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生态适宜性区划

2019-11-11 11:14熊士斌刘琰琰张玉芳上官昌贵
西南农业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旺苍县区划红心

金 垚,熊士斌,刘琰琰,张玉芳,上官昌贵

(1.四川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四川 成都 610072;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225;3.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

【研究意义】红心猕猴桃起源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北部山区,其果肉绿中带红,口感甘甜,营养价值高,再加工产品线丰富,市场认可度好[1]。因其与苍溪县毗邻,20世纪80年代已开始试种红心猕猴桃,现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户脱贫增收重要手段之一。旺苍县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与苍溪县差异较大,苍溪县以低山深丘为主,少量浅丘平坝夹杂其间,境内最高海拔1377 m;旺苍县则属典型山区县,海拔跨度大(387.4~2273.5 m),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特殊,随着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生态适宜性的空间差异化特征愈发明显,不少农户和企业因盲目引种扩种,导致成果个头小、口感差,蒙受巨额损失。而针对当地红心猕猴桃生态适宜性区划尚未见报道,难以满足当地政府、农业企业、种植合作社等对象日益增长的需求。【前人研究进展】前人针对猕猴桃种植生态适应性做了大量研究。张毅军等[2]针对眉县猕猴桃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并据此对防灾减灾举措进行研讨;夏恒等[3]基于气温、光照、湿度等条件对水城县猕猴桃气候适宜性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了气候适宜性定性结论;曾永美等[4]基于GIS技术开展重庆市万盛区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并得到可视化结果;陈玉龙[5]等结合ALOS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海拔、坡度、坡向、土壤等因素,得到六盘水市猕猴桃地理适宜性评价矢量图。在川内,叶丽君等[6]基于热量条件,分析得到都江堰市红阳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应性可视化结果。以上研究或基于某几种气候条件,或基于地形土壤条件开展猕猴桃生态适宜性分析,填补了当地猕猴桃区划空缺,对当地猕猴桃生产布局有较好指导作用,但统筹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条件的综合型红心猕猴桃生态适应性研究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趋利避害,合理规划布局,降低生产成本,引导旺苍县政府、农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科学规划种植红心猕猴桃,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本研究切入点】本文利用旺苍县及周边地区气候观测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气候、土壤、地形等多方面入手,建立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生态适宜性指标体系,采用综合区划方法开展生态适宜性精细化区划。【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旨在为其规划管理和布局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背景

旺苍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山地气候明显。地形上,旺苍县海拔跨度较大,地势北高南缓,腹部低平,北部群峰雄踞,南部崇山突兀,腹部丘坝相间,溪河交错,嘉陵江一级支流东河南北纵贯[7]。

1.2 资料来源

气候数据来自于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1971-2017年旺苍县及其周边共计24个气象观测站地面数据,包括日均气温、日均风速、日照时数、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20:00-20:00时降水量7项。土壤数据使用GIS的栅格数据,按照土壤类型分类对土壤类型数据栅格化,筛选出不同类型不同pH值土壤区域,数据来源于旺苍县土壤普查办公室出版书籍《旺苍土壤》[8]。地形数据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250 000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工具箱中计算工具提取坡度坡向分布栅格数据。

1.3 适宜性区划指标的建立

红心猕猴桃属多年生蔓生藤本果树,一般实生苗栽后5年至6年结果,嫁接苗栽后2~3年结果。其主要生长阶段分为萌芽期(3月初)、展叶期(3月底)、开花坐果期(4月中旬到5月中旬)、果实膨大期(5月下旬到8月)、成熟期(8月下旬)、营养积累期(采摘到11月底)、休眠期(12月到次年2月初),红心猕猴桃生长发育受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影响显著。

