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理学原理探析

2019-11-13 21:46张丛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11
新生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奥尔夫教育观人本主义

张丛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11

第一章 什么是奥尔夫教学法

第一节 奥尔夫教学法思想及原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他的基本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它是先于智力的,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性的音乐是综合性的,原本性也体现于各个具体的方面:它是由原本性的节奏、原本性的动作—舞蹈、原本性的词曲关系、原本性的作曲法构成的,并且使用的也是原本性乐器—奥尔夫乐器,一种以节奏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和机体接近的乐器。原本性音乐学习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通过人们的亲身参与,自发地、自然地获得。奥尔夫教育体系重视音乐始自人自身,强调个人自身的宁静,倾听自己,对音乐的准备就绪,倾听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这是有根本性意义的,人们不应当走向音乐,而是音乐自然渗人主体。奥尔夫教学法的原则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原则,包括A: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原则;B: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又一个基本原则;C: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

奥尔夫教学法内容

说白。内容取自本民族、本地区的儿歌、童谣等。在实际教学中常把所学歌词以说白的形式教给学生,并配以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②唱歌。对于初学音乐的孩子,奥尔夫教学法并不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读谱。它选择的歌曲多为五声调式,并采用听唱法教学,从感知入手使学生摆脱纯理论的识谱、视唱、乐理知识等的学习。这种方法对于从幼儿园刚走进小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更为合适。③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④打击乐器。这里所指打击乐器包括两种。即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球、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西斯特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音条乐器(钟琴、钢板琴、木琴等)、定音鼓等。奥尔夫乐器具有简单易奏的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通常是为主旋律伴奏。以一个低音或一个五度“波尔动”(通常为调式的主音与属音)或将几个音按固定节奏型组成“固定音型”反复使用于全曲,是奥尔夫乐器伴奏中常用的方式。⑤舞蹈。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形象去想象,最重要的是即兴,学生们可以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⑥音乐与美术。奥尔夫教学法经常把一首乐曲用美术图形表示。根据乐曲的旋律、力度、速度、重复等设计几种不同的符号把乐曲的结构明确地显示出来,形成一个极易看懂的图形谱。根据这个图形谱或说白或运用打击乐就能极方便而有效地为所学乐曲伴奏了。此方法多用于欣赏音乐。⑦游戏。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种游戏不是单纯地玩,而是通过游戏学习音乐知识。它所设计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都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⑧创作。奥尔夫教学法让每个儿童把机器开动起来,积极参与创作。这里指的是“元素性”的创作,如一个节奏型、一个舞蹈动作、一个简单的固定音型,虽然总是比较简单、粗糙,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是“我们自己的”。⑨戏剧。奥尔夫教学法把本民族的民谣、童话、民间故事等编成音乐舞蹈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歌舞剧。当然,这里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欢乐和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发展。⑩欣赏。奥尔夫教学法欣赏音乐的原则是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它有时用不同的节奏乐或不同的声势表现音乐中某一特定乐句,有时则采用图形谱分析出乐曲的结构,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它提倡的欣赏是主动地欣赏,而不是被动地听,然后逐一地分析

第二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内容及特点

一、主体性与人本主义

主体性又叫主动性,也就是自觉能动性。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和精神实质。主体性是学生内在的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本化”教学理念的实质就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是人本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核心原则。加罗吉斯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具有发展的潜能,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教师应由衷地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教育的目标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创造性地学习。

二、自主:人本教育的核心目标

主体性的发挥其实质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权、个体自主性的挖掘,是人本教育的核心目标。众所周知,教育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统帅、制约、影响教学的其他因素,是教师选择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决定教案教具和教学计划的根据。既然以传授知识、技能为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那么教师的任务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丰富他们的知识,由于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因而课堂上教师自然把重点放在包括考试内容的练习,并下意识地排除对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等有帮助的训练。尽管学生学得很苦,但他们头脑里塞满的实际上是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学习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次,对学生主体性培养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最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师无关,教师的任务是教书,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不是任课教师的任务。这种教学任务观完全忽略了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受教育者的许多兴趣爱好等个性特长被忽略甚至扼杀了,表现了对学生主体人格的极度轻视。人本主义教育观对个体主体性和自主意识的尊重,强调学校应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律、自爱、真诚对待、关怀与接纳别人,将“自主”意识的培养确立为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目标,以实现个体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的整体和谐。

