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结合现状思考

2019-11-13 07:36倪小强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手段多媒体教学

倪小强

(平顶山市教育技术装备站,河南平顶山 467000)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自2015年以来,新高考改革中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从价值观和实用主义等多个维度来看,加强高中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已变得尤为重要。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渊源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传承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伟大创造中,彰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融汇于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有着鲜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给新型教育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育环境,它们能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源于先进的计算机装备和演绎技术,是对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目标的技术实现路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对媒体教学技术是目标与路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者理应相互结合,让现代多媒体技术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1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现状概述

(1)功利意识裹挟教育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增强文化自信。在此背景下,以高考为指导的各类考试都以考察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课堂教学以考试为指导。这种以考试为终极目标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固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功利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裹挟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本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本应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但是我们在课堂上却在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以功利主义冲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往;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本应用于直观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却被我们用来以知识点的形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考点。

(2)形式较为单一,直观感受性和教育性不够强。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性和身临其境的感觉展现这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虽有教学学科的不同,但是展现形式基本上大同小异,多是以考点为追求目标,停留在基本的多媒体演示课件或者播放视频的层面。例如,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侧重于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文化的起源、作用及传统文化等内容,内在联系性不强。形式单一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的输出,也在影响学习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目标教学可能会有效果,但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性不强。

(3)使用主体的能力导致运用效果差强人意。多媒体教学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等多种特点,但是这些特点的发挥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多媒体操作技术。现代教师虽擅长于电脑操作,但是大多数教师却不懂得进一步操作的技术。例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双重目的,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绎技术进行动态教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内涵和要求等内容更加直观有效地呈现给学生。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囿于教师多媒体使用技术的不足,有些教师往往求助于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而有些则进行“选择性遗忘”。

现代对媒体教学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但是在现实使用中却由于诸多因素走进了“围城”。因此,探寻现代对媒体技术高效使用的手段就变得尤为迫切。

2 现状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民和国家发展具有凝神聚气的功能,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等特征,二者应该相互结合,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传承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方式和手段。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在面对现实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考。

(1)提高认识,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为基层教育者,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原则同时应积极寻求优秀传统文化向下一代传播的方式、方法创新。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够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以其新奇性和内容丰富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现代对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将无形的,甚至枯燥的内容转为为可视性教学内容,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感,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感官享受,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理解接受,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向下一代传播。

(2)去伪存真,让多媒体教学技术成为真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众所周知,网络内容鱼龙混杂,青少年易受到网络内容的误导。但是,终归一点,网络没有错,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网络教学的延伸,它和网络一样,它的实质是一种工具,本质上没有孰好孰坏之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注重内容的选择,积极选择适合教育对象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趣味教学,让多媒体手段真正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3)加强学习,提高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能力。现实教学过程表现出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的重大障碍是使用者的能力问题。这种阻碍不仅阻碍教育者对教授内容的灵活讲解运用,也有可能降低优秀传统文化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度。学习永无止境,我们要积极提高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能力。

提高教育者应用对媒体教学技术的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各类计算机应用培训,不能让培训学习离开教育者的生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接受各类计算机培训,并认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勤学多思,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丰富形式,让多媒体教学助力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双重发展。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实教学过程中运用较多的无外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就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教育来说,我们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教育形式,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对媒体视频、PPT等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拓展性,同时也应该积极开拓其他的教学形式,例如可以积极研发现在关注度比较高的基于多媒体手段的学科知识“地图”化教学等手段。

对于实践教学而言,我们应将其视为理论课堂的延伸,对于可以亲身体验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体验式教学;对于部分无法实践体验的内容,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模拟体验教学”。

3 思考过后的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教育者有义务对其继承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能是呆板的“复制”和“粘贴”,我们应该在对其内容去伪存真的同时积极追求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者手段多媒体教学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学生眼中的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