1.3.1 红心猕猴桃气候适宜性指标的确定 红心猕猴桃生长对气候生态条件的要求主要有:温度、降水、光照、风。为达到红心猕猴桃质优、高产目的,将旺苍县气候数据与猕猴桃气候适应性指标进行初步对比,发现风速与湿度影响不大,并筛选出全年累计降雨量、全年≥10 ℃积温、果实膨大期到成熟期(5-8月)日照时数、果实糖分转化期(7月下旬到8月中旬)平均气温4个指标作为区划指标。结合夏恒等、张丽芳等、池再香等[3,9-10]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旺苍县红心猕猴桃实地考察,将旺苍适宜红心猕猴桃生长的区划指标定为7月下旬到8月中旬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5 ℃,年降雨量大于等于1000 mm,5-8月日照时数大于等于600 mm,大于等于10 ℃积温大于等于5000 ℃(表1)。

1.3.2 红心猕猴桃土壤适宜性指标的确定 土壤是红心猕猴桃赖以生长基础,以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并且排水效果较好的砂质土壤为优。猕猴桃植株喜酸,通过对旺苍和周边市县实地调查,结合李百云等[11]针对陕西眉县猕猴桃开展的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将旺苍种植红心猕猴桃适宜pH 5.5~6.5。当pH 6.5~7.9时,即偏中性的土壤,生长较慢。当pH>于7.9时,易发生黄化病,不宜种植猕猴桃;当pH<5.5时,酸度过高,不适宜猕猴桃生长。因此,pH值区划指标以5.5~6.5之间为适宜区,6.5~7.9为次适宜区,大于7.9和小于5.5为不适宜区。

1.3.3 红心猕猴桃地形适宜性指标的确定 地形是影响作物种植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坡度、坡向、海拔3个因子。经过实际调查走访,发现红心猕猴桃适合种植在坡向为东南、东向,坡度在0~15°的缓坡,当坡度大于25°时,则易发水土流失,甚至山体滑坡,而东南向、东向日照时数较长,有利于春季萌芽期生长,避免了夏季午后太阳直射,造成萎蔫、果实灼伤等问题。红心猕猴桃纵向分布较广,海拔500~2000 m都有分布,以800~1800 m为宜,海拔过高温度较低,会影响植株在夏季的热量吸收,影响果实质量,海拔过低,昼夜温差较小,不利于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使果实质量下降。旺苍县地势北高南低,植株更适合种植在南部低海拔地区与北部高海地区过渡带的山坡上。由于猕猴桃喜东南向缓坡的特性,坡度指标定为0~15°为适宜区,>15°为不适宜区。坡向指标定为东向(67.5°~112.5°)、东南向(112.5°~157.5°)为适宜区、其他方向为不适宜区。

表1 旺苍县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

1.4 数据处理

为方便、直观得到精细化生态适宜性区划,本次研究选用指标分级法,并使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网格,结合小网格推算模型[12],最后使用模糊数学方法[13]得出区划结果。指标分级法[14]与聚类分析法[15]是当前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方法[16],本文利用GIS技术,通过指标分级法,将影响红心猕猴桃的气候指标、地形因素、土壤条件建立空间模型。因存在多种数据,所以使用模糊数学方法将各指标统一量化,结合各指标权重,再进行空间模型运算[17],最后根据综合指标分析结果进行精细化区划,得出区划图,使指标分级可视化。

1.4.1 气候区划指标推算模型 以旺苍县及周边地区观测资料为基础,构建各区划指标推算模型[18],见公式(1)。

X=f(i,j,z)+ε

(1)

式中,X是区划指标(平均气温、年降雨量、日照时数、≥10 ℃积温),i、j、z分别代表经度、纬度、海拔高度,ε为残差项,表示模型推算值和实际观测值之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组,建立推算模型[19],各区划指标小网格推算方程如表2所示。

使用GISMAP软件,以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250000DEM数据,建立0.5 km×0.5 km小网格栅格数据,在每个网格中心点生成点数据,利用GIS集合计算功能,在属性表中生成双精度坐标数据,利用小网格推算模型,代入i(经度),j(纬度),z(海拔高度)得到点数据区划指标,利用反权重距离插值方法得到网格分布,与处理后的DEM数据叠加,得到各个气候区划指标在旺苍县的分布。

1.4.2 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 将气象站点数据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结合,制作成属性表,导入GIS,生成点数据,利用工具箱对点数据进行插值计算,得出各个气候区划指标在空间上的分布。在气候指标空间分布基础上,集合土壤指标、地形指标分布图,结合模糊数学方法与各指标权重,建立红心猕猴桃区划模型。