第三章 奥尔夫教学法人本主义教育观体现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教育实质就是重视人、尊重人,强调教学中人的因素第一,奥尔夫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中都体现了这一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真正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和教育都应以人为本,应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创造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真诚、关怀、理解。这种氛围尽可能从教师发起逐步扩大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这种处境成长的氛围中,学习更加深入,进步更快,而且在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中普遍产生影响。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澄清学生所考虑的问题以及帮助组织己被学生认可的经验,具体的体现可细分为以下几点:

一、营造平等的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是外在灌输式学习为主,师生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给予和接受的关系,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这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密切沟通和良性互动,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因为压抑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重视教学心理氛围对教学成败的重要作用,他把教学心理氛围视为一种非意识智力”,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关系着人的潜能和自我能否最大限度的得到开发和实现,关系着人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否有效的得到形成和发展。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课堂中使学生获得价值感,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的鼓励的次数应该远大于批评,自我价值得到了肯定,才能够更好的去自省,在自省中总结错误会比教师直接指出错误的纠正力度强。

二、倡导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提倡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马斯洛认为,“外在学习是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其着眼点在于灌输而不在于理解”,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感性入手的教学方式,加大了对于认知的理解力。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是指所学的知识能够引起变化、全面的渗入人格和人的行为之中的学习”,奥尔夫教学法与之相同之处,在奥尔夫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不仅能够对知识达到真正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最重要的是将知识的获得和品德的形成融为一体,使学习者的自我结构和人格日续完善

三、重视学习者的情感驱动

本文在这一章节的第一节中提到,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特别重视人的意识、体验、价值、创造性等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重视学习中的意愿、情感、价值观看做是学习理论的一项基本原则,并且强调在学习中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机的统一起来,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极大的突出了教学中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将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

四、本土化

“原本性”一一作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核心,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中人本主义思想的直接反映。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最直接的感受到教育者从人性发展的出发点考虑,秉着人性本善的教育做起。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音乐无国界,在音乐中的交流比所有语言都更畅通,这也是奥尔夫本土化的基础。实践活动贯穿于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始终,通过学生们亲自参与来获得认知、审美和人性的升华。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实践性、开放性使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成为世界的、民族的音乐教育思想,并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得以本土化的发展。

透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念,他的音乐教育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什么,而在于启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感,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把音乐与身体感受融为一体进行实践与即兴创作。他

反对以教师“教”为主的授课方式,否定“强制性”的教学,主张让孩子在音乐进行中走、跑、跳、拍手、跺脚、游戏、表演、演奏乐器。因此这种教学具有实践哲学的基础。正如埃里奥特所提出的,“音乐是人类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践概念远非言语能表达。

五、促成在学习中的“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力常被隐埋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深处,如果有适当的环境条件,创造性就会释放和表现出来,可以说,自由创造既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又是人的

价值的完美实现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人类在教育过程

中获得的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强调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得

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奥尔夫教学法就是给予一个适合发挥潜能的环境,奧尔夫教学法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那种近乎执拗的框架式规定,而是在教学中使用“观察、探索——模仿——体验——创造”的教学模式,这样使得学生的个性和思维不被束缚,每个人在创造中与同伴情感的交流,在交流中让不同思想的碰撞出新的潜能。通过创造性的探索和尝试,取得自我水平提升的同时,获得“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奥尔夫坚持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教学是奥尔夫教学法中人本主义教育观最主要的体现。

猜你喜欢
奥尔夫教育观人本主义
符号分析视角下的“奥尔夫热”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浅谈奥尔夫音乐理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