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对策研究

2019-11-11 02:44蔡锋
知识文库 2019年22期
关键词:薪资考研毕业生

蔡锋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能够缓解就业市场的压力,让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供需趋于平衡。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国内考研或者出国读研的比例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在行业的选择上倾向于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工作和收入都比较稳定的岗位,对薪资的要求越来越明确,求职的目标更加功利化。大学生就业存在观望心态严重、就业区域过于城市化、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缺乏统一等问题。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对策需要从国家就业政策的制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家长观念的转变等方面来进行。

价值观是一种思维或取向,指导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价值观对动机具有导向的作用,它能够反映人们的认知、需求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大学生的认知和需求状况,同时对就业动机有导向作用。就业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是一种主观评价,它反应了各种职业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好坏、高低、贵贱。201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830万,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能够缓解就业市场的压力,让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供需趋于平衡。

1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取向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眾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从精英教育时期的“包分配”到现在的双向选择、自主就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呈现越来越多的多元化,就业地域、薪资水平、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等等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是对奉献国家、回报社会等方面的考虑越来越薄弱,这也反应了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重要影响。认清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有助于发现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的给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就业价值观的方法。

1.1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后选择继续求学深造

是否继续求学深造,是许多大学毕业生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加37万,增幅达18.4%。考研大军中应届毕业生人数131万,比2017年增加18万;往届毕业生人数107万,比往年增加19万。往届毕业生增幅超过了应届毕业生,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有一条是 “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70%的被调查者选了这一条,无疑这是考研的主要动机。考生为了提升自身的相对价值,赢得高水平的就业竞争力,把考研作为一种手段。这一考研动机的选择,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本科毕业生也有一些不同,往届毕业生因为有过实际的就业和工作经历,他们对就业市场和就业竞争力的感受会更强,因此,往届生为提高就业竞争力而考研读研的动机表现会更加强烈。而这种动机也会影响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决定毕业后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的选择。从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很多应届生选择考研的动机确不是这么理智,有些同学因为跟风考研,有些同学为了暂时避免就业选择考研。

1.2 在行业的选择上倾向于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工作和收入都比较稳定的岗位

一些同学在大二大三就励志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在他们看来国家机关的岗位意味着社会地位、也意味着工作和收入的稳定。部分对专业比较感兴趣的同学,特别理工科的毕业生,他们想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也是想着去专业相关的科研单位或者高新技术企业。在同学们看来,这些单位解决户口问题,福利待遇好,生活有保障,工作压力也相对有限。大多数同学都有去国家机关、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的愿望,只有少部分的同学会主动选择小型的私人企业,自主创业更是少之又少。就业行业结构的失调,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带来巨大挑战,也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的重要因素。

1.3 对薪资的要求越来越明确

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在就业目标选择上普遍存在“三高”现象,即起点高,报酬高,职位高。起点高是要求工作环境好,又有发展前途;报酬高就是注重经济收入,追求生活水平高;职位高就是要求社会地位高,最好是国家各大部委、各大公司。“三高”之一就是对薪资的要求越来越高,相较于以前毕业生不好意思跟用人单位谈论薪资,现在大学生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时都会用各种方式明确询问用人单位的薪资水平或范围。不少学生在求职前就有明确的薪资要求,甚至明确低于自己的目标薪资范畴就不考虑。盲目追求高收入,只追求短期效应,那是因为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感受到就业市场的压力。以精英人才的薪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薪资水平,那是大学生盲目自信,自我定位不清晰的行为。

1.4 求职的目标更加功利化

从基层辅导员工作的实践经验来看,大学生找工作时鲜有考虑社会责任。每年大学生就业季,国家都会有相应的就业政策,2019年又补充了“三到一创”政策,鼓励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国家和产业需要的地方去,但是学生们对这些国家政策的态度非常冷漠。对基层或者乡镇就业,也少有问津。很多同学非专业对口不去,非个人兴趣不去,非“三高”不去。可以看出同学们更多考虑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对于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意识淡薄。很少有同学为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来选择就业,选择的标准都是为了自己,为了个人的发展。这种功利化带来的后果是就业市场的严重不平衡,发达地区人才竞争激烈,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匮乏;热门行业的就业门槛越来越高,而冷门行业不得不降低就业门槛,即便如此冷门行业招到的学生数量上也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2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高校就业季和就业市场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也不难理解。高校就业季会有不少单位到校园校招,总是发现那些位于一二线城市的单位求职学生人满为患,而位于三四线城市或者乡镇的企业门口罗雀,即使那些位于三四线城市的企业本身资质发展都还不错。一些办公室工作的岗位递交的简历堆得老高,而那些需要下基层到现场的岗位无人问津。西北老少边贫等国家急需人才的地区,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就业热情。

