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品评三国人物

2019-11-13 03:42
中外文摘 2019年12期
关键词:周瑜区分刘备

□ 陈 思

毛泽东很喜欢《三国演义》,1957年举三国故事为例:赤壁之战,程普四十多岁,周瑜二十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孔明27岁成名,也未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嘛!也是个新干部嘛!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

毛泽东对刘备的赞赏,主要集中在他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但毛泽东认为,刘备的缺点也很明显,最显著的是他不能区分主次矛盾。在三国成鼎立之势后,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刘备急于为关羽复仇,打得大败,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毛泽东对曹操“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及“不杀降”的政策均十分认可。然而,毛泽东对曹操也有过一些批评。1966年,毛泽东曾说,曹操打过张鲁之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毛泽东以此为例批评曹操刚愎自用,不能采纳良策。此外,毛泽东还曾批评曹操不能严于律己。《三国志》中的《武帝纪》中,讲述曹操“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毛泽东圈画了这一段,并写道“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赤壁之战,是曹操亲自领军,亲自决策的一个重大失误。曹操却又未能自罪,可见他宽己严人,处事不公。

猜你喜欢
周瑜区分刘备
区分“旁”“榜”“傍”
读懂刘备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刘备与徐州
刘备别具特色的用人之道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