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措施

2019-11-11 13:19王洪丽
科技资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应用型改革

王洪丽

摘  要: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一新型的高校办学模式给国内高校带来了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冲击,对于我国本科高校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其自身办学目标的特殊性,在课程考核方面不能依照传统的普通本科的模式,而是要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新的课程考核模式。该文拟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方面的问题作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高校  课程考核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109-02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们国家近几年来新成立的一种本科高校类型,在办学目标、教育方式、评价标准方面与传统的普通本科高校存在诸多不同。所谓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以應用型为办学特点与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办学目的的本科院校,其对社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院校所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课程考核合理与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传统普通本科院校存在诸多不同,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考核方面,应当建立起与自身发展特点与办学目标相契合的新的课程考核模式,即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

1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的基本概述

应用型本科高校历史是比较短的。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于高等教育问题,会议重点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其核心在于提振我国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位全国各个地方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随后一批新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多为近几年新建立的高校,因此在办学模式和教育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部分学校的课程考核模式主要依照传统的普通本科高校的课程考核模式所建立,与自身的培养目标与教育方式并契合,并不能达到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办学目的。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及时注意这一问题,调整学校现有的发展思路,并基于自身的办学目标与教育特点进行切合实际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对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得以在当今以传统的普通本科院校为主体的高校圈中立足,进而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2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的存在问题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的存在问题主要从课程考核模式不符合应用型教育的特点和课程考核模式不能真实体现教学的结果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2.1 课程考核模式不符合应用型教育的特点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其办学宗旨是为地方性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能够参与一线生产任务的、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技能素质、并且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因此,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加注重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历史比较短,其教师队伍的构成主要是普通本科院校的退休教师,以及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这些教师本身是长时间受传统本科教育影响的,因此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是采用传统的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而并不是契合应用型教育特征的教学方法。第二期在课程考试模式的建设方面,多参照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考核模式。这些课程考核模式与应用型教育的特点并不符合。因此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并不能提供太多的帮助,有时甚至会起到相反的结果。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更加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知识接受以及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因而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其课程考核模式大多是采用卷面考试以及写论文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与理解程度。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采用了这种课程考核模式之后,大多只能考察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而往往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这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程考核模式不符合应用型教育的特点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2.2 课程考核模式不能真实体现教学的结果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为关乎到社会发展的生产、服务、管理的工作第一线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其学生的培养以重视理论知识、重视应用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旨在培养一批批能够服务于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水平技能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报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考生,大多是在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赋或者喜爱实践的学生,因此在课程考核中,能否真实地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与实践水平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点。因为教学是包括教与学的教育活动,其内涵在于教学相长。如果现有的课程考核模式并不能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结果,那么自然而然地也就不能反馈给教师以真实的、正确的教学成果,那么就会影响到应用型业本科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考核模式中,卷面考试仍然是占据着重要比重的一个部分,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则比较小。此外,在现有的课程考核模式中,对于学生考核情况的评价通常是由授课教师来完成,评价的主体存在单一性的弊端。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授课教师会因个人的喜好来判定学生水平高低的情况出现,既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现有的课程考核模式并不能真实地体现教学的结果,这也是关乎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措施探讨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措施可以围绕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模式和建立评价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3.1 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模式

所谓的“职业能力”指的是相关人员完成相应工作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其主要包括某个特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特殊技能、专业能力。所以,对于以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关键。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学校在具体的课程考核中,建立起能够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考核机制。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期间需要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的管理多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职业能力包括多个方面。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不能仅仅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掌握作为全部的考核内容。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其能否掌握專业的知识技能是一个方面,而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否将其正确地应用到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因为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其办学目标在于为地方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毕业的方向是直接进入生产与管理一线的。因此,在制定课程考核模式时应当兼顾多个方面,既包括校内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也应该包括社会实践中能否具体操作的考核,即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针对于自己所开设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而在课程考核中应该采用阶段性的、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增强过程性考核的分值比重。同时要降低现有的课程考核模式中,最终考核成绩占较大比重的弊端,提高平时多次考核成绩的比重,从而能让学生在多次的考核中总结经验,循序渐进地掌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这样一来,既能够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斗志,又能够使其切实地掌握能够运用到工作一线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3.2 建立评价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

目前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考核中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授课教师评判学生成绩的模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采取这种课程考核的裁决方式是具有一定的弊端的。因为这种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评价主体比较单一,教师是授课、监考、判定成绩的唯一性主体,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会因个人的喜好来决定学生成绩的高低以及对于学生的态度的情况,并最终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弊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改革课程考核模式中,应该考虑建立起注重过程、评价多元的课程考核体系。在这种评价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中,评价主体不能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的授课教师,而应该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需要参加社会企业实习这一现实的客观情况,将其所实习单位的主管人员的评价纳入到课程考核中。因为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毕业生而言,其毕业之后的出路大多数是进入到企业一线工作,因此实习企业主管人员的评价对于判定学生水平的高低而言是极其具有参考价值的。一般而言,这些人员与学生个体的联系并不会掺杂太多的功利性,因而能够提高课程考核的公平性与科学性,也有助于对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行科学分类,选拔真正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水平与较高的社会实践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整体朝着平稳上升的态势发展,在这种经济形势之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升级,而对于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随着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迈进,一批新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把握这一大好时机,及时认识到现有的课程考核模式不符合自身发展的真实需求这一现实情况,采用合理的方式如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评价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通过正确地对现有的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使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革除自身发展的现实弊端,紧跟应用型教育领域的大潮,建立切合自身实际与时代需求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段滇宁,孔广欢,陈洪博.应用型地方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3):34-35.

[2] 崔哲洙,卢万合.高校课程形成性考核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1):147-148.

[3] 周冲.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52-153.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应用型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