由于区划指标分为气候、土壤、地形3类,7月下旬到8月中旬平均气温、年降雨量、5-8月日照时数、≥10 ℃积温、土壤pH值、坡向、坡度共7种,为整合这7种数据,得到猕猴桃精细化区划方案,使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隶属函数[20]并对所有区划指标数据类型进行经验性打分[21],确定各个指标隶属函数类型[20],如表3所示。

表2 旺苍县气候区划指标小网格推算模型

表3 区划指标函数类型

参考陕南猕猴桃适宜性评价及其区划研究[19],得到各指标权重:气候指标权重0.6(7月下旬到8月中旬平均气温0.15,年降水量0.15,日照时数0.15,年≥10 ℃积温/℃ 0.15),土壤指标权重0.2(土壤类型0.1,pH 0.1),地形指标权重0.2(坡向0.1,坡度0.1)。

得出区划模型:

(2)

其中,K表示区划模型得分,Xi表示区划指标,ai表示各区划指标所对应权重,j表示区划指标总个数。

1.4.3 精细化生态适宜性区划图 通过气候指标推算模型,计算各气候指标分布栅格数据,结合地形栅格数据和土壤栅格数据,通过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进行模型计算,得出旺苍县生态适宜性区划栅格数据,对这些数据分类,得到旺苍县精细化生态适宜性区划图[22]。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适宜性分析

2.1.1 单要素气候适宜性指标分析 (1)7月下旬到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如图1所示,按照区划指标,划分出气温低于20 ℃、20~25 ℃、大于25 ℃ 3类区域。低于20 ℃区域较少,主要分布在盐河乡、鼓城乡、大河乡、檬子乡。这些区域由于气温不足,影响红心猕猴桃果实糖分转化,果实口味不佳,不适合种植红心猕猴桃。大于25 ℃区域主要集中在旺苍县南部低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气温较高,有利于红心猕猴桃果实糖分转化,果实品质较高,这些区域是最适宜种植红心猕猴桃的。气温在20~25 ℃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旺苍县北部,南部东西向槽谷地区以外区域也有少量分布,由于海拔升高,气温有所下降,红心猕猴桃糖分转化效果不佳,定为次适宜种植区。

(2)年降水量。如图2所示,由于红心猕猴桃根系较浅,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对降水量要求较高,当年降水量小于1000 mm时,不适合红心猕猴桃生长,需进行灌溉,增加成本,因此年降水量小于1000 mm地区定为红心猕猴桃不适宜种植区,此类区域主要集中在旺苍县西南部,如白水镇、尚武阵、嘉川镇、东河镇等地区,而年降水量大于1000 mm地区为红心猕猴桃适宜种植区,除东西向槽谷地区的西侧、南部及北部部分地区,旺苍县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都是适宜的。

图1 1971-2017年旺苍7月下旬到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分布

(3)5-8月的日照时数。如图3所示,5-8月是红心猕猴桃的果实膨大期到成熟期,对日照需求很高,如果日照时数不足,会影响红心猕猴桃果实大小。

按照区划指标,划分出日照时数小于500、500~600 h、大于600 h三类区域。小于500 h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盐河乡、鼓城乡、大河乡,日照时数不足会导致红心猕猴桃果实较小,不适合种植。大于600 h区域主要分布在旺苍县东西向槽谷地区,南部化龙乡、木门镇、九龙乡等低海拔地区以及旺苍县北部部分低海拔区,这些地区日照充足适合猕猴桃生长,为适宜种植区。500~600 h区域主要分布在旺苍县北部海拔较高地区,这些区域能够满足红心猕猴桃对日照基本需求,定为猕猴桃种植次适宜区。

