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六版和增订五版语法章节比较

2019-11-13 13:28贾刚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新生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补语章节现代汉语

贾刚 云南大学 云南昆明 650091

一 黄廖本增订六版和增订五版语法章节的变动

通过对教材"增订六版"和"增订五版"语法章节变动内容的归纳总结,编者发现前后两个版本修订内容主要表现在"增补"、"删减"、"重新定义或解释说明"三大方面,下面就改动的具体内容展开描述和分析.

1.1 增补

此次教材语法章节变动内容体现最多、最明显就是"增补部分"的内容,经过细致的比对,其中的增补改动一共"15处".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这部分内容的变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另一个就是弥补之前版本内容的缺漏.

1.1.1 吸收了新的科研成果

1.1.1.1 词类部分的增补

对比两个版本词类部分内容,新版在"动词"分类上新增"关系动词".例如"姓、等于、像、似等"."关系动词"做为动词当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别,其词汇意义一般较"虚",主要作用是联系主语和宾语,表示主语和宾语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因此关系动词通常带宾语,而且多数关系动词必须带宾语.

教材吸收"关系动词"这一举动,一方面反映了教材与时俱进的趋势和不断探索准备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解决之前版本对于属于"关系动词"类别的动词无法界定的问题,进一步明晰了界定"关系动词"一致的标准,从而也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1.1.1.2 句式部分的增补

单句章节"常用句式"部分新增了"被"字句的新用法

增订六版把"被"字句新用法表述为:"近年来"被"字句也产生了一些新用法,例如"被结婚"、"被吵架"、"被开心"、"被精神病".这些新用法突破了传统"被"字句的使用条件,"被"字后加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同传统"被"字句一脉相承,这些新用法都表示不如意,由此引申出虚假、被迫等意味".从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描述来看,新增版本中将其语法条件、语义特点和语用效果都进行了简略的描述,并通过例子进行解析.

新版本之所以增加这一部分内容,一方面是由于"被"字句凭借着独特的语用表现在近年来的认可度和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而且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已吸引众多学者的关注并逐步得到学界的认可,如游舒、杨阳等人都对"被"字句新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性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被"字句在现代汉语中重要性和常用性,因此"被"字句在新形势下衍生出的新用法不管对于普通话教学还是对外汉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1.1.1.3 标点符号部分的增补

增订六版在标点符号章节的"标号"部分增加了分隔号(/),且重点从该标点符号的功用进行了描述和举例分析:"分隔号主要用于①分隔诗歌接排时诗行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②还可以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分隔层级或类别."

1.1.2 弥补增订五版内容上的缺漏

1.1.2.1 增加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区别描述

"增订六版"形容词一节中对"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区别内容作了如下描述:"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性质.状态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有量的成分,即表示程度加深,有浓重的主观评价的意味,是一种生动形式所体现的状态".

黄廖本"现代汉语"之前版本没有针对这方面内容进行描述,其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形容词中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类被大家熟知且广泛使用的词类,因此在之前教材编写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其次,黄廖本之前版本虽然对二者未做区分描述,但在形容词一节已经列举了大量对比性较强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具体例子.

1.1.2.2 "多义短语"中新增了"结构层次不同的短语"情况

一般来说,多义短语主要有"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不同"、"语义关系不同"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四种情况.增订六版把以上所有情况都有考虑进去,但是增订五版缺少了因"结构层次不同"导致多义短语出现的情况.

首先,"增订五版"中对"多义短语"的分析主要是从"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两个方面来观察,但这两种视角却无法解释像"老教师休息室"、"三个工人的意见"、"新的职工的宿舍"这样单纯由"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多义短语.所以增订六版增补了"多义短语"中"结构层次不同"的情况.

其次,由于"黄廖本"增订版本在语法分析方面一直贯彻"分析短语或句法结构使用层次法"的原则,而且在"多义短语"章节已经有从"层次结构关系都不同"角度观察多义短语的描述,如"咬死了农民的狗"这个多义短语就是由"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造成的多义现象.综上所述,"增订五版"中出现无法解释上述例句状况,仅是教材缺漏了从"纯层次不同"角度分析造成短语歧义的状况.

