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翅膀

2019-11-12 11:58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世故盲人梦想

行走的刺猬

这是一部讲述盲人孩子的电影,在没看影片之前,单是看这几个字的概括,也许我们都会猜测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可看过之后我想说,这是一部会感动你的电影。影片用一种特别的手法将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理解不同世界的不同人。

对于健全的人来说,我们一直是用眼睛来生活的。可当我们的世界失去光明只有无尽的黑暗时,那又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影片讲述的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我们无法猜测的陌生世界里的一群孩子的故事。

一场意外让影片中的主人公米可失去本拥有的光明,突然面临永无止境的黑暗,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残忍而又绝望的,但是对于拥有特别天分的米可来说,他很快就发现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用耳朵来倾听生活,发现黑暗世界的光明与乐趣。

我们看到一种色彩,只需要用眼睛观赏便可以,而对于那些用耳朵和手倾听和触摸色彩的孩子来说,又是怎样感受的呢?

米可给一个天生就失明的孩子描述颜色时说道:“蓝色,就像是骑脚踏车时风吹在你脸上的感觉或是像海;棕色,像这树干,很粗糙;红色,像火一样,像是太阳下山的天空。”这也许就是影片另一个译名《红色天空》的由来,我们总是习惯说蓝天白云,却忘记了天空也可以是红色的。也许是我们太过于依赖自己的眼睛,就忘了用心和想象力去感受日常的一切,就像唐老师对米可说过的话:“我也能看见,可这是远远不够的。当你看到一朵花时,你不想去闻闻它的味道吗?下雪时,你不想走在上面吗?你不想捧着雪,感受它在你手中融化吗?你有五种感官,为什么只用一种?”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多少健康的人,却像盲人一样活着,他们的眼睛看不到光明,看不到美好,看不到梦想,也看不到自己的内心。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眼盲的确是一种残疾,可实际上,比眼盲更严重的残疾是心盲。

米可问在炼钢厂做接线员的盲人大哥:“每天身边都有可怕的大火在烧个不停,不害怕吗?”盲人大哥回答说:“反正我看不到,可以凭空想象。想象它很高很宽,颜色鲜艳,像是专门制作饼干的面包工厂。”虽然失明,但是他们的感情、想象力依然很丰富,甚至比正常人还要乐观豁达。当我们面对害怕的东西时,闭上眼睛也许就不会那么害怕了,就像我们对某件事情心里既定的主观看法,往往比事情本身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影片中的情感描绘得非常细腻,它用很细微的动作来传达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当父母把米可送到学校时,母亲告诉校长:“米可不吃青菜,晚上睡觉怕黑,要开小夜灯。”那个情节,让人感到心疼。当米可半夜醒来,一个人站在过道不停地开关灯时,修女问:“你在做什么?”他答:“灯泡坏了。”几个字把一种心酸表达得丰满又刻骨,将悲伤完美地流露出来。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每一个人都在为自由争取权利,小小的米可也在乏味、枯燥、古板的盲人学校里努力着。他成了这所盲人学校第一个说“不”的学生,第一个不愿做纺织工人和接线员的学生,第一个在失明后被激发出天赋开始追寻梦想的学生。在米可看来:“每个人都可以去戏院,即使是盲人。因为电影除了画面,还有声音和对话。”就凭他们夜晚偷偷跑去看电影时传达出的那种笑与快乐,谁能以为他们是不幸的孩子呢?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真实而又可爱。

当校长要开除米可,唐老师的相助没有结果时,唐老师坐在米可身边,对米可说:“你是个特别有天分的孩子,就算离开学校,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一刻,又让我想到,米可其实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唐老师这样像天使的老人。米可的朋友们在关键时刻的奔走,钢厂工人的游行,市长对校长的不满……这些其实都是天才在实现梦想的路上遇到的幸运。

海伦·凯勒曾发自内心深深地呼喊过:“残障固然不便,但绝非不幸啊!”当你拥有梦想的时候,伤口里也可以长出翅膀,它会带你飞向你所向往的天堂。

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与意大利音效师米可·曼卡西是长久以来的工作伙伴,在一次电影拍摄过程的闲聊中,米可聊到他在一所与世隔绝的学校长大,在20世纪70年代的意大利,失去视力就代表着失去一切希望,只能学习成为一名电话接线员或编织工,但学童为了获得校方对视障者的尊重与实践自我梦想的权利,不断地与学校进行抗争。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马上被这个故事所触动,希望可以将这个关于梦想与创造力,在坦然面对身体上的缺陷并建立起自我认同后,进而向社会既有体制抗争的美丽故事转化成电影。

该片的选角过程大约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剧组在意大利全国范围内进行筛选,发现一些充满天分的儿童——不仅表演自然,而且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充分显现出了对生命的热情与决心。从开始筹拍该片时,导演就希望电影里的部分演员由真实生活中的盲童担任演出,因为他们面对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障碍,他们就是电影当中的角色。在漫长的集体表演训练中,视障儿童学习如何在电影中演出,一般儿童则学习视障儿童的动作,小演员们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展现原创且独特的表演方式。

《听见天堂》是一部关乎梦想与勇气的影片,也是一部优秀的青少年影片。片中没有宏大的故事背景,没有放大的戏剧化的激烈冲突,有的只是一种看似偶然捕捉的原生态生活,是永恒不变的关于生命信仰、家庭自然的主题以及简洁、纯净却耐人寻味的结局。影片在听觉美感方面总能给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让观众感叹米可出众的天赋。影片不是哄小孩子的小把戏,也不是用敷衍塞责、有口无心的态度就能创作出来的,更不是給孩子们说大道理的宣传品,而是一种高深到需要灵魂介入的艺术作品。影片由瞎子摸人这个游戏开始,也由它作为结尾。这种宿命般的开头与结尾在宏大的交响乐中暗示着像米可一样的盲童终于冲破社会偏见的篱笆,再次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一、童真和世故

我们常说向往童真,保持童心,但有些人往往矫揉造作,惹来嘲笑和非议。为什么?因为这些人太过世故。世故,不是成熟,是过度现实。世故的人整天板着脸,毫无生机和活力,就像影片中的校长,小心维护着旧的体系,处处打压着新鲜事物。世故就是死亡的预演——以盲校校长为代表的旧世界,终于在工人运动中下台。

二、梦想和现实

梦想人人都有,但把梦想变成现实,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米可做到了,一台老式录音机成为他梦想成真的工具。因为有了梦想,失明的米可不觉得失落和自卑;因为要实现梦想,米可积极向上,终于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声音剪接师。反观盲校校长,他安于现状,不求革新,“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三、小孩和成人

成人们总以成人自居,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于孩子们,其实更多时候,孩子们才是成人们的老师。因为孩子们童真,他们想唱就唱,不假装去推让;想跳就跳,不害怕别人嘲笑。还因为孩子们心怀梦想,想做就做,想说就说,不担心破坏原有的制度和纪律。总之,他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真诚地对待自己和朋友。而那些标榜着成熟的成人们却总是思虑太多,畏畏缩缩,丧失了享受自由的主动权。

猜你喜欢
世故盲人梦想
知世故而不世故
自首的盲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
梦想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