图2 1971-2017年旺苍县年平均降水量分布

(4)年≥10 ℃积温。如图4所示,积温是研究有机体发育速度与温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红心猕猴桃对积温需求为4500~6000 ℃/年,当积温小于4500 ℃/年时,不利于红心猕猴桃生长,因此图中蓝色区域,是红心猕猴桃种植不适宜区域。当积温大于5000 ℃/年时,红心猕猴桃生长速度最快,因此图中棕色区域为红心猕猴桃适宜种植区。黄色区域,即4500~5000 ℃/年区域,较适宜猕猴桃生长,划定为猕猴桃次适宜种植区。因此,猕猴桃积温最适宜种植区集中在南部低海拔地区,积温不适宜种植区在北部高纬度地区,次适宜种植区在最适宜种植区与不适宜种植区之间过渡带上。

图3 1971-2017年5-8月旺苍县日照时数分布

图4 1971-2017年旺苍县年≥10 ℃积温分布

2.1.2 气候适宜性综合分析 如图5所示,对4个权重相等的气候指标使用区划模型进行打分,按照红心猕猴桃生长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因为4个气候指标权重相等,且函数类型都为上戒型,将得分在0.95~1定为最适宜区,在此分段的区域都满足气候指标要求。而得分在0.8~0.95,基本满足红心猕猴桃生气候条件需求,但可能某些条件不能完全满足,产品品质不如适宜区好,故定为次适宜区,其他区域为不适宜区。从适宜性区划图来看,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区集中在旺苍县东南部,东西向槽谷东侧以及南部的化龙乡、木门镇、九龙乡等地区,旺苍县北部低海拔地区有少量分布。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旺苍县北部,在东西向槽谷西侧也有大面积分布,而次适宜区主要集中在适宜区与不适宜区之间,面积较少。

图5 旺苍县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

图6 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种植土壤适宜性分布

图7 旺苍县坡向分布

图8 旺苍县坡度分布

图9 旺苍县猕猴种植地形适宜性区划

2.2 土壤适宜性分析

如图6所示,北部偏东主要为中山鱼眼沙黄壤土区(pH 5.5~6.5),西北和中部为中山黄壤土区(pH4.5~5.5),东西向槽谷地区主要为低山中性紫色土区(pH 6.5~7.5),槽谷中的平坝地区主要为平坝灰粽潮田土区(pH 5.5~6.5),南部为中低山石灰性紫色土区(pH>7.9)。根据pH值区划指标可知5.5~6.5之间为适宜区,6.5~7.9为次适宜区,大于7.9为碱性不适宜区,小于5.5为酸性不适宜区。因此,旺苍县东北部鱼眼沙黄壤土区是红心猕猴桃种植适宜区,西北和中部黄壤土区是红心猕猴桃种植不适宜区,中性紫色土区集中的东西向槽谷地区,是红心猕猴桃种植次适宜区,槽谷中平坝灰粽潮田土区和南部的中低山石灰性(碱性)紫色土区是猕猴桃种植不适宜区。旺苍红心猕猴桃土壤种植适宜区集中在北部和槽谷地区。

图10 旺苍县猕猴桃生态适宜性区划

2.3 地形适宜性分析

2.3.1 单个地形适宜性指标分析 如图7所示,蓝色区域是东向(67.5°~112.5°)、东南向(112.5°~157.5°),朝向这两个方向的坡地日照时数较长,有利于红心猕猴桃春季萌芽期生长,也避免了夏日下午太阳直射造成日灼,是红心猕猴桃种植的适宜区,而其他方向坡地则为红心猕猴桃的种植不适宜区。总体来看旺苍县东、东南向坡地分布较为均匀。

如图8所示,由于红心猕猴桃根系较浅,适合种植在0°~15°的缓坡,并且缓坡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坡度为0°~15°的缓坡红心为猕猴桃的适宜种植区,坡度大于15°的地区为红心猕猴桃的不适宜种植区。旺苍县南部海拔较低,北部海拔较高,南部有一条东西向的槽谷,而0°~15°的坡地在旺苍县较少,主要集中在西南部槽谷,化龙乡、农建乡、木门镇等地区。

2.3.2 地形适宜性综合分析 如图9所示,适宜区为东南向缓坡,主要集中在旺苍县南部,东西向槽谷地区,农建乡、五权镇、化龙乡等地区也有分布。次适宜区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东西向槽谷西侧,而其他地区因为坡向和坡度条件都不满足,为红心猕猴桃种植的不适宜区。

