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光照图教学中晨昏线的“八条”运用举隅

2019-11-11 11:10刘正祥
考试周刊 2019年73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提高运用

摘 要: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光照图中有关晨昏线的问题,提高学生解题速度,最终提高学生地理素养。本文通过对晨昏线在光照图中的运用,展开论述,列举并论述了笔者归纳总结的“八条”规律,逐一解析,使学生在解答相关问题时有章可循,提高做题效率,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光照图阅读地理能力与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最终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光照图;晨昏线;运用;解题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而晨昏线的教学又是重中之重。晨昏线的概念、判断、运用等知识,在解答光照图判定、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推断、太阳方位的判断、昼夜长短的计算、季节的判断、极昼极夜的判断等方面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理解了晨昏线的概念,又能够对晨昏线进行判断之后,接下来,就要掌握晨昏线在解答问题中的运用了。笔者就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关于晨昏线的运用,归纳出阅读光照图中,有关晨昏线的“八条”规律,在高三备战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运用较佳。

所谓晨昏线“八条”,就是把晨昏线的运用归纳为八条知识点,逐一解析学习,并对照光照图,联系实际去解答问题。为了方便学生记忆,笔者把这“八条”分别用两个字来描述它们分别是:平分、垂直、移动、交合、走向、夹角、互余。共十六个字。下面就这“八条”逐一解析,以飨读者。

第一、平分

晨昏线(圈)与赤道一样是过地心的大圆,和赤道相交,且有两个交点。也就是说赤道和晨昏线都可以平分地球,且互相平分,即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赤道也分别平分晨线与昏线。

由于晨昏线平分赤道,则赤道一年四季昼夜等长。赤道又分别平分晨线和昏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即平分点)则是晨线的中点,其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是6:00;而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即平分点)则是昏线的中点,其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時是18:00。另外,除去春、秋分日,其余时间,一条完整的晨线(或者昏线)斜跨经度180°,这样半条晨线(或者昏线)则斜跨经度90°。在解答问题中,学生只要理解了这些知识,就知道,晨线的中点的地方时是6:00,昏线的中点的地方时是18:00。可进行时间计算。由此,在光照图中,可推断出其他经线上的地方时,进而再推出每一条纬线和晨线(或者昏线)的交点的地方时,进行有关时间计算的问题的解答。同样,可以进一步推出每一条纬线上的日出日落时刻与昼夜长短。

具体在有关时间计算问题上,学生需要在掌握时差与经度差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推出每条经线上的地方时。而在日出日落时刻与昼夜长短的计算中,可以指导学生读图,先找出该条纬线与晨线或者昏线的交点,与晨线的交点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的交点地方时为日落时刻。然后,根据在同一条纬线上日出、日落地方时刻相同的规律,推出该纬线上任一点的日出、日落时刻,最后根据日出、日落时刻和光照图,推出该条纬线上的昼夜长短。当然,也可读出该条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进行解答。在解答相关问题中,如果给出了晨线或者昏线,一定要明确,它们的中点的地方时(6:00或者18:00),并且半条晨线(或者昏线)斜跨经度90°,根据这一知识点,可以推出其他经线的经度,在局部光照图中尤为重要,据此就可以推理出光照图全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把局部光照图放在全图中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并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第二、垂直

晨昏线(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在指导学生读光照图时,特别是指导学生绘制光照图时可以运用。绘制光照图时要提醒学生,太阳光线是平行的,在绘图中这些平行的光线一定要与晨昏线(圈)所在的平面垂直,否则就是错误的。

在绘制光照图时,学生明确了这一条后,就知道,只要图中有晨昏线(圈),则绘制太阳光线时,一定要画出和晨昏线(圈)所在平面相垂直的线段。同理,如果图中有太阳光线,要绘制晨昏线,也一定画出和太阳光线相垂直的晨线(或者昏线),不管是全图还是局部图,是侧视图、俯视图,还是侧俯视,太阳光线都必须与晨昏线(圈)所在平面垂直。通过这一条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感悟地理事象的地理实践能力。

第三、移动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如果把地球看做是静止的,则晨昏线(圈)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且每小时向西移动15°经度。在解答飞机或者卫星飞越晨线或昏线的次数,或者飞行器所经历的昼夜的次数,以及向东或向西航行,昼夜长短变化等问题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答题效率。讲述这一条时可以结合演示并举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坐在前进着的车上感觉车两侧的树木房屋往后移动,再比如超市阶梯式电梯的移动,同时要结合具体题型进行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并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第四、交合(即斜交与重合)

