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种植技术措施及优化方式

2019-11-12 03:09汪小庆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

摘 要:水稻种植作为农业支柱型产业,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粮食保障与食品安全,同时,也是影响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当前阶段,农业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水稻选种、育苗、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逐步创新,基于区域水稻种植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技术革新形式,不仅是提升水稻产业整体种植效益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构建现代农业种植模式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田间管理;育种技术;诊断方案

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种植比率与产量较高,在粮食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为保证农业产业现代发展的稳定性、满足粮食供给需求,优化水稻的选种、育种、种植、施肥、防害等全过程的技术管理规划,已经成为现阶段是水稻种植户保证水稻种植与管理整体效益的重要路径与前提保障。

一、水稻选种及育苗阶段的技术控制

1.选择良种进行科学处理。在开展水稻种植的准备阶段,需要结合种植实际情况,如土壤条件、天气状况、水環境、种植规模等条件,对种子的类型、数量、品种、育苗方式等进行选择,选择优质的水稻种子。在具体的选种过程中,首先应该观察种子外观,选择饱和度在标准以上的种植;其次,应考虑种子的状态,将腐烂、不完整等种子剔除;第三,不同类型的种子需要的种植条件不同,应结合地方自然条件,挑选适应性较强的种子类型,对种子的抗病性能也需要进行调查、实验,确保准备阶段水稻品种选择的合理、科学。

在选种工作完成后,需要采取技术措施进行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是对选中的稻种再次进行筛选,并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晾晒处理,保证种子的实际含水量符合育苗标准,提升稻种对水分的吸收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日照处理,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提升种子的成活率;其次,达到晾晒时间标准后,应将种子置于水中,进行浸泡处理,增强种子细胞的活跃度。部分种子需要经由一定的化学处理,预防一定的病害,提升种子的营养活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在稻种上方覆盖干草,为下一步催芽做好准备。

2.育苗技术。稻种育苗首先要设置苗床,按照区域光照情况,分为东西、南北走向,在这里选择南北走向的苗床进行育苗,光照时间更稳定。在水稻幼苗的发育期间,植株的根系需要一定的生长空间,因此,需要合理规划苗床之间的距离,按照根系发展状况设定标准。与此同时,在外界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苗床需要覆盖薄膜,避免外界温度、水含量、光照等对植物成长状态的影响,维持苗床内部适宜的温度,为稻苗出芽率与成活率的提升提供有利的环境。此外,为确保苗床内部幼苗含水量符合种植标准,应合理设置排水沟,及时将多余的水排除出去。3、播种技术。在进行播种工作前,应对近期的天气状况进行关注,选择适宜的天气,开展工作。对播种的数量、速度、间距进行控制,保证植物密度合理,平衡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播种过程中,需要对后期的成长状况进行预估,保证植株能够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如果发现病株、坏株,应及时进行清除、补苗、追肥等处理。

二、优化水稻种植全过程技术控制的有效对策

结合不同种植阶段水稻种植的植株成长情况,选择符合种植情况的管理技术,是保证种植效益的关键所在。在优化方案的制定与选择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科学设置叶龄观测点。叶龄监控属于水稻种植常见的控制技术之一,对叶龄技术进行优化,可以通过对植株叶片的生长状况的观察,及时调整田间管理方案,进一步提升整体种植产量。具体来讲,应该在田间设立合理的观测点,对水稻生长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观测,如果发现病株、生长不良、坏株等问题,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种植人员在进行观测点设置时,应保证全面覆盖、间距合理,同时,可以适当融合现代监控、传感、3s技术等,对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全面、动态检测,对异常植株、新叶等进行标记,汇总成跟踪观察记录,为后期种植管理提供参考。

2.观察植株异常表现,提升诊断、防治方案的针对性。病虫害作为影响水稻成长状况、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是优化田间种植与管理技术的关键内容。为此,种植技术人员为确保水稻出产率,应在创新融合现代种植与管理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病虫害诊断、预防、控制等专业能力。具体来讲,技术人员应在全面掌握田间植株生长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影响植株生长关联因素统计表,对处于异常生长状况的植株进行外在表现、关联因素分析,与相应的病虫害发生原因、表现等进行横向对比,确定异常原因后,选择专业性的防治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影响范围,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

3.控肥与控害环节的技术优化

(1)控肥技术的把控。种植人员加强对控肥技术的投入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地选择肥料和用量,让肥料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提升水稻种植的效益。在种植的过程中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视情况而增加或者减少施肥量,这样即可以保证水稻作物的健康生长,又可以减少肥料的浪费。据有关资料显示:每生产500kg稻谷约需吸收8.5-12.5kg纯氮,4-6kg磷酸(p2O5),11-15.5kg氧化钾,比例一般为2:1:2。高产稻谷吸收钾的比重较低产稻谷吸收钾的比重高,需肥量一般粳稻大于籼稻,矮杆品种大于高杆品种,迟熟品种大于早熟品种。另外,在肥料的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底肥和蘖肥、穗肥之间的比例,中微量元素尤其是硅锌钙对水稻增产的作用。

(2)控病虫害的关键技术。在水稻生长中重点防治的常见病虫害有,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稻象甲、稻飞虱,中后期主要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选用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适时防治。这些病害每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是稻瘟病在个别年份造成严重减产,直接影响着水稻生产者的经济效益。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例,防治方法是“虫病结合”的方式,将25%吡蚜·噻虫嗪SC和30%毒氟磷WP结合使用。不同的虫害表现、病害类型,采用的具体措施也有所差别,技术人员应在早期予以防治,以提高水稻对病毒的抗病性,以减少水稻感染病毒的机率和抑制病毒在水稻体内的增殖。

三、结语

通过技术优化,对水稻种植的全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的监管,是农业产业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发展的有效举措,在提升种植户经济效益、推广现代农业建设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为此,应加强水稻种植的关键技术指导,结合区域气候、地质、水环境等自然条件,选择实效性较强的种植方案,合理引进现代种植、管理技术,提升水稻出产率,为粮食市场供需结构的稳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威,王长荣.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分析[J].新农业,2018(11).

[2]李为,关颂娜.黑龙江地区寒地水稻种植技术因素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7(22).

[3]谢光.水稻大田的肥水管理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J].农技服务,2017(5).

作者简介:汪小庆(1977-)男,汉族,安徽皖潜山人,潜山市源潭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栽培技术。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
无花果田间管理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青贮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抢种暮春
冬小麦冬前及冬季田间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