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后学习开展现状及改革路径初探

2019-11-11 11:10董淑艳
考试周刊 2019年73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状改革

摘 要:初中数学课后学习改革路径要从设计实践任务、分层作业、信息合作活动为方向,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也享受到互动的积极氛围,保证课后的高效学习,并且产生更强的探究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后学习开展的现状,总结了初中数学课后学习改革诉求,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后学习改革方向及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后学习;现状;改革;路径

初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学生在校时间有限,所以课后就成了学生获得新能量的重要场所,优质的课后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后学习开展的现状,总结了初中数学课后学习改革诉求,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后学习改革方向及路径。

一、 初中数学课后学习开展现状

(一) 学习任务单一

初中数学课后学习活動的内容一直特别单一,主要表现就是学生在课后一直是以完成练习册、完成习题为主。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后也会做一些预习性的作业,观看微课等活动,但是本质还是没有改变,这种方式就是应试教育模式延伸到了家庭领域。

(二) 课后学习效率低

初中数学课后学习的效率一直特别低,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课后学习任务完成不了,总是出现偷懒的现象;第二,学生课后学习活动多数是借助“作业帮”“小猿搜题”等学习软件来帮助完成任务;第三,教师布置作业较多,但是却没有时间去全部批改,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无法全部掌握。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地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效率自然就下降了。

(三) 课后学习积极性差

初中数学课后学习的组织没有形成较好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练习、听讲、书写,这样的模式还是延续到课后,如此做法使得学生自然就产生厌烦情绪。另外,学生在课后完成学习活动,没有教师的直接指导;家长能力有限,指导会有偏差;同学之间也没有进行互动沟通、合作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课后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课后学习耗时费力,形同虚设。

二、 初中数学课后学习改革诉求

(一) 实践作业的诉求

通过对学生心理需求的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喜欢实践作业,2018年“中国好作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来自江苏、浙江、北京、天津、河南、山东、福建、四川、重庆、安徽、湖南、湖北、新疆等十多个外省市自治区的同学递交的近两千份作业,充分说明了学生喜欢多元化、多样化、实践类的作业。

(二) 难易调整的诉求

中学生数学学习会有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就使得难易调整更为困难。所以,初中生在数学课后学习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形成有难易调整的自主选择的作业体系。这种诉求也有数学理论的支持,因为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理论,学生应该从最近的知识体系来进行学习。在这一理论下,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结构,分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照顾学习好中差阶段的学生,这才是学生的最终诉求。

(三) 合作讨论的诉求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支持学生更多地讨论数学解题过程中的思路,表达数学思想,促进同伴互助,促进学生问题解决和培养合作能力。初中数学课后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合作学习”的课后延伸,这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应该成为一种必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是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学科目标的体现。总之,合作学习的运用,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 初中数学课后学习改革方向及路径

(一) 活动实践型任务的设计与对策

活动实践型任务的设计转变了课后学习的方式和内容,让初中生能够自己去探索、去讨论、去分析。这样的活动内容多数以综合实践的学习活动为主,可以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课题学习,体验数学内在联系。例如:教师以初中阶段的《三角形》学习的相关知识整理为主要任务课题,让学生整理所有学过的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内容,并且整理出自己分类处理的题型和相关的解题方式等,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几何图形的思路是怎样想到的;第二,三角形数学理论是怎样运用的;第三,比较与反思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相关思路。另外,很多游戏活动可以引入实践作业,例如:七年级的学生玩魔方,八年级的孩子玩数独,九年级的孩子玩的则是“九连环”。同时,教师要多组织网络作业活动,网络作业实施过程包括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检查、作业评价和反馈四个阶段。以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将移动学习环境下初中数学发展性作业设计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不断优化改进。

(二) 分层选择型作业的设计与对策

分层作业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后有缓步地提升。首先,教师要设计有选择性的作业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作业。例如:教学《整式的加减法》的作业设计上,教师就布置了不同层次的作业:(1)10y2+0.5y2。(2)去括号且合并含相同字母的项:3+(2x-y)-(y-x)=    。(3)先化简,再求值:(-x2+5+4x)+(5x-4+2x2),其中x=-2。(4)用式子表示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的两位数,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交换位置,计算所得数与原数的和。这个和能被11整除吗?(5)把(x+y)看成一个整体,对算式进行化简:3(x+y)2-7(x+y)+8(x+y)2+6(x+y)。为了避免学生偷懒选择过于简单的作业任务,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积分的形式来让一些题目较难的数学任务分值增加,让学生一方面乐于玩积分的活动,一方面积极选择能够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习题内容。上面的例子就是可以从一至五,分别设计积分值。另外,对于班级中一部分差生而言,当学习有了一定进步以后,再来选择层次比较高的作业,学生本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那种喜悦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

(三) 信息合作活动的设计与对策

初中数学课后学习活动的组织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合作内容,保证合作的方式更为多元化。例如:教师在QQ群上面公布合作学习任务“生活数学”,请同学们分析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诸如分析衣服销量就要考虑天气的问题;分析家庭电量的使用就要考虑冬夏空调的使用;分析家庭的开支就要考虑假日的多少,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这样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还需要利用互联网来搜索数学探索的方式方法等,使得信息技术延伸到了任务布置和任务完成、总结的全过程之中。总之,学习效率的培养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所以信息合作活动不应该哗众取宠,也要重视从学生的合作内容和学习效率出发来组织教学。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学生课后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要明确课后学习活动的问题所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学生课堂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主,为学生搭建课后学习的良好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后学习活动之中,形成终身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课后学习改革路径要以设计实践任务、分层作业、信息合作活动为方向,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也享受到互动的积极氛围,保证课后的高效学习,并且产生更强的探究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旭苗.开展互动教学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10).

[2]巫剑宁.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4).

[3]尹晨.例谈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互动教学[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6).

[4]杨君侠.创新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9(18).

作者简介:

董淑艳,吉林省通化市,吉林省通化县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现状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