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近30年的霜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2019-11-12 03:09郭丹王泽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

郭丹 王泽华

摘 要:霜是铜陵市秋冬及早春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分析1989-2017年铜陵市霜日数得出,近30年该市终霜日趋于提前、初霜日趋于推迟,且年有霜日减少、无霜日增多,且变化幅度明显。气象部门应不断提高气象监测能力,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为农户了解掌握地方气候规律、合理开展生产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关键词: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气候变化

霜是秋冬季节里近地表空气受到地面温度低于0℃的辐射冷却影响后,水汽凝华成白色冰晶附着在地面或物体上的一种天气现象,霜的观测是气象部门开展的地面气象观测内容之一。霜常常在夜间形成,日出后气温上升霜随之融化,但一些严寒天气或背阴面,霜也可终日存在。霜融化或升华过程中带走热量,会降低植物温度,损坏植物细胞最终造成冻害。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且雨量大、雨热同季,日照丰沛。秋冬季节受内蒙古高压控制,北方冷空气南下入侵,天气晴朗、寒冷且干燥,

春季南北气流交汇频繁,锋面进退不定,天气多变,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由此可见,铜陵市秋冬和春季气温偏低,气温变化较大,特别是在晴朗的严寒天气,夜间到清晨期间温度降到0℃以下,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就出现了霜。本文统计分析了铜陵市初、终霜日数及有霜日、无霜日发生特征,旨在为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铜陵市气象观测站1989-2017年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统计该市初霜日、 终霜日出现日期,计算出有霜日数及无霜日数,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元线性方程:y =ax+b,其中y为API指数值,b表示回归系数,x代表时间,a表示API指数变化倾向率(a×10为气候倾向率/10a),当a 值为正值时反映出趋势上升,为负值时则表示下降,a 值大小可表示出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以此分析铜陵市初、终霜日及无霜日数变化趋势,总结其变化特征,为提高气象预报水平及做好气象服务提供保障。

二、铜陵市霜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初、终霜日变化特征

分析1989-2017年铜陵市初霜日出现日期可知,初霜日出现在10月的有2个年份,11月有21年,出现在12月的有7个年份,初霜日最早出现在10月下旬(1991年10月29日),最晚出现在12月中旬(2016年12月15日),近30年铜陵市初霜日出现日期趋于推迟。对铜陵市终霜日出现日期分析可知,终霜日出现在2月的有6个年份,3月有20年,出现在4月的有3个年份,终霜日最早在2月上旬(2007年2月3日)结束,最晚4月中旬仍会出现(1992年4月16日),近30年铜陵市终霜日出现日期趋于提前。

分析近30年铜陵市初、终霜出现日期年代际变化特征(表1)可知,铜陵市在这30 年期间出现的两次10月发生初霜均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1992年以后初霜日已明显向后推迟,到2017年未出现10月发生初霜现象,而且 90年代还出现12月开始初霜(1995年和1999年);进入21世纪后,2001-2017年期间有5个年份延迟至12月,有11个年份初霜日期出现在11月中、下旬,近30年中铜陵市终霜日结束日期在4月的3个年份均处于90年代前期,自90年代中期开始,终霜日明显提前,均出现在3月及以前,其中这6年终霜日在2月的年份出现在1999-2017年期间。由此说明随着气温逐渐增高,积温增多,铜陵市初霜日出现日期也明显推迟,而终霜日结束日期提前。

2.无霜日变化特征

由图1可看出,1989-2017年铜陵市平均有霜日为110天,霜日数最多的 是171天,出现在1992年,霜日数最少是2012年的72天,总体上看,铜陵市近30 年无霜日趋于减少现象,气候倾向率为-17.079d/10a,减少趋势明显。其中有霜日在100d以下的有10个年份,主要集中在2001-2017年期间,共出现了8个年份,年有霜日在140天及以上的共有5个年份,其中4个年份出现在90年代。统计分析近30年铜陵市年有霜日年代际变化可知,80年代后两年平均霜日为122天,90年代期间霜日年际间波动变化较大,但整体与80年代相比趋于增多,年平均有霜日为123天,进入21世纪后,年有霜日呈现减少趋势,平均为109天,尤其是2011-2017年平均有霜日仅90天,减少幅度显著。

铜陵市1989-2017年平均无霜日为255天,无霜日数最多的是294天,出现在2012年,无霜日数最少是1992年的195天,总体上看,铜陵市近30年霜日数呈现出明显增多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113d/10a。其中无霜日在250d及以上的有20个年份,主要集中在2001-2017年期间,共出现了14个年份,尤其是2011-2017年均≥258天,年有霜日在220天及以上的共有3个年份,其中2个年份出现在90年代。统计分析近30年铜陵市年无霜日年代际变化可知,80年代后两年平均霜日为244天,90年代无霜日整体与80年代相比趋于减少,年际间波动变化较大,年平均无霜日为243天,进入21世纪后,年无霜日呈现明显的增多趋势,平均为264天,尤其是2011-2017年平均无霜日275天,增多幅度显著。

三、铜陵市霜天气气象防御对策

1.提高气象灾害综合預报能力。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是开展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的基础,铜陵市应构建完善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加强重点区域主要气象灾害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连续观测,不断提高自动观测水平,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及各行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2.增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霜冻天气对农业生产危害最重,因此铜陵市气象部门要重点做好秋冬作物及早春返青作物及林果开花期低温霜冻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在低温寒潮天气来临前,及时准确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及预警信号,并在原有的电视、广播电台、报纸、手机等基础发布平台上,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电子显示屏、乡村气象信息员等将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有效传递至农户手中,有效开展灾前防御,减少灾害损失。

3.掌握地方气候特征,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开展科学种养殖。在晚秋和早春季节,及时了解天气变化,采取科学防冻措施加强农作物防冻管理,如采用地膜覆盖或温室育秧等,低温寒潮来临前在田间园内进行敷草、熏烟等,增加保暖措施。同时,在农户选育种子上,提供技术保障培育抗寒良种,从源头上提高农作物和林果木抵御霜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喆.霜冻天气对农作物生产影响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7).

[2]李曼. 霜与霜冻的成因及对作物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4).

[3]张秀萍,韩露露,宋旺昌.浅谈霜冻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甘肃科技,2019(7).

作者简介:郭丹(1968-)女,汉族,辽宁省铁岭市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地面观测工作。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
北极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破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密码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保护生物多样性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衡水市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