光照图中晨昏线(圈)只有在春、秋分日才与经线圈(地轴)重合,即“合”。其余时间均与经线圈斜交,即“交”。且晨昏线与经线圈交角(斜交时)最大时(23°26′)太阳直射点23°26′N或23°26′S上,为夏至或者冬至日。这里其实可以把晨昏线看成是摆动的,晨昏线的摆动幅度是46°52′,它的摆动引起同一纬线上昼弧和夜弧的增加和缩短,从而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的摆动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如果黄赤交角为零,则这一现象就消失了,地球上温带的四季变化以及极地地区的极昼极夜现象也会消失,每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也就不会发生变化了。这一条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们能够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知道由于地球斜着身子(黄赤交角的存在)绕太阳公转,从而造成了除赤道外的其他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变化,这样就理解了光照图中晨昏线与经线圈的斜交、重合的原因。

第五、走向(即晨昏线在光照图中的走向方向)

承接第五条“交合(即斜交与重合)”中的摆动,由于晨昏线的摆动,就使得晨昏线的走向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春、秋分日晨昏线的走向为南—北走向,因为晨昏线过南、北极点,南、北极点也就是晨线和昏线的交点。在北半球夏半年,晨线的走向为西北—东南方向,昏线的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反之;在北半球冬半年,晨线的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昏线的走向为西北—东南倒向,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反之。由此可在光照图中判断季节、昼夜长短等。根据晨线和昏线的走向亦可判定季节。当然,也可根据季节绘制出晨昏线的大致走向图。在实际做题中,如果给出一条线(晨昏线),当根据题干分析确定为晨线或者昏线后,看“线”的走向,就可判定此时的季节,进而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第六、夹角

晨昏线和6:00或18:00经线圈(或地轴)的夹角的度数为直射点的纬度(其度数与极昼极夜范围纬度互余)。春、秋分日,由于晨线和地方时6:00的经线重合,昏线和地方时18:00的经线重合,因此,晨昏线和经线圈的夹角为零度,而太阳此日直射赤道(0°的纬线)。夏至或者冬至日,晨昏线和6:00或18:00经线圈(或地轴)的夹角的度数就是回归线的度数(即23°26′),它与极圈的度数(66°34′)互余。这样,只要光照图中给出“夹角”,其实就是给出了直射点的纬度,据此,可以进行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也可进行季节判断,当然也可以知道此刻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在实际解题中要把“夹角”和“走向”结合起来,动态地分析和认识晨昏线,这样的综合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第七、互余

晨昏线最北端或者最南端的纬度(即晨昏线最高纬度,或者说极昼极夜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和为90°,即互余。这一条,是前一条的延续。晨昏线最北端或者最南端的纬度是在66°34′~90°之间不断变化的,二至日该纬度最低为南北极圈(66°34′),此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纬度为23°26′),它们互余。其他日期同理。这里要强调的是要从联系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光照图,一定要结合例题和习题进行练习,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八、切点

晨昏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时,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4:00或0:00,该切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而反之,晨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时,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其实这个“切点”就是晨线和昏线的交点。理解這一条,可指导学生在读光照图时,先找出这个“切点”,如果该切点上有极昼(即在极昼最大范围的边界),则该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肯定为24:00或0:00,这条经线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如果该切点上有极夜(即在极夜最大范围的边界),则该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肯定为12:00,这条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当然,也可反推,即知道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就可以推出这个切点是在极昼还是极夜边界上,如果是地方时为24:00或0:00的“切点”,则该点肯定有极昼(即在极昼最大范围的边界)。如果是地方时为12:00的“切点”,则该点肯定有极昼(即在极昼最大范围的边界)。这是晨昏线“八条”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一条,一定要综合前面几条,并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培养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在光照图问题解答中如果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以上八条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就会游刃有余,掌握这些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在解决相关棘手问题时有章可循,提高学生解答光照图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而光照图的阅读在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上,都很有帮助。当然,这四大核心素养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能割裂。我们在光照图教学中,特别是晨昏线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为主,但也要渗透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通过光照图中晨昏线的运用,不但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同时又增强他们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当然也要渗透人地协调观,树立学生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总之,通过晨昏线“八条”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既培养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又最终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刘正祥,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提高运用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