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江苏地方高校服务化工行业发展的探索

2019-11-12 04:21丁欣茹胡永红
科技资讯 2019年22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丁欣茹 胡永红

摘  要:在“263”“四个一批”等专项行动部署下,江苏化工行业开启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迎来了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时刻。该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实施的南工行动作为切入点,探索了地方高校如何利用自身学科优势、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多方位力量,更高效地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化工转型发展  南工行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a)-0248-02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江苏化工行业迎来了一次以创新绿色安全发展为主导,以实施区域协调江海联动发展为目标的行业“减化”“提质”“增效”的转型升级。江苏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力军,应主动对接产业需求,为政府解忧排难,为行业的转型升级输送更多的高端技术、创新产品和应用型人才。

南京工业大学地处江苏省会南京,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学校作为传统化工强校,一直与地区经济共呼吸,与化工产业同命运,在江苏化工、生物制药等行业内忧与外患不断升级背景下,学校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整合各方资源、成立了“服务江苏化工转型发展南工行动”(简称“南工行动”),为企业“把脉问诊”“开出药方”。

该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实施的南工行动作为切入点,探索了地方高校如何利用自身学科优势、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多方力量,更高效地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1  机遇挑战 相伴共生

江苏历来是化工产业大省,其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但存在整体对研发成果的消化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低端化、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环保问题突出、自主创新体系不完全、系统集成配套能力较差等问题,制约了江苏化工产业整体转型发展的步伐。为此,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了《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6〕128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江苏省“263”专项行动(《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苏发〔2016〕47号))和江苏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化工企业 “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6号)等系列红头文件。同时随着江苏盐城响水“3·21”事件发生,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简称《方案》),提出要从新发展理念角度出发重新历史、全面、辩证地看待化工产业。该《方案》提出,对于所有化工生产企业进行评估,不达标的立即整改,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或逾期整改不到位企业予以关闭。这意味着,未来全省化工行业面临重新洗牌、重新布局。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组合施压下,江苏化工企业发展瓶颈日渐凸显,生存问题日趋紧迫,急需产学研合作共同促进传统化工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亟待突破。江苏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更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为企业解忧排难,为行业添砖加瓦。但大量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存在服务效率低、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高校、政府三方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1],因此地方高校如何有效转化自身优势,通过创新机制体制效用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进一步加快江苏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进程,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根据江苏《实施意见》指示及“263”“四个一批”等专项行动部署,南京工业大学启动了南工行动,组建了一只从安全评价、决策咨询、产品技术服务、大型装备服务、人才平台服务到管理法务“一条龙”配套服务队伍,提出了“一事一方案”的服务方针,根据不同类型的厂区及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把脉”,开出“药方”,做到“一事一方案,一家一药方”的对口服务。

2  顶层设计 目标引领

南工行动实施顶层设计,打破学校原有的学科分类及部门之间区分,根据任务类型成立了包括决策咨询服务行、产品技术服务行、环保安全服务行、装备信息服务行、人才平台服务行及管理法务服务行在内的6大行动小组。这6大行动小组不仅覆盖了技术、产品、成套装备、环保安全等技术类领域,同时提供决策咨询、人才输送及法律咨询在内多项软服务。

以目标为引领,建立了“个十百千万亿”行动目标:计划召开一场推进大会、走进10个化工园区、服务百家化工企业、提供数千人次人才服务、减少千万吨级“三废”排放及最终取得百亿元级经济效益,组织各行动小组围绕目标开展具体工作。

3  机制创新  打通链条

在我国科研体系中,高校占据着重要地位[2]。据统计,全国共有113所高等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85项,占通用项目总数项的82.6%。其中,有76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为147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65.6%,这充分说明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3]。但由于高校体系内绩效评价重点及教师精力受限等问题,高校科研成果往往难以与市场紧密衔接。

南京工业大学大胆尝试,根据南工行动具体任务及目标,修订了《服务江苏化工转型发展南工行动考核绩效评定方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激发各行动小组的动力。《考核办法》以目标完成度、典型性、工程难度、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等维度为核心进行评比,达到以评促交流、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目的。针对科研人员精力受限问题,学校通过整合校内外创新平台和资源,协同政府、高校、园区及企业相关部门,开展入园区、进企业、办路演等活动,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打通链条。

4  脚踏实地  稳步推进

南工行动帮助江苏化工企业、园区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多个安全环保指标优于地方标准,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化工转型开出“绿色处方”。截至2018年底,南工行动已承担各企事业委托项目840余项,覆盖化工、材料、医药、机械等领域,总经费达到1.84亿元,新增校企研发中心10个,为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海门市临江化工园、泰兴经济开发区等十余个园区及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服务,实现了“个十百千万亿”目标。

南工行动与江苏省化工转型发展要求高度契合,为江苏化工行业迈向中高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企业、园区和政府认可。2018年,《江苏教育工作简报》以《南京工业大学实施服务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江苏行动取得丰硕成果》为题,全面介绍了行动内容、思路举措和工作成效,得到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领导就此做出了重要批示。《中国化工报》《江苏科技报》和《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专项行动的突出成效和典型案例予以充分关注与肯定。

南工行動助力江苏省化工行业迈向中高端、增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彰显了南工化工学科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特色,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江苏地方高校服务化工行业发展的新探索。

参考文献

[1] 方刚,顾莉莉.基于SECI拓展模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转化行为研究[J].软科学,2019(6):24-36.

[2] 姚荣.从政策思维走向法治思维: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J].重庆高教研究,2019(3):49-60.

[3] 周静,姚彤.从国家奖看高校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贡献[J].中国高等教育,2009(Z2):71-72.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运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银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劳动关系探讨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