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发展情节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11 12:34王绍华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羊想象教学内容

王绍华

学校教育是一项有理念指向、有目标引领和有策略可循的系统性实践工程。“教无定法,确有章法”。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根据目标任务、综合学情和学科特点等因素,积极开展个性化课程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于永正老师创导的“发展情节法”是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本,通过扩散思维对情节加以发展,对学生开展集说写训练、发展思维想象能力、融思想教育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潜能。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拟就如何策略性的应用角度,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通过适当发展情节,揭示深刻内涵和基本要义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的故事情节上,再就是生活阅历浅陋,实际感悟能力欠佳,他们对于其中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义难以进行正确理解和有效把握。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而且必须通过对教学内容加以合理性的想象,引导学生在适当发展情节的基础上努力达成主动揭示内涵要义的良好效果,從而不断训练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能力。以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教学为例,笔者首先抓住文中“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茬儿”“狼不想再争辩了”这些语句,让小学生非常清楚“贪婪和凶残”才是狼的本性,它所说的话只不过是一种毫无道理的借口而已。然后不妨假设一下,狼所遇到的并非小羊而是老虎或者狮子等威猛强壮的角色,它还会如此地蛮横无理吗?学生一致认为“不可能”。“那么,你们认为狼的这种做法是什么呢?”经过思考、讨论和交流,最后的结论是“狼畏惧强大,欺凌弱小”。而这正是本则寓言的主要寓意和教育目的所在。

二、通过适当发展情节,体会教学内容和思想情感

语文学科有着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基本特征,其中人们引以为叹的“留白”(或布白),是汉语言文学中独有的艺术魅力,就是“芸芸众美”中的典型现象,为“观文者”留下了思维想象和个性感悟的空间。比如《草原》一文,以“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结尾,为人传递“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回味感。然而,如果单纯从字面上进行解释,学生则难以充分领略其中的意境。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音像和谐地演绎了如下画面:夕阳西下,主客双方相互惜别,人们握着手久久不愿松开;汽车慢慢地往前开,汉族客人挥手致意不忍离去,蒙古牧民则牵着马,唱着空旷优美的蒙语歌曲在挥泪送别。“视听盛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内容、触摸情感。

三、通过适当发展情节,努力深化理解和加强感悟

在小学语文基础教材中,同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往往以插图、作家卡片、统计表等形式呈现出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与连续性文本教学相比较,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写活动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2“想想说说”——“想象一下,第二幅图是什么情景,然后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讲给同学听。”学生只有根据第一、三、四幅图中的人和物及其表情活动阅读清楚,大体意思搞明白,然后再把它们间隔性地连贯起来理解和感悟,并且在合理化想象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整体阅读任务。

四、通过适当发展情节,努力体现层次和弘扬个性

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影响,在小学生群体之间客观存在着不可规避的个体差异性,这是开展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和客观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综合学情,努力开展有目标性、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活动,从而在层次性、个性化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比如,杨万里笔下的《宿新市徐公店》结尾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作者(或编者)针对“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原因没有具体说明,这必然会让“观文者”产生不同的理解。无论哪一种,都是基于想象思维和实际感悟下的一种合理性解释,我们都应当予以肯定、珍视和保护。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发展情节教学法”的策略性构建和合理化应用,既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并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等能力,而且能够从中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小羊想象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毛茸茸的小羊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小羊不吃菜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