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之华

2019-11-13 16:46李鑫裕彝族
金沙江文艺 2019年6期
关键词:白花女主人野花

◎李鑫裕(彝族)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立春过后,山上的野花渐次开了。最先开的是刺白花和棠梨。这是云南山间最常见的灌木,细瘦的枝干布满硬密的棘刺,一团团、一簇簇安静朴素的小白花自荆棘丛中盛开。那些年,农村门前屋后都开满刺白花和棠梨,它们锋利的硬刺正好成为农家小院天然的栅栏,也成为鸡狗们玩耍觅食的天地。母鸡带着新孵的小鸡崽叽叽喳喳在刺蓬窠里自由出入,刨食土里的虫子,啄食植物的嫩芽。这里是鸡群天然的庇护所,偶尔天空飞来一只老鹰,压低了翅膀箭似地斜掠过来,母鸡就咯咯叫着赶紧招呼小鸡们钻进刺蓬窠里去,再迅疾敏锐的鹰也奈何不得,曳着长长的翅膀,慢慢盘旋许久,方才怅然而去。

门前,大黄狗警惕地支棱着耳朵,目光炯炯,昂首而立。偶尔,它懒洋洋地躺在刺蓬荫里闭目养神。小村荒僻,极难有外人光临,一年四季,狗都是寂寞的。只有过年的时候,离家的人都回来了,村里陡然热闹起来,各家各户迎来送往,花花绿绿的男女老少走亲串戚,小村子通霄灯火通明地喧嚣着、沸腾着,人们喝酒唱戏跳左脚舞,谈天说地,仿佛要抓紧时间,把肚子里憋了一整年的话都说尽兴。家里突然冒出许多陌生的笑脸和声音,大黄狗听得懂那些声音里的快乐和友善,兴奋地在人群里窜来窜去,整夜狂吠。它喜欢那样的热闹和嘈杂。然而,在春天,更多时候,它尾着男主人下地干活,在田埂上追逐蝴蝶和蚂蚱。或者,跟着女主人到更远的山凹里摘更多的棠梨花和刺白花。山凹边是一条弯弯的小路,三三两两的农家小院就像树上的果子,一个一个结满小路细长的枝桠。顺着这条小路走出去,小主人到镇上读书了,许久才会回来一趟。上次他离家的时候刚过完元宵,等下次回来,棠梨花和刺白花也许开败了吧?

云南鲜花甚多,本地人亦有食野花的传统。每年开春采摘野花是农妇们的日作,这些素洁的小花,生命繁盛,仿佛天生就是作为食物而存在的。而幼嫩的花苞如此细碎,凭一双血肉的手,自荆棘丛中千朵万朵采摘下来亦不是件容易的事。花开的时节,村里妇女们粗糙的双手上,又添许多伤痕。

这家屋里米饭刚好蒸熟,女主人突然想吃炒棠梨花。径直出门去,揪住一根沉甸甸的花枝,灵巧的手指翻飞,连摘带捋,几上几下便抹得一大把。新鲜的棠梨花入沸水中焯过,漂洗干净,油锅里撒一把糊辣子,和着新割的春韭爆炒,三拌两拌,一盘杂花相间、清新爽口的时鲜小菜便端上桌了。再煎一盘花生米,三两片腊肉,待男主人从地里干活回来,两口子不急不慢对饮几盅,一直喝到月亮照进屋子,满桌满地白亮亮的光。酒酣耳热,男人抱了三弦,女人戴了花冠帽,系上花围裙,往村子大树底下去。村里早通了电灯,家家买了电视,然而每晚聚在大树下跳脚是村里人雷打不动的大事。一曲喜兴的山歌倘若缺少了一个快乐的歌手来歌唱,该是多么的遗憾。农村人深藏在内里的奔放和热情,倘若没有这三弦和左脚调的勾引,如何能这般淋漓尽致地表达和释放。弦子一响,脚板发痒。哪天不跳,这一天就少了点什么,心里总是怏怏不乐的。

跳脚的地方是一大块平整的圆形空地。月亮底下,这个空旷的圆也像是一个光光的月亮,那些跳动的绰约人影,就是月亮上娑婆的树影,天上的月亮是孤寂的,而人间的月亮是喧闹的。

春天野花开得盛,趁花期摘下来,放阴凉处晾干。隆冬时节,万物枯萧,抓把干花用水泡开,腊肉汤将花和蚕豆米一起炖煮,汤汁浓俨,豆糯如沙,花香入味,连汤带饭一口气可吃三大碗。女主人到县城里去走亲戚,这干白花定是必备的。一大背篓新鲜白花,晒干了变得松松散散,提在手里轻飘飘的。递到亲戚手里的时候,女主人心里有点拘谨和害羞了,她红着脸,垂着眼,生怕被亲戚嫌弃。她不知道,这一大兜白花被亲戚全都寄到了北京,女儿在电话里一直跟妈妈念叨想吃家乡的白花。

刺白花味道微苦,做菜时须提前漂去苦味方显出花的清香。棠梨花略涩,入口柔韧耐嚼。奶奶最爱摘棠梨花来做粑粑,加老火腿丁炒熟做馅,糯米面揉成一个个白色小饼放在铁锅边缘,用栗炭小火慢慢翻转烘烤,面饼烙得两面金黄,内里有花朵的清香混合着火腿醇厚的肉香,夹杂着一丝丝山野植物的青涩味。俗话说靠山吃山,这农家人的一蔬一饭,皆来自土地和自然,原汁原味,就地取材。鲜花飘逸的香气居然能够储存并供人品尝,这本身就是农家人最朴素的生活智慧。

大黄狗趴在厨房门口,看着奶奶忙里忙外。它知道,小主人要回来了。

春风回暖,正是摘花好时节。待小暑悄过,新梨渐垂,前村的小姑娘来邀东邻女伴,撷果缓缓归。

猜你喜欢
白花女主人野花
野花(外一章)
野花谷的牛
白花重瓣溲疏
专横跋扈的鸡
焦虑
题雾
还会睡在爸爸妈妈房间里呢!
宝岛的野花
杯子
藏在野花里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