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着男装现象对现代服饰的影响

2019-11-11 12:57吕梦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2期
关键词:唐代

吕梦莎

摘要:唐代妇女服饰丰富多彩,妆饰争奇斗艳,而女着男装这种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多见。唐代女着男装,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多元化、兼收并蓄和独特性,它也是今天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源泉。文章主要从唐代女子着男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该现象在现代服饰的应用与启示等方面分析这一现象。

关键词:唐代;女着男装;现代服饰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083-02

一、唐代女子着男衣的原因

1.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开明的政策。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包容,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经过魏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民族融合,唐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兼容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唐代跟之前的朝代不同,与周边民族交流频繁,不把境外民族视为“夷狄”,从而出现了“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的盛况。唐代奉行“布德施惠”、“抚九族以仁”、“平等待人”的开明民族政策,“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不复间华夷,兼收并蓄”。在此背景下,唐代不仅继承了传统汉文化的精华,还能大量吸收周边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形成如此的“盛唐气象”。

2.女权意识的觉醒。《礼记·内则》里讲到“男女不通衣裳”,女子若穿男衣,就是违背常理,不守妇道。在传统封建社会中,女子着男装大多是为反抗手段、迫于无奈或是隐瞒欺骗,比如花木兰穿男装替父从军、祝英台女扮男装上学堂等,而唐代的女子着男衣则不同,不再受儒家礼教对妇女的束缚,这种穿衣方式是普遍的、大众的。在唐代,女性能有自己的思想,能有自己的话语权,获得一样的尊重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3.尚武风气的存在。唐朝建立以前,唐高祖的女儿平阳公主,曾组建过一支“娘子军”,在唐朝建立后娘子军也就散了。人们觉得女子着戎装参军打仗,应当受到尊敬,也非常英姿飒爽,使得人们纷纷模仿,以着男装为风尚。由于唐代民族文化的融合,异族少数民族的率真、淳朴的草原气息带入中原,他们这种英勇好斗、不甘示弱的尚武风气也对唐代女性产生了影响。

4.佛教、道教的影响。封建的儒家思想一直是禁锢女性的精神枷锁,在唐代不打压任何一个宗教的发展下,佛、道教迅速地发展起来。

道教起源于中国,它一直专注于女性崇拜。有学者认为,《老子》主要反映的是女性主义优于男性权利,道教主张追求个人的自由。诗人李白受到道教的影响,喜任侠,放纵不羁,这种趋势,必然会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妇女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感染,促使女性坚定地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追求自我与情感的解放。道教所追求的,直接挑衅了传统的“男女不通衣裳”说法。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主张“众生平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否定传统封建意识形态的男尊女卑的。由佛教发展衍生出的禅宗,没有设立文字,不提倡对偶像的盲目崇拜,它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有佛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靠自己更改自己的地位。佛教的信仰主张使得妇女有勇气反对封建父权制度,对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冲击。

二、唐代女着男装的特征

1.唐代女着男装的款式结构特征。在唐初,女子就出现了着男装的例子,从长乐公主墓出土的胡服男装女骑俑可以作为证据。这些穿男装的侍女穿着各种各样的服饰,有的头扎幞头、穿着长袍、脚套长靴,完全模仿男人打扮;一些头上缠抹额、身着袍服、足踏鞋靴,显示出无拘无束的状态;还有的全身胡服装,头上戴胡帽、身上着胡服、脚上穿胡靴,完全就像一个胡人。

唐朝着男装的女子,在妆容和发型上会保持着女性时尚风格,身穿男式袍服,混搭部分女装。比如唐墓壁画中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穿法,能看见许多男式袍服下穿条纹裤及女式便鞋的男装侍女,在唐墓壁画中这样的形象还能举出好些例子来,由此可见当时的流行程度。

条纹裤是唐朝宫廷女子最喜爱穿的下裳,我们看长乐公主墓出土的裙装女骑俑,在她的裙角下就穿着条纹裤,其宽松、舒适,适宜活动,也是这些女孩子们最常穿的款式之一。在阎立本的《帝王步辇图》中,抬步辇的宫女,提高裙的长度,露出条纹裤,为了行走更加方便。

