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探究阅读

2019-11-12 07:16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梁实秋启迪情怀

回归文本,赏文品人悟情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深刻简明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类回忆性散文,作者撷取印象最深刻的演讲片段记叙,兼具情趣谐趣而又不失理趣。

整个演讲分三次讲完,梁任公共引用了一百多则韵文,但作者只选记了其中三则。

1.《箜篌引》

《箜篌引》叙述了一名白发狂夫不顾劝阻堕河而亡的故事。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梁任公在讲这则韵文时,能活画出一出悲剧,也许是因为他由此想到了自己为复兴中国的理想奔走呼号万死不顾的经历,面对处于水深火热的国家自己却无力改变,这是个人的悲痛,更是民族的悲剧。

2.《桃花扇》

文中引用的是左良玉哭崇祯那一段。先生“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或许是因为他由崇祯帝想到了光绪帝。光绪帝的“变法图强”在慈禧发动政变后化为泡影,而先生正是追随光绪帝变法维新的积极分子之一,他怎能不悲从中来呢?先生悲的不仅是崇祯,更是自己追随的光绪帝,是国家的兴亡,他的悲痛源自满腔的爱国热情。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当讲到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两句时,“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也许是因为想起了自己参与的护国之役、讨袁大捷的狂喜。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让他张口大笑,他的喜极而泣其实就是其炽热的爱国情怀的自然流露。

剖析梁任公引用的三则韵文,我们不难看出,先生的一悲一喜、一哭一笑,都与社稷苍生分不开。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这种情感如果只能停留在小我世界,那么先生的讲演也无异于过去的显宦人物,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先生的演讲能让“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更能让见多识广的梁实秋在二十余年后仍能清晰地忆起,这都与先生演讲中渗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分不开,只有这种大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才能历经大浪淘沙般的洗练,在历史长河中永葆青春。

文章最后一段用“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对先生作评价收束全文,并以一个强有力的反问句将对先生的推崇之情表达到极致。

解读作品必须紧扣文本,本文叙述主体是演讲,就必须回归到演讲本身,去了解梁任公的治学特点、演讲风格和爱国情怀,领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学会汲取梁

实秋散文中的精神营养

梁实秋散文艺术方面具有独特风格——简约,丰盈,幽默,典雅。我们要善于从他的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

一、把“简单”作为散文的最高理想,追求简洁之美

梁实秋推崇作文的“简短”。他多次强调:“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千余字活现出梁任公的学者风采和独特个性。这对于文学领域中一味强调词藻华丽随意堆砌的浮夸风是一种无声的批评。行文如做人,我们在梁实秋的作品中,如能浸染“大美至简”的道理,将为自己养成大格局大气魄奠定基础。

二、把“节制”作为散文的重要标准,追求理性之美

梁实秋深受儒家“以理性制人欲”和白壁德“以自我克制”为特征的新人文主义的影响,他认为“文学的力量,不在于开阔,而在于集中;不在于放纵,而在于节制。”而他的“节制”,表现在文学内容上,“就是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性节制想象”。如他的《槐园梦忆》一文,细细回忆了他与亡妻程季椒共同生活的诸多往事,即使内心悲痛欲绝,文章也不同于一般的挽悼散文的悲戚无余,他的情感始终被理智驾驭着,蕴藉舒适,启人深思。文风折射出人的心境,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学会节制,并非只是一种文学理念,更是人们亟需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把“爱国”作为文学的灵魂基因,追求情怀之美

梁实秋在散文里用了大篇幅来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民族传统文化。如他的《雅舍谈吃》系列文章,写《火腿》中对金华火腿的思有余香,得到真品后以爪尖赠人的率真情意;更有意思的是在《狗肉》中有这么一段:“西方人以为狗乃人类最好的朋友,一听说中国人吃狗肉,便立刻汗毛倒竖,斥中国人为野蛮,其实中国人祭宗庙,奉‘羹献的时候,西方人尚在茹毛饮血。羹献即是犬牲。”他这一维护民族尊严的有力讽刺,读者为之开怀!这些作品不但闪烁着祖国饮食文化的奇光异彩,也印证着其对祖国故土和历史文化无限热爱和眷恋的赤子情意。

品读梁实秋的作品,就像与一位儒雅大气的智者促膝谈心。在他隽永雅致的文字里,我们能找到抵达人心的精神力量。在他澄澈的赤子之心的指引下,我们在人生之路上也将少一分迷失。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他还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并且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   )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   。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   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   ,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翻云覆雨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东张西望

B.叱咤风云    迥然不群

精明能干    左右顾盼

C.翻云覆雨    迥然不群

精明能干    东张西望

D.叱咤风云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左右顾盼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因为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所以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

B.他的讲演是提前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

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

D.他的讲演不僅是提前写好的,而且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他不仅是戊戌政变的主角,还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更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B.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C.倒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也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实在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D.一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二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三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梁实秋启迪情怀
智珠2则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北平的零食小贩
半路夫妻情也深
梁实秋守规矩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不怕得罪人的梁实秋
自然的启迪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