2.1 观望心态严重

观望心态反映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现状的方方面面。决定考研的同学有些不能一次成功,就会二战甚至三站,并且他们是待业在家或者待业在高校所在城市专职考研。这些学生对于步入社会没有太多的兴趣,而考研是他们为此找到的最好的理由。“先就业再择业”是很多就业指导老师对同学们灌输的观念,但是同学们对此似乎无动于衷。很多同学觉得没有合适的工作,那就先待业一段时间,或者说观望一段时间。考国家机关或者政府事业单位的同学,也有二战和多战的。总之,在有些同学看来,就业不着急,实在不行,父母也可以继续养他们。用他们的话来说,父母养了那么多年,也不在乎这一两年。

2.2 就业区域过于城市化

因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国家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好、交通便利,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也比较发达。这些地区即使住房、生活等成本比较高,因为其优越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还是让大学生们趋之若鹜。近年来,因为房价的高涨,一线城市户籍政策的落实,逐渐有大学生毕业返回家乡三四线城市就业,但是这种趋势还不是很明显,大学生依然是大城市外来人口的主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即使是本省读书,本省就业,学生也会选择省会城市工作,而不会选择回到家乡所在的三四线城市。

2.3 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失衡

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国家的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年轻人投身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而事实是大学生中即使是那些比较优秀的同学,也很少在择业时将社会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如果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能够为国家建设奉献微薄之力,他们也很乐意。但是要响应国家“三到一创”政策,到基层、到中小微企业、到国家和产业需要的地方去,极少有学生能做到。从大学生就业要求起点高,报酬高,职位高来看,他们过于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社会价值的实现则变成可遇不可求。

3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对策

前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和就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就是为了更好的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就业价值观。我们需要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让他们能够理性的对待自己的就业问题,认清自身的价值,在兼顾国家社会责任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根源上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让就业市场趋于平衡。

3.1 国家就业政策是指挥棒

国家就业政策无论是“三支一扶”还是“三到一创”,都在鼓励高校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到国家和产业最需要的地方去。201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再创新高,国家对“稳就业”高度重视。但是实际落实就业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能积极响应以上国家就业政策的同学少之又少,除了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问题,政策本身对同学们的吸引还不够,政策落实的可行性也有待在实践中检验。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例如场地的缺乏、资金的扶持缺少、社会保障等配套的政策还不完善、创业过程的咨询指导不够等等。还有一些政策鼓励的就业选择,例如参军入伍、到国际组织任职等等,落实的过程中也存在后续发展道路局限等问题。就业政策的制订也需要贴近现实,要跟他们实际遇到的问题密切相关,要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调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全面引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学校在就业工作中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保证高校毕业生能顺利、及时、充分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丰收。”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由高校辅导员承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谈就业和在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都会教学生就业技能例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工作中档案和户口的转接流程等等,对于就业政策的解读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并不是很常见,甚至很多高校默认忽略这两点。在辅导员看来,学生选择对自己发展有利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岗位,没有什么大的不妥;而要说服他们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个人发展,去纯粹的选择国家或者产业需要的地方,似乎有些不近人情。辅导员就业指导的策略也来自高校的主体导向和习得经验,高校学工处在对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考核时过度关注就业率,而就业结构的考核、 “三到一创”等国家政策响应程度就显得一带而过。

3.3 家长观念的转变会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带来重大影响

许多家长会觉得,子女找到一份稳定、高薪、社会地位高的工作,自己会特别有面子。因此,在学生刚步入大学甚至更早的时候,就会给自己的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上大学的目的就是毕业后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而好工作的标准就是:大城市、社会地位高、薪水高、稳定。家长的观念,给学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在家长灌输的就业价值观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喜好,忘记了自己的梦想,而考虑更多的是眼前的个人利益。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2019年有最新统计,中國的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阶段,而大部分家长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精英化教育的阶段,多年远离高校环境,使得他们的观念没有机会改变和进步。家长们要能够认识到,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这一转变也必然会使得大学生的身份从“社会精英”变成“普通劳动者”。认清这一角色转变,是认清当时就业形势的第一步。与其盲目自信,停滞观望,不如降低标准,再稳步前进。子女在家庭中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家庭的责任意识,也应当由父母从小灌输。独生子女带来的一些问题,使得部分大学生成为 “巨婴”,即使他们已经成年了毕业了,还跟婴儿一样,等着父母来养,做“啃老族”。这也造成他们在毕业后对就业的迫切程度降低,没有合适的就观望,没有合适的就逃避。在现实情况中,还有不少大学生把考研、出国作为找不想工作的挡箭牌,就业的意愿之弱可见一斑。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薪资考研毕业生
我的考研故事
高校给考研学生免费加鸡腿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考研侃点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