1.1.2.3 "动词谓语句"和"名词谓语句"定义补充介绍

主谓句的这两个类别在"增订五版"中分别表述为:"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增订六版针对该部分的表述做了补充:动词谓语句"它以动词为核心、动词前有主位、状位、后头有补位、宾位";名词谓语句"它以名词为核心,名词前有主位、状位".

对比前后版本对"动词谓语句"和"名词谓语句"的介绍,增订六版中明显引进了"主位"、"状位"、"补位"和"宾位"的概念.这样一来,新版在原有版本描述的基础上增添了"主谓句"中谓语核心词前后的组合成分的内容,从而使得教材对该部分知识的介绍更加全面、细化;另一方面,教材增订该部分内容也是为了与形容词谓语句的表述保持一致,因为在增订五版中针对形容词谓语句就进行过类似的描述:形容词谓语句"它以形容词为核心,形容词前头有主位、状位,后头有补位,这和不及物动词相同,和及物动词不同的是它没有宾位".从以上对教材定义的新增描述的分析,可以发现教材的科学性明显不断提升.

1.2 删减

1.2.1 删减繁琐或不当的叙述

1.2.1.1 删除教材中不当的叙述

副词章节删掉了有一些副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

增订六版把增订五版中的副词语法特征"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作状语修饰谓语,也可以用来作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重新定名为"有一些副词即可以用来作状语修饰谓语,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综合学界对于副词语法特征的观点,增订六版删减掉副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使得教材对这部分的表述更加合理.

增订六版的这种修改之所以更为科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学界对副词的普遍认识来看.学界普遍认为"副词"的语法功能很单纯,"副词都能作"状语",少数程度副词可以作"补语",但副词中没有"作定语"的功能".②所以之前版本中的表述与学界的普遍认识是不符的,增订六版中对这一不当表述进行了删改.

其次,从教材所遵循章节"前后表述一致性"来看.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材新增版本删减掉副词"作定语"的说法也是为了与教材中"中心语"内容表述相统一.在"中心语"章节中与这部分相关的表述是"在名词谓语句里,状语中心语可以由名词充当",例如"现在已经深秋了、屋子里就我们俩、台湾海峡狭窄处才135千米",①所给例句中"已经"、"就"和"才"都是副词,在上述的名词谓语句中充当的都是状语.所以,增订六版采取现在的表述方式也是为了保持全书表述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最后,从语言现实来看.按照传统语法限制,修饰名词性的成分一般是做定语,所以之前版本表述为副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但是从语言现实来说这种表述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从语言现实来说,副词修饰名词性成分的更多的是做"状语",例如在"你的穿着太学生了"这句话中"太学生"是整个做谓语,副词"太"实际上做的是"状语"的功能.

总的来看,虽然副词修饰名词性成分更多的是用作状语,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副词修饰名词性成分是有多种情况存在的.因为有一些"副词"已经很难说它在句子中做状语,比如"乐乐是一个非常家庭的女人",这里的"非常"就很难界定出是做"状语"还是"定语"修饰家庭.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模糊性,所以"黄廖本"最新版本与当下很多《现代汉语》教材一样对其只能是进行模糊处理,但是从增订后的表述来看,教材还是倾向于副词在名词性成分前做"状语"的观点.

句法成分章节取消了可能补语有关标记"得"的定性分析增订六版删减了增订五版中"可能补语、可能结果补语、可能趋向补语"的标记"得"不是助词,表可能"的描述,在新增订后的版本中仅表述为在"可能补语"有标记"得",但并未对标记"得"进行定性分析.

增订六版之所以对标记"得"的部分做了删减,具体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学界对于可能补语中"得"充当的是否是"助词"存在着争议.如田玉英在文章中认可"可能补语"中的"得"被处理为助词的看法,而朱德熙先生则认为这里的"得"应分两种情况来处理:一种是处理为"中置 "的助词,如"看得见";另一种应被处理为"动词",如"说得",不过这种情况应被分析为"说得得",其中第一个"得"是助词,与"看得见"的"得"相当,第二个"得"应是充当补语的动词,与"看得见"里的"见"相当,仅是因为这两个"得"的语音形式相同,所以把助词"得"省略了.