2.4 生态适宜性分析

如图10所示,通过GIS重分类工具,将栅格数据分类为图中三类,统计得出各个类型的面积。参考陕南猕猴桃适宜性评价及区划研究[19],将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种植生态适宜性分为3个等级:适宜区(0.75~1)、次适宜区(0.6~0.75)、不适宜区(0~0.6)。适宜区域得分超过0.75,面积为208.53 km2,主要集中在旺苍县东北部檬子乡、英萃镇、正源乡斜线上,东西向槽谷地区的东侧,以及南部农建乡、化龙乡等地区。次适宜区域得分在0.6~7.5,面积为597.15 km2,主要集中在旺苍县南部,适宜区周围。其余区域得分小于0.6,是红心猕猴桃种植的不适宜区。

2.5 对比验证

通过对旺苍部分基层乡镇开展调研,走访农技人员和猕猴桃种植农户,实地查看红心猕猴桃种植环境,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因为山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产业发展相对较慢。旺苍红心猕猴桃产业是经县农业部门统一规划与指导,主要集中于东西向槽谷地区,各地区种植面积都是经过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后拟定的,对于验证生态适宜性区划很有参考价值(表4)。

其中黄洋镇、木门镇的结果与区划不一致,可能由于当地农业部门在规划需要统筹考虑到交通运输和其他产业发展等因素,如黄洋镇交通便利且煤炭资源丰富,镇内产业以采矿业为主,同时黄洋茶叶、核桃等产业也比较发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猕猴桃产业发展。

3 结 论

本文基于GIS技术,结合旺苍县及其周边站点1971-2017年的气象数据和旺苍县地形、土壤数据,利用红心猕猴桃生态适宜性区划指标结合各因子权重,建立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生态适宜性区划模型,通过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旺苍县受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县域内各区域,红心猕猴桃种植生态适宜性差异较大。

(2)从气温上看,旺苍县大部地区的气温条件能够满足红心猕猴桃生长发育需求,但北部盐河乡、鼓城乡、大河乡、檬子乡的部分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容易影响红心猕猴桃品质,不适合种植;气温条件匹配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旺苍县东西向槽谷地区和山区,以及北部西河、东河的河谷地区。旺苍县大部地区降水能够满足红心猕猴桃全生育期的需要,但白水镇、尚武镇、嘉川镇、东河镇、黄洋镇一线降水较少,对猕猴桃生长发育不利。日照是影响猕猴桃果实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盐河乡、鼓城乡、大河乡等少数地区日照明显不足,会影响果实口感,东西向槽谷地区以及化龙乡、木门镇、九龙乡等地日照充足,有利于果实糖分积累,提升品质。从积温条件上看,年均≥10 ℃积温分布以槽谷地区和南部低海拔地区积温最高,有利于红心猕猴桃的生长发育,北部大部分山区积温较低,为红心猕猴桃种植不适宜区域。综合各气象因素可以看出,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适宜区集中在旺苍县东南部和南部乡镇,北部河谷地区也有分布,不适宜区集中在旺苍县北部和东西向槽谷地区西侧,其余地区为次适宜区。

表4 旺苍县2017年规模性种植猕猴桃乡镇面积分布

(3)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种植土壤适宜性,东北部沙壤土pH 5.5~6.5,最适合红心猕猴桃生长发育,东西向槽谷地区大部土壤pH值7.5左右,属于次适宜地区,其他地区pH值过高或过低,属于不适宜区。

(4)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种植地形适宜性,主要考虑因素为坡度和坡向,东南向的缓坡最适宜红心猕猴桃生长发育,此类地形集中分布在旺苍县南部和东西向槽谷地区的农建乡、五权镇、化龙乡等地;次适宜区分布较广,集中在东西向槽谷地区西侧;其他地区为不适宜区。

