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

2019-11-13 10:28张红梅
锋绘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生辅导员育人

张红梅

摘 要: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人才资源,是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培养具有高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的医学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有机融合,达到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医学生,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誓言,未来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病人”,因此,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1 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及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随着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疗纠纷的增加,培养医学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而且利于医学事业和谐发展,所以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古人云“病家求医,寄以生死”,作为一名医学生,治病救人是职责,因此,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简单概括为“仁心妙术”,“仁心”不仅是医德,还包括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妙术”不仅是专业技能,也包含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将人文素养逐渐渗透于专业技术中,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3)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每一名学生能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2 当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专业认同较低:在当今医疗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通过对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部分医学专业的调剂率较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医学工作辛苦、繁忙、社会认可度偏低,理想与现实脱节等,因此,加强专业认同教育、提高专业能力很重要。

(2)重专业轻思政: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的课程比较繁重,专业理论课、实验课课时安排较多,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安排的较少。课程设置分为专业课、考查课、选修课等,以致于学生在对待课程的态度上也是分为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专业课老师上课的时候,学生还能认真听讲,思政人文老师上课的时候,一些学生在玩手机,一些学生看专业书。经过调查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比思政人文课更重要。

(3)医德教育欠缺: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未来有可能逐渐向强调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和参与性的医学新模式演进。当今有个别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很强,但是与患者沟通协调能力比较差,甚至会利用自身专业背景,做出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规范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3 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1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我国医学生教育主要是通过显性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主要形式有:课堂教育、专题理论讲座、政治形势报告会、大众教育传媒等。具有目的性、公开性、时效性及规范性。隐性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使被教育者并没有感觉到在受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接受行为,具有内隐性、愉悦性、广泛性及持久性。目前,绝大部分医学院校已经意识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三全”育人过程中,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效果具有持久性。通过党团学组织共同发力,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学生会、社会实践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等融入德育,使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道德文明教育、新生入校教育、感恩教育、学习品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教育形式在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过程中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组织、教育、导向、评价、实践的作用。加强校园主流文化活动以及具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外,更要强化专业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参与性及指导性,形成一种“社会-学校-家庭”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3.2 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整合

2016年,上海教育领域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出“课程思政”这一命题,旨在构建融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通识课、自然科学课等多门类课程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从而打破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的功能壁垒,形成全学科、全方位、全功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自觉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找准“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党员教师应成为“课程思政”的先行者,以党组织生活为平台,在党内组织教师党员探讨如何立足课堂阵地,用好教学主渠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进方案的活动。另外发挥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鼓励各教研室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讨,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具有思政育人元素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3.3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有机融合

高校政治教师与辅导员是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作为高校思政阵地的两大中坚力量,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对于加强思政教育效果责无旁贷。在实际工作当中,两支队伍存在着各行其是、单兵作战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这是高校贯彻“全员育人”方针的政策基础。高校政治教师与辅导员队伍要协同一致,将课堂上、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凝聚合力-联结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外;增强活力-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固化模式;提升实力-加固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

综上所述,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有机结合,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坚定医学生志愿献身医学,救死扶傷,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李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路径探究[J].研究探索,2017,(1):247248.

[2]夏立军,华敏.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J].沂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6):110113.

[3]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2125.

[4]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2124.

[5]安然,王勃然.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工作机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34.

猜你喜欢
医学生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