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坪山来历寻踪

2019-11-12 05:59庞国翔
红岩春秋 2019年5期
关键词:吏部尚书江津

■庞国翔

艾坪山地处重庆江津城南,与鼎山相连,是江津城背靠的惟一城郊之山。这里早前设过行政村,村因山名,叫艾坪村。艾坪山海拔不到500米,但登上山顶后,放眼而望,江津全城和奔流不息的呈“几”字状的长江,尽收眼底。这里还可鸟瞰西彭、德感、双福等远方城镇,遥望中梁等远山。

艾坪山在江津虽家喻户晓,但来历却鲜为人知。

有人误解,说此山因住有艾姓人家而得名艾坪山。也有人说,此山遍生艾草,故名艾坪山,其实不然。查《江津姓氏录》,艾坪山上无一艾氏人家。至于艾草,此山虽长,但并不算多。事实上,艾坪山的来历与一块墓碑有关。

清代乾隆本《江津县志》“卷二·冢墓”(三十五)载“艾尚书墓”词条,曰:“在县南二里鼎山后,名发明,仕至吏部尚书。弟发贞、发官。三墓俱在,碑残,时次莫考。”清代另外几本方志也有大同小异的记载。其意是,这里曾发现一块“艾尚书发明之墓”的残缺石碑,后又发现艾发贞、艾发官的残碑。由此得知,这里曾是朝廷重臣——吏部尚书艾发明的墓园,当地人便将此山叫做艾坪山。

笔者查考历代《江津县志》中的《职官志》,都没有查到江津出过吏部尚书艾发明的记载。难道名字是假的?不!这与明玉珍在重庆所建大夏国有关。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春,湖广随州农民起义军领袖明玉珍率领大军占据巴蜀地区后,定都重庆,建立大夏国。大夏朝廷置四川为八道,设州县官进行治理;同时广设学校开科取士,吸收知识阶层参与政权;又改革税制,免除徭役,严禁掠夺,一时颇受百姓拥戴。大夏国设有五府六卿,职官众多,而这些官吏大多是跟随明玉珍一起拼打天下的文臣武将。

江津地处大夏国国都近郊,当然成了京畿之县。故《江津县志》曰:“明玉珍都渝郡,勋戚大臣多驻于津”,殁后葬于津地居多。其中,吏部尚书艾发明殁后葬于江津县城鼎山之后山,此后其弟艾发贞等也葬于此。由于艾氏不是江津土著,加上大夏国存在时间很短,所以其官职在方志上无所有记。

1932年,“白屋诗人”吴芳吉写下《几水歌》(五首),历数并赞美了江津城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第二首便是写的“艾坪山”: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情。

大西门外路,常忆艾卿坪。

树树枝枝香桔子,村村舍舍涌滩声。

风光四季明,归兴一舟轻。

众所周知,卿为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卿相等。诗中,吴芳吉将艾坪山写成“艾卿坪”,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艾坪山森林茂密,乔木参天。抗日战争时期,江津抗日军民在此修筑防空高射炮台,还采伐了大量乔木,运到高牙、双龙等地修筑抗击日机轰炸的设施。至今,在艾坪山顶端一崖壁处,还有一个当时修筑的防空洞,挂牌重庆市抗战文物遗址。

猜你喜欢
吏部尚书江津
清季改革视阈下吏部官员群体的人事递嬗与结构变迁(1898—1911)
北魏四部尚书释疑*
谦虚
自大的马谡
爱哭的手工达人
习惯成自然
中华典故一壶酒——瓮间吏部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请领导吃饭
近水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