(5)综合考虑气象、土壤、地形的影响后,得出旺苍县种植红心猕猴桃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位于旺苍县东北部东河河谷沿线(檬子乡、英萃镇、正源乡),东西向槽谷地区的东侧,以及南部农建乡、化龙乡等地区,而次适宜区面积较大,主要集中在旺苍县南部,适宜区周围。不适宜区主要位于旺苍县北大部分高海拔山区。

4 讨 论

(1)在以往生态适宜性区划或农业气候区划等研究中,研究区域越大(地区级或省级),气象观测站点越多,历史观测资料越详实,越适宜采用聚类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定量数理方法进行区划。与重叠法和指示法等定性研究方法相比,其区划成果精度更高,指导农业生产效果更好[15,23]。如乔丽等[24]采用聚类分析法,将陕西省划分为8个生态农业干旱相似区分析得到空间分布结果;高永刚等[25]利用WOFOST模型,采用动态聚类分析法,得到黑龙江省马铃薯9大区域气候生产力;李作为等[26]利用栅格划分法得到修文县猕猴桃生长适宜区划。四川受特殊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影响,各类气候要素时空分布不均特征明显,导致“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现象突出。如红心猕猴桃在川内经多年推广,仍分散分布在苍溪、旺苍、蒲江、都江堰、什邡等县(市)。开展县级、乡镇级精细化区划,符合这些地区农业企业、专合组织、种植大户等对象需求,对红心猕猴桃生产指导意义更好。县级和以下级别行政区,气象观测站点稀少,旺苍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域内和周边仅有24个自动气象站,采用聚类分析法易导致区划结果与实际偏离过大。指标分级法虽具有分级标准机械的缺点,但对县级分析对象已足够,且本研究通过查阅研究资料、走访当地农技人员与气象专家,对指标进行不断修订,提高精度,区划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后也验证了这一点。因此,在区划区域较小,数据资料来源有限时,结合当地实际选用指标和区划方法,有利于提高区划科学性和准确性。

(2)某种作物是否适合在某地种植,其实际影响因素众多,如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系、交通、人口、化肥、城镇化水平等,这些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屈振江等[27]结合最大熵(MaxEnt)模型针对中国主载猕猴桃品种开展气候适宜性区划,得出我国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区面积序列,其中陕西省仅列第七,但实际上,陕西是全国最大猕猴桃生产基地[28];莫建国等[29]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和模糊聚类法对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进行气候区划,得出贵州西南部大部地区为红心猕猴桃气候最适宜区,但实际上贵州红心猕猴桃种植集中在水城及周边区域,其面积远小于区划最适宜区;吴丹等[30]针对水城和苍溪猕猴桃种植区气候条件进行相似性分析,得出水城气候适宜性更好的结论,但实际上苍溪红心猕猴桃产量较水城更高。本文研究过程中发现,旺苍县东西向槽谷地区土质较好,土壤pH值适宜猕猴桃生长,地形平缓,有利于水土保持和人类活动,且高速公路在此区域规划建设,人口优势和交通优势反哺带动沿线乡镇猕猴桃产业迅速发展。本文从生态角度入手,选取气候、土壤、地形3种生态因素进行分析,最大限度考虑了客观自然条件的影响,且结合GIS技术,形成了可视化的区划图,相较于以往的猕猴桃适宜性区划研究考虑区划因素更为全面,分析结果更详细、直观,与实际情况吻合度高,能够为当地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业规划管理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很大,范泽孟等[31-33]针对气候变化的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资源、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指出区域性干旱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严重挑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旺苍受山区地形制约,灌溉条件有限,红心猕猴桃产量与品质对降水量响应敏感。下一步工作中,准备通过野外样方数据采集,利用手持GPS进行精确定位和数据采集,结合遥感手段作面积提取,开展红心猕猴桃生态适宜性区划时间演变分析,并进行更精确的结果验证。

猜你喜欢
旺苍县区划红心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南充市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
心心相印数独
旺苍县农业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北极地区潜艇破冰上浮风险评估建模与区划仿真
一颗“红心”,只为一个使命
旺苍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社区治理如何密织服务网——成都安公社区划了“五条线”
东西部协作助力旺苍县农业产业脱贫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