身后。

报道指出,两德在1990年合并之前,东德爆发大规模工厂倒闭潮。包括弗罗莫尔德在内的头一批率先抵达西德的东德居民很快在西德找到了工作,并找到了安身之所。然而,后续抵达的人就没有他们这么幸运了。

报道称,30年如弹指之间。德国东部州和西部州今天依然存在较大差异,当年那道冰冷的屏障仿佛依然存在。统一过程依然没有完成。不管窗外发生何等大事,民众最关心的还是每日的柴米油盐。

阿伦斯巴赫研究所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如今依然有42%的原东德居民认为自己是二等公民。在10月27日刚刚举行选举的图林根州,这一比例飙升至70%。选举结果表明,左翼的后共产主义者获得31%的选票,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达到23.4%,分别在得票榜上名列第一和第二。

报道称,图林根州的情况表明,东西部之间深层次的差距依然存在。两德统一之后的30年,这种差距似乎从未改善,反而日益加深。极右翼势力乘虚而入,在几乎所有东部州的得票率都超过了20%。

弗罗莫尔德认为,是东部州的民怨造就了极右政党。他在东部州依然有很多相熟的旧友,当年他们选择留在了东部地区,而今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把选票投给了选择党。他认为,政党并不能代表民众的意愿。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手中的选票毫无价值,所以干脆用这张“废纸”来表达自己愤慨之情。

最新数据显示,东部州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西部州低30%。养老金和薪金水平也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部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这种现状导致东部各州的财政收入降低,迫使联邦政府不得不继续在东西部之间进行预算再分配。

上述数据来自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该研究警告称,如果这种趋势在未来几十年中持续下去,那么东西部在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方面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此外,成千上万的东部青年人涌向西部或走出国门谋生,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前东德地区严重的人口危机。根据官方统计,在1991年至2012年之间,超过100万人离开东部去了西部。

报道指出,即便如此,很多前东德居民依然对未来心存一线希望。哪怕是再等上30年,他们也希望能迎来德国实现真正统一的那一天。

(2019-11-04 14:28:42)

【延伸阅读】柏林墙倒塌三十年后 西方又竖起“硬边界”……

参考消息网11月1日报道 《日本时报》网站10月27日发表题为《柏林墙倒塌三十年后,世界各地重又竖起硬边界》的文章,作者为亚辛·勒福雷斯蒂尔。文章称,30年过去了,旧的世界秩序似乎陷入混乱,许多民粹主义领导人拒绝全球共同体的概念,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边境墙重新开始流行。

文章称,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成千上万德国人在满是涂鸦的残垣断壁上欢快地起舞。在一些人看来,这堵墙的倒塌预示着全球化的世界迎来“历史的终结”。30年后,用砖头、混凝土和带刺铁丝网筑成的硬边界重又出现,成为新的严峻政治现实的象征。

文章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想在美墨边境筑起一道墙,东欧国家用隔离围栏将移民拒之门外,混凝土边界把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分隔开来,英国脱欧意味着抵制开放边界的欧盟。在今年6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说,现代自由主义已经“过时”。

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魁北克大学的边境墙问题专家伊丽莎白·瓦莱说:“要是结束冷战的人们观察到如今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会发现我们已经彻底改变了模式。”

文章称,柏林墙过去所在的160公里长的区域如今成了绿化带,受到慢跑和骑行爱好者的欢迎,不过在其他地方,新的边界已经出现。

瓦莱说,目前“全世界存在的字面意义上的边境墙长达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周长”。她说,最近20年来,这个数字急剧上升。这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71道边境墙,也就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阻碍通行的构造的总长度。欧洲和美国出现了新的硬边界,大多是为了阻止移民流入。

智库跨国研究所最近就边界问题与其他机构共同发布了报告,该研究所的尼克·巴克斯顿说,“如今我们又回到了政客筑起高墙来制造恐惧和分裂的时代。”

文章指出,1989年,美国政治思想家弗朗西斯·福山作出了关于“历史的终结”的著名推断。30年过去了,旧的世界秩序似乎陷入混乱,许多民粹主义领导人拒绝全球共同体的概念,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边境墙重新开始流行。

文章称,如今,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劳动力、商品与服务、思想、资本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交流,这让许多渴望重新凸显国家主权的人感到不安。

巴克斯顿认为,极右翼政客迎合了“我们可能会感到害怕的那一面,特别是在我们已经因为经济、社会或其他原因产生不安全感的情况下”。他说:“鉴于许多边境安全企业也在不断游说政府为越来越严苛的边境巡逻技术投入资金,如此一来,出现了一个日益军事化的壁垒森严的世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越是加强对我们所处的世界的防御,我们往往就会越发感到不安全。这就带来了不安全感和恐惧的恶性循环。”

(2019-11-01 17:38:00)

【延伸阅读】西媒文章:德国与美疏远而与中国走近

参考消息网10月17日报道 西班牙环球网站10月15日刊文称,美国当前对数十年来“跨大西洋关系”的动摇令德国尤感绝望。与此同时,中德持续加深的经济联系,为德国带来了新的曙光。

文章称,柏林既是华盛顿的盟友和北约的维护者,在经济上又依赖中国,如果西方国家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德国经济将更加依赖中国。面对美国的政治影响力和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德国的选择将关系到它的生存。

文章提到,柏林政府的“跨大西洋关系”是德国对外政策数十年来的特色。文章还提到,这种忠诚还与德美在意识形态上的联盟高度相符。

但文章认为,现在这个模式遭到了质疑。美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默克尔本人也在2017年承认,“我们可以以某种形式完全依赖其他国家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美国退出了这个模式,欧洲——也包括德国——成为当前这个主要角色奉行零和战略的多极世界的弃婴。