其次,从教材中"助词"章节针对标记"得"的表述来分析.在教材的助词章节,标记"得"被归入到结构助词类别,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差异,并被认定为是现代汉语中"补语"的标记.如果按教材之前版本认定可能补语中的标记"得"不是助词的话,那么跟教材中助词章节描述标记"得"的内容是存在表述矛盾的.

综合以上对该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增订后有关可能补语标记"得"模糊表述更加合适.

1.2.2 删除使用不当的例句

1.2.2.1 删除教材"双兼语句"的不当举例

在增订五版中,教材针对这部分内容列举了"①我送你几块钱用"和"②我送你牛奶喝"两个例句,并对这两个例句进行了分析,认为"两例前一动词的双宾语兼作后一动词双主语".而在教材增订六版中删去了"双兼语"的举例和分析,对该部分内容在新版本中并未进行讲述.

新版教材删减这部分内容主要原因在于:学界对"双兼语"的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且从当前学界目前研究成果来看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究的地方.目前学界针对该问题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句式中存在两个宾语,并且这两个宾语都在句子中充当兼语的功能,因此认同现代汉语中存在"双兼语"的这一说法,学界中如邢福义和赵元任采取的就是这一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该句式中并不存在两个兼语,应该将其与一般兼语句一并称说,统称兼语句;第三种,认为该句式由于其自身具体的特点,应被命名为"双宾兼语句".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发现:黄廖本"之前版本采取的正是第一种观点,即认为现代汉语中有"双兼语句"的存在.根据目前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来看的话,虽然该观点受到学界大部分的认可,但是这种观点模糊了现代汉语中的显性和隐形的句法关系的缺点.因此,教材最新版中删减掉这一部分内容也是为了保持教材内容编写的科学性,避免学界有争议的问题.

1.2.2.2 删除教材"疑问代名词"任指用法的不当举例

在教材疑问代名词"任指"用法的举例中,增订五版列举了"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呗.(怎么[办]=用任何方式[办])"例句,仔细分析该例句会发现,例句中"怎么"虽然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是任指功能,但是它却不属于"疑问代名词",而是属于"疑问代谓词"的一种.

从上述分析中可看出,这个例句明显不属于"疑问代名词",之前版本将其作为该部分的例句的表述显然不妥当,所以增订六版删去了这个不恰当的举例.

1.2.2.3 删减教材"数量短语"的不当举例

增订六版在对数量短语增订时删减掉了例子"最好的一个",之所以删减,原因在于该举例与教材中"量词语法特征"的表述不一致.

因为在"量词语法特征"章节中,有关数量短语语法功能的描述为:"数词和量词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宾语",但在这个例子中,从形式上来看,数量短语"一个"似乎是作定语中心,但其实这是现代汉语中"缩略"的一种表述方式,由于定语"一个"后的中心语省略,造就了它成为"中心语"的功能,作为"最好"的中心语.

1.3 重新定义或解释说明

"增订六版" 变更内容共计5处,变化主要包括概念术语、内容表述的变动.

1.3.1 概念术语的改动

1.3.1.1 语病部分章节标题修改

在新版"语病章节标题"的增订中,增订六版中取消了之前版本"检查、修改病句的方法和原则"、"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句群运用中常见的错误"章节标题,并更改为"单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复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句群语病的检查和修改".

增订版本中之所以对这部分进行修改,有两个方面的用意.第一,修改后命名的分别从"单句"、"复句""句群"三个层面来对语病的检查和修改进行命名,这样一来,教材语病部分的三个标题就较为一致了,目录部分也较为统一.第二,之前版本的语病部分存在着分类不统一的问题.如以第五章第七节的标题"检查、修改病句的方法和原则"为例,从此节标题来看,章节内容似乎是检查语病总的原则和方法,但其实只讲的是单句,因而采用类似标题不仅不能起到醒目的作用,而且还易造成误解.总的来说,新版对这一部分的表述明确各个章节"语病"检查和修改的方法,使得教材内容和标题更加一致,所以说修改后的目录名称较之前版本更为准确和科学,使得目录下的内容一目了然.

1.3.1.2 概念和定义修改

存现句定义改动

增订五版中认为:"存现句是语义上表示何处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何物;结构上一般有三段,即处所段+存现动词+人或物段;语用上用来描写景物或处所的一种特定句式";增订六版修改为:"存现句是表示何处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何物,结构上用来描写景物或处所的一种特定句式".

