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农业产业扶贫发展措施、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9-11-12 03:09王金辉何文燕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措施农业

王金辉 何文燕

摘 要:礼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坚持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作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创新“一扶一带”产业扶贫模式,对接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完善激励政策,强化资金扶持,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关键词:农业;产业扶贫;措施;对策

一、农业产业扶贫发展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落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县财政每年设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将土地出让金留县部分的20%专项用于产业扶贫,全力保障特色产业发展投入。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礼县产业扶贫领导小组,下设7个产业开发小组,确定了县级包抓领导、责任单位和实施单位,编制了专项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相应的扶持奖励办法和帮扶落实机制,建立了“一个产业、一名县级领导、一个领导小组、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产业包抓责任制,确保每个产业都能抓实见效。

2.完善工作思路,确定重点产业。立足贫困状况、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增收途径,提出了 “一扶一带”的产业扶贫模式,在现有产业规划布局基础上,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制定了《礼县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确定了经济林果、畜牧养殖、中蜂养殖、蚕豆、中药材、蔬菜、劳务移民等7个重点发展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多元富民产业,农业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村比例达到100%。

3.强化激励扶持,壮大特色产业。注重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制度激励作用,研究出台了《礼县“一扶一带”产业扶贫奖补暂行办法》,对重点发展的7个产业逐一确定了奖补类别、奖励标准、带贫方式、审核兑现等内容,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快速发展、取得实效。坚持以“一扶一带”产业扶贫机制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全力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全县累计流转土地39.27万亩,其中流转5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达到85个,累计发放土地流转奖补资金1984.44万元。

4.精准对接“一户一策”,加快到户产业落实。按照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重心转移到产业扶贫的重大决策部署,把省市要求和礼县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对接“一户一策”,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制定了《礼县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对到户产业项目扶持范围、带贫主体、扶持产业、扶持方式、实施步骤、监管机制、责任落实以及与“一扶一带”奖补政策的配套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通过发展到户产业,形成“以短平快为主,长短结合”的多元富民產业发展格局。

5.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持续扩大带贫效应。加大内引外联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带贫模式,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鑫晟源、春天药业、良源电商等本地企业发展规模、经营能力不断提升,成功引进了北京德青源、山东绿盟、山东湘鲁、青岛善扶、中国中药控股等外地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这些龙头企业的带贫作用,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6.坚持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强产业。礼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苹果、大黄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大黄质量安全示范区,被原农业部列为全国苹果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和全省唯一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县。“礼县苹果”荣获2017年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首次成功入围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百强榜单,走进央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节目。5家企业(合作社)取得首批有机转换认证证书,60万亩绿色食品产地区域通过大环评。多种特色农产品在不同节会上荣获多项殊荣,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加大。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礼县在农业产业扶贫开发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与发达地区及兄弟县(区)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礼县4个特困片区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立地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易发的“下四区”和高寒阴湿林缘区,受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限制,产业布局较难,培育基础参差不齐,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二是农村劳动力缺乏。礼县是劳务大县,每年有12万多人外出务工,农村在家劳动力多为老人或妇女,青壮年劳力缺乏,从事农业生产劳力不足;三是自然灾害频发。干旱、低温、雪冻、霜冻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礼县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影响了农业产业发展。四是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盈利水平低,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效果不明显,目前规范运营的合作社1031个,达到省市提出的合作社规范化运营三分之二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五是农业科技队伍结构不合理。基层科技人员不足、队伍老化、结构不合理,缺乏政法专业干部。近年来,由于基层改革和人员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县级农业技术部门受编制的影响,好多大中专毕业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分不进来,面临着技术人员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

三、对策和建议

产业扶贫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是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一是理清工作思路,靠实工作责任。当前,产业扶贫面临任务重、难度大,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产业扶贫发展上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指导,乡镇主抓落实,村组、农民合作社实施,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一把手责任制,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农业产业扶贫不断取得新进展。二是落实扶持政策,激活内生动力。落实《礼县“一扶一带”产业扶贫奖补暂行办法》,鼓励扶持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多种要素向4个特困片区聚集,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进行奖励,有效撬动大量民间资金投入农业,调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三是创新产业模式,建立带贫机制。立足资源禀赋,突出重点产业,大力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引进能够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和提供就业岗位的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跨区域合作带动机制。协调引导上四区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运行成熟规范的民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履行社会责任,与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开展跨地区的合资、合作与联合,形成一企带一村、一企带多村的合作带动机制。四是加快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鼓励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在贫困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对流转其它农户土地的贫困户和对流转贫困农户土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给予一定的补助。五是加大技能培训,培育职业农民。强化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按照产业、层次、岗位分类设置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田秀才”“土专家”。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措施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