在盛唐时期,女着男装盛行,从宫中传播到民间,成为一般普通女性都可以穿的服饰。它的特征是头戴软角幞头,身穿圆领或折领袍衫,腰系革带,脚穿黑皮靴。男性服饰中在圆领袍内着半臂的特点也学了来,加在男式女装中。圆领袍的衣领、衣襟及袖口饰有花边,开叉也经过了全新装饰。

开元中期以后,因为唐人喜爱丰腴,女性所穿男装也随波逐流,廓形往大了加,趋势只增不减,使内衬里的半臂更明显,肩部变得更宽阔。从开元晚期到天宝结束,圆领长袍的长度慢慢在变长,直到脚面为止,建中年间至天祐年间的中晚唐时期,着男装的女性在腰间所佩戴的腰带,从原来的革做的变成布做的布带。

2.唐代女着男装的发型及妆容特征。唐初,所表现出的女性特点尚不甚显著,基本妆容清淡、衣饰朴素,难以辨别人物性别。但经过高宗、武后时期的演变,女性特点凸显,在盛唐时期达到顶峰,男装的侍女妆容艷丽,发型衣饰繁多精美,把女子的美艳动人都展现了出来。

在发型上,这些着男装的女性没有改变原来的女式发髻,不做改变,有梳于脑后的角状发髻,梳于头顶的丫髻、圆髻等。

三、唐代女着男装现象在现代服饰的应用与启示

1.现代服饰女着男装的现象。现代女性能够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纷纷投入工作岗位,女装的男性化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服装上性别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说到职业妇女就会想到典型的男服式样——西服。80年代改革开放,从外国引来了西式的服装,比如牛仔服、夹克、T恤衫等。这些服装特点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在不强调性别的情况下穿着它们。类似的服装款式还有宽松的毛衣和背心、马甲等,基本上看不出性别的界线。衣服除了不同大小的尺寸、不同颜色的图案,几乎分不出男装和女装。

女装男性化的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出现在裤子上,首先裤子是男装才有的,将裤子应用在女装上,其款式随着男装裤子的变化而变化。无论男裤还是女裤都基本采用同种款式,于是,女裤在裤腰部位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由侧面开口变成了正面开襟,这种极具男性生理特征的式样在女裤中的应用肯定是女装男性化的典型代表了。随后,出现各类款式的裤子,常见的有喇叭裤、直筒裤、萝卜裤等。

现代社会女着男装现象越来越普遍。在现代服饰中,女装在很大程度上跟男装拥有同样的资源,比如男裝面料和特征在女性服装中的应用,不得不提香奈儿女士,她将用于制作男装的斜纹软呢面料运用到女式套装上,以男性化的军服为设计灵感,使服装具有男性魅力和现代主义的风格,并将这种设计运用在高级定制女装中,向世界推广了女装男性化。

2.唐代女着男装现象对现代服饰的启示。唐代女着男装的现象充分体现了唐朝文化艺术的包容性、多样性。我们通过唐代壁画、文物等并结合文字记载,了解到唐代代表性的服装丰富多彩,除女着男装外,还有胡服、回鹘装、高腰掩乳装等,发型与妆容也名目繁多,能充分感受到当时人们审美风格的趣味性。在中国封建史中,唐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受到的约束较少,不仅在外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跟以往相比也有所提高。唐朝人们的浪漫心性以及恰到好处的主观能动性精神在开放的社会风气中产生。在对外交往密集、对内相对于宽松的情况之下,女着男装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多种文化相互交流摩擦出的火花。事实证明,只有植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突破传统文化的界限,赋予传统新的生命,才能让设计富有活力,既有民族特性,又体现当代性。

中国服饰离不开中国文化,由于唐代处于古今中外的民族文化大融合时期,使得唐代女装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唐朝女装改进和立异丰富了现代时尚设计的灵感。如今我们倡导传统文化,但是不要简略地在形式上仿照,不要用现代的材料和手工艺复制,而要深切思虑能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意义的内涵。这使我们对传统服饰改变,融入属于自己的新观念,让现代服饰艺术体现民族精神,用现代生活理念和时代的精神重现了古老灿烂的中国传统服饰艺术,并且抓住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民族灵魂,也要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唐代
论唐代诗词中“湘妃”意象的悲剧情感表达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永州八记》介词用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