文章指出,特朗普是这场改变世界格局运动的重要推手。美国本着“美国优先”的原则抛弃欧盟,使其陷入困境。德国为此尤感绝望,因为它比欧洲其他大国更加习惯长久以来对美国的依附。不和事件多次上演,在默克尔访美时,特朗普曾在镜头前拒绝与默克尔握手,两国间的嫌隙初次显露。

文章列举称,最近几个月,两国政府在诸多问题上发生冲突,比如德国拒绝参加美国在霍尔木兹海峡开展的军事行动,美国政府多次威胁要对德国汽车加征关税。特朗普还在推特上责怪默克尔,称其防务支出不足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并对德俄合作的输气管道工程北流天然气管道二线项目表示不满。但早在2015年特朗普就曾公开蔑视默克尔,因其在难民危机期间保持德国边界开放,且为近100万难民提供庇护。

文章指出,两国互相不理解,不信任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国突然为德国带来了新的曙光。在特朗普做出对欧洲钢铝产品加征关税、退出《巴黎协定》和伊朗核协议这一系列备受争议的决定后,中国挺身而出捍卫自由贸易,协调国际行动以对抗气候危机,开启与德黑兰的外交之路。中国作为亚洲大国,其行为举措都十分成熟得体。

文章还表示,中德两国的关系绝不是政治投机主义。今年中国有望连续第四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方每年的进出口总额可达2000亿欧元。

文章称,专家估计,中德两国经济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一方面是因为两国互为供应商和市场,可以合作共赢,且两国的双边关系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背景下有着巨大潜力。另一方面也因为两国政府需要外部盟友以抵制贸易战,这对德国来说十分紧迫,因为德国经济已经严重面临衰退的风险。

文章还提到,德国政府还希望依靠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来实现5G网络在其境内的覆盖和应用,该项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普及、人工智能和数种工业流程规模数字化的关键。

当然,文章也指出,中德的贸易关系并非那么简单。文章援引德国媒体分析称,德国应该找到能够保证国家独立和生存的第三条途径。

(2019-10-17 14:11:12)

【延伸阅读】法媒文章:西方世界陷入价值观分歧

参考消息网10月25日报道 法国《费加罗报》10月20日发表题为《历史的报复》的文章,作者是尼古拉·巴韦雷。

文章称,全球经济正进入放缓阶段。其中的原因之一要到地缘政治政策中找寻。

文章指出,自1989年以来,经济占据西方领导人优先任务中的中心位置。他们被信贷经济增长创造的欢愉所鼓舞。然而,文章认为,与美国所谓的超级强权相通的美国的出格行径,以及带着历史终结和向武器说再见梦想的欧洲的天使主义一起,阻止了西方国家理解并适应21世纪的世界。

文章称,如今,政治和历史在报复。21世纪将仍置于全球化的标志之下。但是,由资本全球普及化和数字革命引领的一体化力量现在开始被政治机构和经济、文化、价值观体系的剧烈分歧所主导。现在是去全球化时刻,其标志是分裂,极端化,经济、社会、权力、文明模式之间的冲突。

文章认为,现在的混乱是多个历史周期同期终结的结果。如今,从未停止前进的历史在加速。

文章称,“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唯一的世界上,但它连通的是绕不过去的过去。”

文章指出,西方国家需要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经验,在21世纪重新站稳脚跟。

(2019-10-25 13:58:29)

【延伸阅读】美专家认为:西方在亚洲世纪遭遇信心危机

参考消息网8月15日报道 法国《回声报》网站8月13日发表题为《亚洲世纪》的文章,作者为美国纽约银行梅隆投资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沙米克·达尔。文章称,在未来几十年中,当下的地缘政治秩序将会彻底重新洗牌,而随着目前经济位居前列的国家相比新兴国家的步伐落后,人们将看到一场全球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

文章称,根据众多预测,11年之内,美国将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跌至第三。中国将成为第一,印度则会紧随其后。同样,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埃及也会超过一些发达经济体。目前的老牌经济强国中只有日本和德国还依然会在未来保住前十的位置。亚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30年可能占据全球份额的35%,这个比例在2018年是28%,在2010年还只有20%。

这其中有部分人口因素的作用。但除此之外,真实发生在人们面前的事实就是亚洲世纪的的确确正在到来。2005年,全球十大深水港口中只有三个在中国。大概10年后,全球十大深水港中国就占了七个,而亚太地区总共占九个。

陆上和空中交通运输也是同理。如今,人员进出最为密集的机场几乎全部位于亚洲。在企业方面,最近的变化是相当显著的。每年,《财富》杂志都会根据企业营业额评出世界500强企业。2008年,美国和欧洲企业主导这样的榜单,而中国只有3家企业位于前100名之中。10年之后,美欧的主导地位大幅下滑,欧洲百强企业从51个跌落到25个,而中国企业从3家提升到21家。

文章指出,这些变化的相关利害关系巨大。这必然带来的是全球消费和生产领域特别是原材料领域的重新配置。比如能源生产方面,201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服务方面也将同样如此。在最近30年间,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以及它们作为全球工厂的崛起让数百万人脱离贫困。人们将会看到这样的局面:像中国一样,一个国家将既是全球的工厂,也是消费者,还是服务的供给者。

而问题就出在这儿。文章称,正是地缘政治领域将成为中国崛起相关联的最为深刻的回响。在后危机的世界,背景音已经改变。这给了中国勇气,中国提供了与传统西方模式不同的替代选择。

文章最后称,在这个历史的精确时刻,西方正在遭遇集体性信心危机。美国对此心知肚明,而在长期贸易重新谈判上的努力也有部分这方面的原因。

(2019-08-15 14:28:38)

猜你喜欢
柏林墙德国文章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柏林墙今昔
德国弃煤的烦恼
柏林墙外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