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条件下培养“医工交叉”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13 10:28袁伟忠谢晓云
锋绘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医工工科交叉

袁伟忠 谢晓云

摘 要:“医工交叉”是培养具有新型工科知识,又具有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的成效,真正使新工科发展的成果,运用到医学领域,实现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具有交叉背景的科研团队的建设、研究生交叉课题的设置与开展、不同背景研究生学术探讨与交流等方法与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医工交叉”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合格的研究人才。

关键词:医工交叉;新工科

新工科建设是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支撑国家发展战略,自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通过一系列的积极步骤,包括“复旦共识”、“天大行动”与“北京指南”,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旨在促进新型工科的发展与研究。在新工科中,新型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引领学科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与向纵深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新形势下,医学与工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医工结合”已经成为促进工科和生物医学融合发展的主流。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医工交叉”发展,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同济大学作为工科、新工科建设的领先高校,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在新型功能材料(包括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也走在各高校的前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在医学方面,由于同济大学丰富的附属医院资源(包括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及迫切的医学领域的诊疗升级,对于新工科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具有内在的动力和需求。而新工科的大力开展与建设正楔合了该趋势。在校级层面上,同济大学也在大力推进“医工交叉”的建设,如召开了有医学院牵头,召集了包括材料、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建筑、软件等专业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促进各优势工科专业与生物医学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显然,在实现高效的“医工交叉”融合发展,首要的是促进“医工交叉”人才,尤其是研究生的培养。笔者在新材料专业、医学专业的研究生的交叉培养,使各自背景的研究生同时具有新材料、新医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具有交叉背景的研究团队的组织。要培养具有新材料、新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研究生,首先要有一个复合型的指导教师团队,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在研究团队中,具有新型生物医学材料背景的指导教师与具有新医学背景的指导教师互相协作,交流,深刻了解到各专业方向不同的思维方式、研究思路以及不同学科带来的研究方式的差异,从而互相配合协调,而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和谐的科研环境。例如,医学背景的指导老师侧重于临床病例,侧重于解决病例的方法;而材料学背景的指导老师侧重于新材料的科学意义。通过材料与医学的结合,可以使得材料具有更加明确的应用,同时也提升了解决病例的普遍意义,提高了医学研究的科学性。

其次,研究生研究课题的设置。通过不同研究背景的指导教师的磋商探讨,确定相关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对于材料专业研究生,侧重于材料的创新,但必须要进行新材料在解决临床医学问题方面具有突出价值,因而对医学相關知识要有相当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其新材料的研制最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而对于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侧重于医学问题的解决,但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而是要用新工科发展的成果、技术,运用到医学临床,培养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高效解决医学问题的观念与能力。从而相得益彰。

最后,要加强学术观点的碰撞融合。“医工交叉”模式培养的复合型研究生,不能局限在自己专业领域中,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本专业”,而是要和其他专业的同学进行探讨,甚至争论,当然更多的是合作、协作。通过研究思路的碰撞,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开阔同学们的思维,使其更加宽、深,更加缜密。我们一直强调,对于生物医学,只有医生提出的才是真实的问题,才是临床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他们而言,所要知道的是用什么更好、更经济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材料学的同学,必须在新材料的新意方面下功夫,使所研制的生物医用材料确实是高效的,而不是普通的,但其落脚点,一定是可以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否则是没有价值的。

通过上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效果是明显的。以往,有些材料背景的研究生,专注于生物材料的研制,从结构上、性能上进行了设计,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对生物材料潜在或实际的应用没有概念,也无从知晓;有些医学背景的研究生,专注于临床解决,所采用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老旧,没有发展,没有创新。现在,同学们由于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与探究,从研究观念、研究思路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更加扎实、更加丰富,创新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李丽, 胡婧, 马凯, 高殿帅. 新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9, 149152.

[2]张兰华, 张兆臣, 张金池, 王玫. 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优化与创新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18, 18, 224225.

[3]刘巧红. 医学院校医工结合的教育改革探索及对策建议[J]. 教育教学论坛,2017, 46, 143144.

猜你喜欢
医工工科交叉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新环境下医工教研室构建的设想
连一连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