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贷演变史看网络借贷

2019-11-12 02:16吴聪灵
风流一代·青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孟尝君借贷贷款

吴聪灵

一部手机在握,数十上百个APP软件,其中大部分都可以贷款,利息多少不等。这是多大的诱惑?对于财力丰裕的人士来说,这些弹出窗口可以不去理会,可对那些手头紧张、借款无门的人们,尤其是大学生或刚工作的年轻人,情况就有些不同了。近来,因消费贷款无节制而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不得不令人反思:借贷,这一上古就有之的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的经济交流形式,发展至今,究竟我们要如何善加运用,才可使之发挥积极作用?

上古有真人,施贷不用还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私有制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借贷历经了产生、演变、发展、完善的漫长过程。借贷一词古已有之,初时并无债务之义。

《说文解字注》载:“贷,施也。谓我施人曰贷也。”所谓“施人”,就是无偿地给予他人之谓。中国上古处于原始公社时期,属井田制时代。汉初燕人韩婴曾记:“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為一井……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召,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是以其民和亲而相好。”

那时人们患难相助,有无相贷,是人与人之间无偿的一种给予和支援。简单说,就是你缺了,我有,拿去,不用还。

西周以后,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公社井田制被破坏,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出现了阶级差别,“贷”也开始具有了“借”的内涵,直至合并称为借贷。这种借贷,不论是钱还是物,都是需要归还的,成为债务。

春秋时期,借贷还款现象开始盛行。鲁召公三年(公元前540年),齐国使者晏婴前往晋国请婚,晋叔向问齐之兴衰,晏婴说:“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意思是,齐国借贷救助陈氏时,给出时用的是大份的“家量”,收还时以普通较小的“公量”。晏婴说明此事,是为了证明齐国的仁爱,以“多贷少收”的方式支援困难者。这说明此时的贷,虽未计利息,还是要归还的。

至战国时期,借贷生息计利已成社会常态,且出现了以牟利为目标的高利贷,这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再至秦汉时期,借贷由民间私人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形成有具体定义与内涵的债务概念,被写进国家律令而有了合法地位。

债台高筑,好借难还,

皇帝也头疼

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养食客三千,以“乐善好施”美名传扬后世。鲜为人知的是,他豢养这些食客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放贷获取利息。与之相关的“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位冯谖吃了人家美食,还找人家要华服马车,自称各种“无所长”,终于有一天主动请缨,要去帮孟尝君收债。结果收债期间,遇到生活十分困难的欠债人时,他竟假传命令,说孟尝君要免除这些穷苦人的债,当场把借契给烧了。此举使得当地老百姓对孟尝君感恩戴德,他的美名也到达顶峰。冯谖回去后,和孟尝君说,收债的钱帮他买回“仁义”了。

不是谁都有这样的好运。史上最惨借贷人,周朝末代君主周赧王姬延应算一位。公元前256年,他组织了五千人的军队,联合楚、燕进攻强大的秦国。因为国库空虚,他向国内富人借了一大笔军费。结果大战在即,盟军失信未至,周朝军队败北。而先前借钱出去的富人们一看军队回来了,纷纷手持债券向周赧王讨债。

周赧王无钱还债,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这一高台被周朝人形象地称之为“逃债台”。后人熟知的成语“债台高筑”,就是这么来的。

借债也像投资,有借出收不回的,也有获取大利的。《史记》记载,汉景帝“七国之乱”爆发时,长安城的将领准备出发东征平叛,向当时财富颇丰的子钱家(古代对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人即高利贷者的称谓)们借钱充当军费,众位金主因为对当时的战局颇多忧虑,担心手中的钱有去无回,都不肯出借。其中只有一位毋盐氏冒了大风险,借了1000两金子给汉景帝的军队,并且约定,利息为1000%。过了三个月,七国之乱被平定了,毋盐氏也因此发了一笔大财。

至元代四方用兵,赋税沉重,债主便提高利息,很多是月息8分,一年翻一倍,俗称“羊羔息”。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下诏重申民间借贷限收息3分,就算超过年限,最多以一本一利为原则。但高利贷者每次放款总要本利对倍,逾期就要债务人另立借条,这就成为复利息了。债务人无力偿还时,债主便侵占其财产,令其子女为奴。

明朝时当铺已十分普遍,主要业务是接当和放款,相当于现在的抵押贷款。明初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就是著名的高利贷者,坊间传说他有个聚宝盆,形象地说明了高利盘剥的本质。明朝时的大太监刘瑾和大贪官严嵩、严世蕃等,也经营当铺,其“账房”对外放贷,来借钱的多为各种官吏,供其向上级行贿或向朝廷贡献之用。

套路贷悲剧频发,

正确消费观应立得住

可以说,古往今来,由借贷引发的悲喜故事一直未曾断绝。杨白劳躲债的悲剧,更成为控诉万恶旧社会剥削人的经典剧目。

时至今日,贷款的存在,首先是有其巨大的积极意义。今天各大金融机构推出的房贷、车贷、创业贷、助学贷款等,在支持人们保障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可预见的收入范围内通过正规渠道有限贷款,行之得当,实则是可以支持个体更好地创造财富。比如贷款购房居住,和租房居住相比,显然前者是投资保值增值,后者就只是消费。比如创业贷,在可预见的风险与防控范围内,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寻贷,定期偿还,远比找个人借款要方便得多,也不必看人脸色行事。又如针对贫困学子的助学贷款,对个人的成才之路的鼎力支持,实则体现了社会发展之公益性能。以上,都是现代正规渠道的贷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近来,随着网络交易平台的多样化,各种消费贷、提前花之类的平台层出不穷,争相通过互联网工具推送到用户面前,给手头不丰裕的群体尤其是尚未能独立的年轻人带来诱惑,动动手指就可以花钱,这个平台借的钱,可以到另一个平台去筹措了还上,而后还有新的平台可以再贷到款……所谓“寅吃卯粮”与“拆东墙补西墙,东墙倒西墙亡”之类的古语,拿来形容这些非理性消费与不自量力的过度透支,是非常恰当的。网络借贷,掌握好,可使这工具成为生活的有力支持,适当拓展经济自由度,提高生活品质,支持自身更好地去创造财富。掌握不好,就易在这不断的借款与消费中,不知不觉陷入套路,无法收场。

新生事物的发展,应当同步伴随着人们驾驭这一事物的能力之增长,如此才是幸事。支持人们提前消费的各式贷款也一样。对使用者来说,处理好两件事,才可算是理性驾驭:其一,量力而行,借贷应有上限;其二,理性消费,不因借来容易而形成奢侈生活作风。常言道:出来混,都要还的。在这点上警钟长鸣,各式借贷,就可成为馅饼而非陷阱了。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

猜你喜欢
孟尝君借贷贷款
狡兔三窟的故事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旧信封
元代就有“按揭”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
冯谖拿钱买“义”
冯谖拿钱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