从教材前后两个版本变动的内容来讲,新版本中省去了"存现句在结构上三段"的描述,对于教材删减该部分内容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这两个版本对"存现句"定义表述上得出.首先,增订六版相比增订五版修订完以后表述更加简洁,因为增订五版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表述的内容相同,增订六版把定义中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其次,新版认为"存现句"描写的是一种结构上的用途而不是语用上的用途,删去了之前版本从语用角度进行分析的表述. 陈述句定义改动

增订五版认为"陈述事实而带有陈述语气、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增订六版认为"叙述或说明事实、带有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对比两版教材对陈述句表述的不同之处,可以发现教材这部分内容修订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增订五版对陈述句定义的表述存在"循环定义"的问题,即在一个定义的表述过程中是不应该包括被定义项,而之前陈述句表述中却包含被定义项"陈述".

第二,之前版本中对于陈述句定义"语调"的表述存在问题.一般地,语气分为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四种,语调根据表情达意的不同可分为平直调、低降调、高升调、曲折调等几种,因此二者是有差异存在的.一个句子包括一个句类,因此该定义强调的是语气,这也是"陈述句"分类的标准,所以旧版本使用陈述"语调"明显不合适.综上所述,新版本针对旧版本中存在的表述不当的问题做了较为合理的修改.

疑问句定义改动

增订五版说:"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增订六版说:"提出问题、具有疑问语气的句子叫疑问句".

通过对教材定义的分析,可以发现两个版本对于疑问句的表述前后存在"语序位置"的变化.增订六版中对于疑问句的定义表述是先指出"目的",再表述语气,增订五版反之.通过与增订五版的语序位置的对比来看,增订六版更加强调了疑问句语调的重要性,突出疑问句是按照"语气"划分的结构类型;另外,与句类章节其它句型的定义描述来看,增订后疑问句定义的语序与其它句型也较为一致,同时修订的表述也更加突显了句型的语用目的.

总的来看,在新版中对于单句中常用句式的"存现句"和句类的"陈述句和疑问句"的定义都做了一定的修改,并且在句类部分两个定义中表述中都把"语调"改为"语气",表述上严格区分了"语气"和"语调".这样一改,使教材中该部分的定义概念更加准确,使得同一分类标准下的定义表述既统一又科学,从而更加便于语法教学的开展.

1.3.2 内容表述的改动

1.3.2.1 教材复合量词组合功能的表述改动

增订五版说:"复合量词和数词组合成的数量短语都不作定语,用在名词后头作谓语";增订后的六版将其改为"复合量词和数词组合成的数量短语都不作定语,用在名词后头作补语",如"支援车船150辆艘次".

从前后两个版本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复合量词和数词组合成的"数量短语"在名词后的作用由"谓语"改为了"补语",增订六版之所以对这一表述进行修改,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从教材对这一部分的论述以及举例来看,旧版本的表述与教材所给出的例句存在对应矛盾.而增订六版的表述起码能说明教材所给出的例子,不会造成观点表述和例子分析不一致的现象.如上述谈及到的"支援车船150辆艘次"这个例子,在例子中复合量词"辆艘次"表示出动若干次车和船的总和,和数词"150"组合成数量短语放在名词后作补语,而不是做谓语,所以新版的表述更加准确.

其次,从学界对这一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该数量短语具有多功能性,

其中"作补语"的情况才最为常见.比如朱婷在《现代汉语复合量词研究》一文中就有提到了"复合量词和数词组合可以做补语,另外也有做谓语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仅局限于报账式",比如说在"今年我国出入境旅客3万多人次,其中香港籍旅客6019人次,韩国籍旅客19405人次,日本籍旅客700人次"这样的"报账式"的句子中,由复合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就做"香港籍旅客"、"韩国籍旅客"和"韩国籍旅客"的谓语成分.从以上分析中可知该数量短语有做谓语的情况,但是"黄廖本"教材中并没有给出做谓语的特殊句式,所以之前表述肯定是不合适的.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版本修改后的表述相对来说较为合理.

猜你喜欢
补语章节现代汉语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汉语、达翰尔语补语句之比较分析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中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的对比研究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