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中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心理影响评价

2019-11-12 01:45王虹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影响健康体检护理干预

王虹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中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心理影响评价。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接收的进行健康体检糖尿病患者(n=90)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45,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n=45,实施常规护理),对90例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临床指标(血脂、血糖)、依从性、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心理状态:实验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实验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实验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既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又可提高其临床体检及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健康体检;护理干预;糖尿病;心理影响;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8(b)-0087-02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因此,探索糖尿病患者的优质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无显著症状,部分患者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身体不适,部分患者在进行健康体检时经血糖、血脂等水平监测,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临床糖尿病多见2型糖尿病,且该疾病与肥胖、饮食、生活等均有一定关联,故若未及时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患者在健康体检中基于自身文化水平认知,导致其依从性差,故需配合进行护理干预,该次随机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90例糖尿病患者,在其健康体检中实施护理干预,对其实施后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接收的进行健康体检糖尿病患者(n=90)进行研究,分为两组(随机表),即每组样本数:45例。

实验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6~80(平均:63.0±17.0)岁;初中及其以下学历患者10例,高中学历患者24例,大专及其以上学历患者11例;体重(58.5±76.5 kg平均(67.5±8.5)kg;病程:1~6年平均(3.5±2.5)年。

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48~82岁,平均(65.0±16.5)岁;初中及其以下学历患者9例,高中学历患者16例,大专及其以上学历患者20例;体重:(58.5±76.5)kg,平均(67.5±8.5)kg;病程:1~8年平均(4.5±3.5)年。細致分析、对比两组(n=90)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相关人员审批,患者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实验组: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根据糖尿病特征详细讲解饮食、生活、运动等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了解到疾病控制的方法及定时、定量服用或注射药物对疾病控制的价值[1]。②饮食教育。告知患者科学饮食方案及搭配方法,纠正其原先错误的饮食、营养理念,根据患者自身体质、体重等制定针对性饮食量表,在保证机体康复原则上,达到辅助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③运动干预。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运动习惯、喜好、病情等对运动强度、运动、方法进行引导,并告知其运动强度指征,避免出现运动过量现象。④药物干预。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告知患者其使用药物的临床价值、药用价值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其配合程度和知识掌握程度,避免出现盲目治疗的现象,且须叮嘱患者按时进行血糖水平监测[2]。⑤心理干预。根据对患者心理状态、性格等的评估,针对其出现的不良心理及时进行合理、有效干预、疏导,采用心理调节、心理宣泄等方法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其不良情绪,并从多方面引导患者,协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对拒绝治疗患者护理人员需晓之以理,通过疾病产生、影响等知识的详细讲解,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3]。

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定时进行血糖水平监测,并根据医师制定的治疗计划、服药剂量进行常规治疗,叮嘱患者需定时、定量服用药物,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漏服现象。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评估  参考HAMD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评估,分值:50分,临评估得分与心理状态呈反比(即:得分越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

1.3.2  生活质量评估  参考SF-36量表评估,分值:100分,得分、生活质量呈正比。

1.3.3  临床指标评估  对患者血糖、血脂(即: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TC)进行评估[4]。

1.3.4  依从性评估  采用RE百分制量表评估,根据评分分为依从性高(分值:90~100分)、中(65~89分)、低(65分以下)3个等级。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心理状态、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进行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依从性)进行χ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实验组临床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依从性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实验组:心理状态(25.26±4.85)分、生活质量(92.52±3.62)分;对照组:心理状态(32.68±5.46)分、生活质量(81.54±4.06)分;两组对比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15 6,P=0.000 0;t2=13.541 0,P=0.000 0)。

3  討论

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且属于慢性疾病类型,其在临床治疗中需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目的。但患者在长期中依从性逐渐下降故在常规身体体检时需配合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

目前,护理干预主要从健康教育、心理、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认知程度,逐渐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可让患者了解到治疗、饮食控制等对控制疾病血糖水平的价值,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逐渐提高其配合程度。用药干预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定时、定量服用或注射药物,并定时进行血糖、尿糖等指标监测,避免血糖突发异常,诱发各类并发症[5]。饮食、运动干预通过调节患者饮食状态,运动强度,提高机体糖代谢组分利用率,改善临床血糖、血脂水平。该次研究中,实验组血脂4项、血糖1项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且依从性为97.87%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与肖可[6]相似性较高,肖可研究证实糖尿病健康体检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血脂、血糖指标有一定价值,这与该次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体检中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极高价值,且实施后患者血脂、血糖指标得到明显告诉,故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巩波.胰岛素强化治疗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2):195-196.

[2]  翁美文.安全干预策略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8):153-154.

[3]  黄娟兰.信息化平台在糖尿病患者体检积极性提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2):132-134,142.

[4]  杨波,刘小华,王晓红,等.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检验结果分析与健康行为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 24(15):136-138,151.

[5]  王金玉,古丽加玛丽·艾力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4):72-73.

[6]  肖可.糖尿病患者在健康体检科中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256-257.

(收稿日期:2019-05-17)

猜你喜欢
心理影响健康体检护理干预
浅谈主题酒店心理因素空间设计
浅谈焦虑对高考体育加试考生的心理影响及状态调节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